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树刚最新署名文章发布,未来手艺人将迎来新的春风
9月30日,《求是》刊发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的最新署名文章——《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文章提出要在市场、艺术人才、文化资源、文化传播、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着手,完善政策法规,全面统筹。未来,文物艺术品将迎来新的春风。
▲雒树刚 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
关于未来艺术作品创作的题材内容方面以及艺术人才的自我要求,文中做了详细说明,作为新时代的手艺人在创作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取材于基层群众,讴歌党、祖国、人民、英雄,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2.着力制作精品特别是反映现实题材的,推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3.贯彻“见人见物见生活”“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等非遗创作理念。
4.围绕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精心围绕主题创作,参加重点展演展览活动。
5.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有情怀、有信仰,有担当,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同时,从非遗这一角度上看,该文从人才培养、市场政策、活动组织、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以及非遗建设五个方面阐述了未来的规划,都与手艺人息息相关。
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重大工程、国家艺术基金等的引导扶持作用,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着力培育高水平创作人才,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意味着,有一定创作能力、技艺扎实的手艺人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国家的基金扶持和培训。
市场政策
加大对文化市场各行业监管力度,完备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市场来调节和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及时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群众评价和需求反馈机制,促进市场主体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并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强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系统评估。
这说明之后手艺人能在管理更规范、内容更丰富、竞争更公平的市场中运作自己的品牌,与顾客群众的联系也将更加的密切。
活动组织
1.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促进优质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开展好文化下乡等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适用性。
在未来,各种手工艺体验、艺术作品展览等活动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传统手艺和手艺人,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播和手艺人的作品交易。
国际文化交流传播
1.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将港澳台地区纳入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大局,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加快推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发展、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办好各类文化年(节),精心组织好“欢乐春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品牌活动。
3.加快推进对外文化传播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建设,努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4.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以文化和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推动形成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
通过国际间的文化合作、国际传播平台的建设,并深入融合文化和旅游,达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这让手艺人的技艺和作品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有了更多的走出去的机会;也有了更多参观国外艺术品、学习国外手艺术文化的平台和机会。
非遗建设
1.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严防监管漏洞,严打文物犯罪;实施文物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力度。在保护基础上推出更多优秀展览和文化创意产品。
2.建立常态化文化遗产普及传播机制,全面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3.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申报工作。
历史文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是整个人类共同的财富。通过历史文物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文化脉络,学习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更是保证了对手艺人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文化和旅游部未来会牢牢把握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水平,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再攀“高峰”,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而手艺人作为其中的创作者,在政策的支持下,在理念的号召下,应跟上主流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手艺、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来迎接充满更多机遇和未知的明天。
转载须知
请至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