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2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工美发展提案盘点(第二期)!
发展多姿多彩的“苗绣+”产业 未来五年,她将立足从事的苗绣行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创新、应用,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大力发展“苗绣+”,构建苗绣+苗药、苗绣+服饰、苗绣+家居用品等“苗绣+N”的业态,研发新产品、塑造新形象,进一步把更多实用、时尚的产品投放市场。
加强篆刻艺术学科制度建设 “应加强引导有条件的院校将篆刻艺术学科建立起来。目前书法学科已经和美术学并列为一级学科。篆刻艺术变为二级学科,建议尽快出台相应的制度。”骆芃芃建议,对于有书法篆刻专业的院校应提供一些优越的支持条件,多给予一些相应的政策;对已经具有书法专业或者书法篆刻学科的院校,尽快让“篆刻艺术”专业从书法专业中独立出来,单独设立篆刻学科。此外,国家教育奖励基金向这种独立学科和新学科倾斜,用以支持学科建设。
以“中国(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名义申遗 建议加强黄酒文化遗产挖掘,以“中国(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的名义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定工业遗产及酒类酿制技艺针对性保护体系,增加工业遗产及酒类酿制技艺保护的针对性内容,最终建立独立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根据保护内容的价值和特点,制定各项政策措施。
建议申报春节为人类非遗代表作 首先要加强春节文化资源挖掘,加强对春节文化表达意义的研究,拓展社会传播,强化大众的社会认知,为春节申遗做好资源储备。其次要发挥春节的大众主体性,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为春节申遗筑牢群众基础。此外,还应推动春节的创新性传承,建构符合时代的春节礼仪礼俗新形态,为申遗做好功能示范。最后要增强春节的国际影响力,把春节打造为海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为春节申遗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支持杭黄世界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
在他提交的8份建议,他认为最迫切需要推进的是关于支持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的建议,使“杭黄廊道”成为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典范。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将徽州古城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建议。
把黄河流域打造成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带 把黄河流域打造成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带,离不开实施打造中华文化地标工程,根据中华文化的元体,打造不同时期的中华文化主地标工程,包括三江源、中华都城之源——二里头、黄河楼、黄河博物馆新馆等,构筑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带;同时,要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打造全国黄河文化展示核心区;再次,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核心,建设中华文化自信标识带;另外,以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建设为中心,打造全国文化遗产活化高地。
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利用 由地方文化部门主导,加大对乡村非遗和民俗资源的梳理,根据非遗的不同类型,加大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力度。与此同时,实施乡村文化再生计划,推动乡村非遗的复兴与繁荣。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促进非遗传承。如提升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公共服务效能,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支持建设乡村博物馆、村史馆,推动修编村史村志和家谱,开展村情教育,赓续乡土记忆等。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全面勾勒非遗图谱,由国家文化出版管理部门推动出版权威高质量的非遗普及类传统和电子读物。第二,成立鼓励非遗产业化的政府引导性扶持发展基金。第三,设立非遗推广大使,在部分地区试点非遗强制性进课堂。第四,粤港澳大湾区可先行先试,探索制订推出非遗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 构建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非遗保护单位体系,明确界定公共成果与独创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非遗档案,特别是“公知技术内容库”,让非遗传承人和文创产品设计者、生产企业明确知晓自身权利范围;完善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在非遗法与知识产权法基础上,制定各类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推进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普法宣传,提升全社会特别是非遗项目集中的地区、非遗行业和从业者对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建议成立专项资金,扶持优秀剧目走向国外 快速推动优秀戏曲作品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到文化自信的树立和中国价值的有效传播。对此,她建议道,成立戏剧创作数字库、戏曲作品创作传播专项基金、共建新媒体戏曲频道。同时,她也看到新媒体平台对戏曲传播所发挥的优势作用,建议成立新媒体戏曲频道,将传统主流媒体戏曲频道与新媒体资源无缝链接,对支持戏曲文化发展的新媒体资源平台予以资金政策方向的扶持;对戏曲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媒体平台予以实质性的奖励。
请至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