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辑录 | 好电影VS高票房

2017-02-17 章家瑞 开拍学院


对票房的迷恋在2016年开始冷场,看过这一年的电影,会发现“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已成国产电影的一道奇观。高票房电影在质量上几乎全面溃败,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在对烂片批评毫不留情的同时,2016年有一个悄然扩散的舆论转向,即对小成本、文艺片报以厚爱。《长江图》《路边野餐》《塔洛》《冬》《我不是王毛》等,获得了超高评价,这其实也是一种尴尬,对纯粹艺术片的支持,成为反抗烂片的一种姿态,也意味着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尝试。


开拍学院有幸邀请到国家一级导演章家瑞

跟大家一起探讨好电影和高票房的那些事儿


电影《芳香之旅》海报


一、好电影和烂电影的划分原则和维度是什么?


关于好电影和烂电影不需要谁来评说,观众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多数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好的电影自然口碑好,不好的电影大家就会吐槽,大家会通过对电影的直接感受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这是一种直觉感受。


但是从概念上来划分,好电影要遵循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好电影最基本的出发点,除了好的故事还要有好的人物,好的人物也是评判电影好坏的重要标记,如果你的故事是好故事,但是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刻骨铭心的银幕形象,那也不能算太好的电影。


好的故事、好的人物,这是对一部电影的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如果一部电影的故事打动不了你,那它就不能算是好电影了,主人公的情感、演员所表现的人物在银幕上没有绽放出火花,没有光彩夺目、让人感动的性格力量,没有让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有所记忆,那也不能说这部电影是好电影。


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再加上很好的光调、画面、影像、声音、音乐对人心灵的震撼,那就更称得上是一部好的电影了,说的更细腻一点,包括美术、场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电影呈现的好的元素,这电影就可以算得上一部制作精益求精的好的电影了。

电影《诺玛的十七岁》剧照


当然,对电影要求更高的观众还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好的故事、人物、影像、光影、造型、音乐、美术、还追求电影有更高的价值观的表达,如果上升到一个经典电影的高度,能够被历史传承下来的好电影,就不光是满足于讲故事、讲人物了,还要讲价值观,你的电影最终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除了好看以外,能不能打动人的心灵,你的表达是不是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并且把你所认识的世界通过电影传达出来,让人们去思考,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如果电影可以在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影响的基础上再达到这样的高度的话,那它就可以是经典了,但是能达到经典的电影确实是少之又少,是很难的。


烂电影就是好电影的反面了,故事讲不清楚、经不起推敲、把故事说的很奇葩,甚至违背了人们对生活的基本判断,故事没有章法就更谈不上人物了,有的时候我们看完一部电影不知道它讲了什么,觉得故事很不合理,瞎编乱造没有真实性可言,那么观众就会吐槽、就会离开电影院。有些电影故事的起承转合讲的还可以,但是看完电影之后会觉得,故事看明白了,可是故事里没有感动人的地方,没有把故事讲的精彩、不能吸引人看下去,就像我们看章回小说,会被小说吸引,看完第一章想看第二章,就是因为故事特别精彩,才能让观众继续看下去,一个平淡的故事,虽然讲的很清楚,但是故事不精彩、不生动,那你的电影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电影。当你把故事讲完了,但是没有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人物、或者你的人物和现实生活脱离太远、不够真实可信,甚至让人感到恶心无法接受,这也是好电影和烂电影的区分。


电影《花腰新娘》剧照


二、艺术电影就意味着没有市场么?


中国的艺术电影目前确实不能被广大的主流观众所接受,往往在票房上没有很好的表现,虽然很多艺术电影品质很好,口碑也很好,也拿了很多奖项,但是一进入院线,票房就不被看好、一日游、甚至都上不了院线,不是说艺术电影就都等于没有市场,这个等号是不能划的,是因为中国电影的发行系统、院线系统整体发展不成熟。


我们知道在欧美、日韩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除了主流的商业电影之外,还有很多的艺术院线,是专门放映艺术电影的,而且这些艺术电影的票房表现是相当的好,被观众争相观看,看艺术电影的人特别多,艺术电影满足了热爱电影、对电影有一定思考和审美的观众的需求,商业电影满足不了这部分观众。


电影《百鸟朝凤》海报


艺术电影不光是把一个故事讲好,把一个人物讲好的问题,它能够表达人类共通的情感,能够表达人性的深度,在我们看完电影后能够有深深的思考,人们是极其需要情感和精神享受的,这部分观众在中国也是越来越多,只不过这部分观众往往无法在电影院里看到艺术电影,大多是通过网上、DVD等渠道来看艺术电影,所以我认为艺术电影在中国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只不过我们没有好好的发展它,没有建立很好的艺术院线,之前有个一很好的案例,就是我的朋友吴天明导演,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导演,他拍的《百鸟朝凤》当时上映以后票房很惨,原本可能两三天就下线,后来方励一个下跪震撼了很多很多的人,人们就去看了,其实严格来说《百鸟朝凤》就是一部艺术电影,但是当人们看完之后并没有说这部电影不好看、勉强去看,或者是因为方励下跪了才去看一下安慰这个电影的制片人,并不是,他们看过电影之后被打动了,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口碑也出来了,所以才有更多的人去看,最后电影的票房达到了八千多万,这其实是一个艺术电影赢得一定观众、市场难得的案例。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只要观众进了电影院他还是能够去看艺术电影的,被艺术电影所感动,就算是因为下了跪引起关注,但是你的电影不好,让人看不下去,那么他的票房也不会达到最终的八千多万,说明很多人对艺术电影是有情感需要的,不光是看看热闹、看看故事、看看喜剧就好,还是有精神的渴望,需要心灵的慰藉,这是商业电影给不了的。


所以艺术电影是有市场的,只不过我们在开发艺术电影的渠道上、宣传上做的远远不够,假如我们把艺术电影的推广、院线等方面做的更成熟一些,艺术是有市场的,而且艺术电影的投资一般都不大,只要有机会在艺术院线上映,通过宣传推广,因为在中国观影人数的基数太大了,所以如果可以把观看艺术电影的观众培育起来,这部分市场还是不小的,这就能满足艺术电影的回收,做好了还有盈利。


我自己也是做偏艺术电影的作品多,所以有的时候,我看着自己的电影口碑是好,也得了很多奖,而且我的故事、人物也都不错,凡是看我电影的人,都会一口气的看下去,不会觉的沉闷、看不明白,但是为什么在市场上没有商业片的票房那么高,就是因为我刚刚讲到的,我们艺术片的推广还不成熟,没有成熟的艺术片院线,听说现在已经开始有了,这是一个好的兆头,我希望慢慢的艺术电影的开发体系可以成熟起来。


电影《红河》剧照


三、商业电影就一定是功利性的么?


其实我不排斥商业电影,商业电影是电影市场的主流类型,电影市场的繁荣、扩大、肯定是以商业电影为主流,因为大多数的观影人群是看商业电影的,所以不能一说起商业电影,就觉得他们只知道赚钱,当然赚钱是商业电影的标准、票房就是商业电影的标杆,你的商业电影做出来没有票房或者票房不高,那你的商业电影肯定就失败了。其实商业电影是有功利性存在的,但是不代表他完全就是功利性的,因为好的商业电影也能传达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价值观


比如说好莱坞的那些成功的类型大片,《阿凡达》、《泰坦尼克》《星球大战》它们就是商业电影,而且很类型化,战争片就是战争片,悬疑片就是悬疑片,它的类型化决定了电影的商业属性,因为观众当中是分了很多类型和喜好的,有人喜欢战争片比如《血战钢锯岭》,这种商业片他们当然是冲着票房而来的,但是商业片故事讲好了,人物做好了,影像做好了,而且传达了人类的情感,它一样能够感动人,包括我们之前看的《魂断蓝桥》《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这些老电影,为什么今天我们看了还会被感动,这些电影当年的票房也是很高的,你可以说他们是商业电影,但是因为他们留下了人类共通的伟大的情感,留下了对战争、对人性的揭示,这种类型电影流传至今还感动着我们,它是票房很高的,《乱世佳人》当年票房创纪录,但是你今天回头看它还是经典。


所以好的电影就是能够传递人类的情感,正义、善良、爱,这些永恒的东西,这样好的商业电影就不是纯功利性的作品,但是要做到经典确实难度很大,那么好的故事、那么好的人物、那么好的情感表达、那么好的票房、那么好的口碑,这种电影真的很难,电影百年,可以称之为经典的电影也是屈指可数,但这是商业电影的最高追求,虽然我们很难达到这个高度,但是我们要按照这个高度去做,所以商业电影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做,尤其是目前中国电影走到了一个拐点,我们不光是需要好的市场、高的票房,还需要经典的商业电影,这种不是纯功利性的商业电影,也希望中国电影有一个新的面貌。


电影《迷城》剧照


四、好看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电影么?


这个问题其实有一点哲学性,这是一个悖论,按理说好看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其实好看要看你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因为今天的观众、网络平台等等对一部电影的评价的分歧也是很大的,有的人说特别不好,有的人说很好,所以对于好电影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观众,他的个人体验、生活积累,审美的高度、情趣不同,就会对他看这部电影的评价有直接影响。


有的电影我们在看的时候可能觉得它不好,但是若干年以后回过头来会觉得他是经典,就像当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这部电影,非常经典,可以称之为后现代电影开山鼻祖的一部电影,也是周星驰在年轻人中很有影响力的一部电影,但是《大话西游》在香港上映的时候票房惨败,口碑也不是很好,有人说这是在搞什么?把《西游记》糟践成这个样子,但是若干年以后,人们回过头来看《大话西游》,不但是好看了,还影响了当时的一代人对电影的认识,它成为了一部经典,所以当时你觉得不好看的电影,到一定时候再看它可能变成了一部经典,反过来说,当时你觉得好看的电影,当你回过头来再看到时候会觉得好无聊啊,奇怪自己当时为什么会看的很起劲儿,这就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好电影和差电影的差异。


电影《芳香之旅》剧照


不同层次的观众对电影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有的电影我们会觉得很无聊,但是在不同的观众群里会有不同的评价,比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观众,和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反应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有些电影大家都觉得不好看,但是票房会很高呢?目前中国目前的电影银幕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了,所以我们院线的覆盖率已经很大了,从前电影院只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都很少有电影院,现在的电影院已经普及到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这也说明我们的观众人群从一二线覆盖到三四线甚至县城,这就产生了区域的不平衡,一二线城市的观众看电影的审美跟三四线不太一样,不是所有观众到电影院都是来追求什么的,可能他觉得来乐一乐、吓一吓就很好,不需要接受教育。


我们现在提出的口号是:不但要成为一个电影大国,还要成为一个电影强国。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电影强国呢,就需要我们不但要拍好看的电影,而且还要拍好电影,当然任何电影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主流的评价是一致的,主流受众都认为这部电影很好看,这才是一部好的电影,我们才会慢慢走向电影强国,期待我们好看的电影和好电影越来越多。


电影《柠檬》海报


五、如何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市场需求?


电影的艺术性范围比较宽,商业电影就没有艺术性了么?不是这样的,商业电影同样要具有艺术性,艺术电影就更不用说了。


市场的需求来讲,我们原本2016年提出的目标票房是要超过500亿,到现在12月中旬来看比较难了,距离500亿还有一段距离,今年的市场不是太乐观,票房下滑,电影的势头已经疲软下来,今年的电影烂片也是创了纪录,观众的审美也在不断提升,对烂片的意见也是比较大,有的电影观众基本上不买账,有的电影观众看过后会骂,觉得电影票钱花的冤,是被营销、炒作骗进电影院的,今年这种现象很普遍。

 

而且去年势头那么猛,暑期档比去年冷清了很多很多,这是为什么?我们的商业电影里面的艺术属性太少太少了,好的商业电影不是打打杀杀,或者单纯让观众笑一笑,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对于电影这个产品的要求就开始提升了,他们希望在电影中看到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电影的画面,希望可以得到电影带来的全面的精神享受。


为什么今年的电影被吐槽那么多,就是因为这些电影本身缺少了艺术性,电影本身是一个产品,需要大量的投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工业化的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又不像普通的产品是在生产线里制作出来就可以了,它是一个具有精神属性的产品,它是带有精神的传承、价值观的表达、情感的倾诉的这样一种产品,所以你没办法把电影当做纯产品来对待,在制作这个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到观众的情感需求,要给予它精神价值的赋予,这种赋予就必须要让你的作品里面带有艺术的想象。只有这种艺术的想象做好了,你给观众的情感表达才能到位。


电影《花腰新娘》剧照


我们今年市场上电影的产量达到了770多部,这个产量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的好电影为什么不多,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电影的商业属性,而忽略了电影的艺术性属性,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电影是第七艺术,电影是一门新兴的艺术,也存在了艺术的表达,但是当下对电影的评价体系更多的是去谈它的商业属性,谈它的票房、资本、运作、宣传、营销、炒作、包装,但是很少有人去谈它的艺术性,越来越少的人去谈它的艺术性,所以电影承载精神的艺术性就慢慢的衰退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产量上去了、票房上去了,但是具有的精神、情感、给人类文化带来新的认识的这种电影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不被观众所接收,这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这样下去的话,电影的持久性也会有问题,电影的健康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如果想电影健康的发展,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两者不可偏颇。商业电影要具有艺术性,艺术电影也要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在里面,有的艺术电影导演追求个人的绝对风格,这种艺术电影就很小众,也会走入一个死胡同,太注重个人的表达了,不顾及观众,这种电影也要在艺术中注入一定的商业元素,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艺术电影,所以艺术电影和市场的平衡,是中国电影走向电影强国需要我们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编剧丨剧本到底要如何写出好的细节?


鲜货丨从爆裂鼓手到爱乐之城,这个6到飞起的导演只执着于艺术的执着

编剧丨如何从零开始,写出来一个剧本?



关于开拍学院


开拍网(www.kaipai.com)旗下

助力青年影人成长的学习型社群

官方网站:www.kaipa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