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型人与P型人:你喜欢按计划行事,还是随性而为?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
每周二原创:职场学习类干货
每周五原创:解读经典,笑看职场
(题图和尾图版权属于几米《向左走,向右走》)
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辛波斯卡《一见钟情》
1/5
你是J型人,还是P型人?
出门旅行,你遇到过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人吗?
一种人事先要准备好各种攻略,时间掐到秒,路线精确到米,预算控制到分,整个行程就像行军打仗,到处都是规定动作,最糟糕的,一旦定下来,不遇上“不可抗力”绝对不能变。
另一种人满脑子都是“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去哪儿?大概有个方向吧;预算?钱花完了再借吧;时间安排?好玩就多玩几天;生活用品各种装备?就地解决!
这两个极端的性格,就是MBTI16型人格中的第四对性格特征:J型(判断Judging)和P型(感受Perceiving)的区别:
所谓“判断Judging”,就是总是预先“判断”怎么做,崇尚结果导向、不喜欢“意外惊喜”的人;所谓“感受Perceiving”,就是倾向于“感受”周围的信息,适应能力强,崇尚随机应变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除了“是不是喜欢做计划”外,他们还有一些别的区别:
桌面上、抽屉里的东西归类分明——J型人;桌面上、抽屉里的东西摆放随意——P型人;
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J型人;同时完成几件工作——P型人;
自认为作息时间比较规律——J型人;总说自己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人——P型人。
总结成一句话:你喜欢按计划行事(J型人),还是随性而为(P型人)?
极端的J型人或P型人,是很少的,还有人在生活上倾向P,但工作上“很J”的,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偏向于某一种性格。
知道自己 倾向于J型人或P型人,有什么意义呢?
在16型人格中,“内向和外向”、“感觉和直觉”这两对性格维度代表一个人接受信息、表达自我的方式,“感情和理性”、“判断和感受”代表一个人的决策执行风格。
比如我决定做“16型人格”系列的文章是在两年前,当时规划了五篇,把四对性格先拆开讲,再合起来讲,打算一周一篇,这是计划性很强的J型决策风格。
但在执行上却很“P型”,第二期拖到两周后,第三篇拖到了两个月后,第四篇也就是这一篇,拖到了两年后,第五篇估计要取消了,相当于给自己挖一个坑,然后绕过去。
那么,J型和P型的决策风格是如何产生的呢?
2/5
目标至上还是满意度至上?
我发现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包括我自己)装修房子时,十个有九个会低估工作量和预算——我们在做一件既复杂又没什么经验的项目时,不管事先做多么复杂的研究和计划,最后总是会“计划赶不上变化”。
于是,J型人的办法就是做更详细的计划,而P型人索性放弃做计划——反正没用。
仔细分析,这两种决策风格的背后,是不同的“风险收益比”。
J型人要求结果更完美,所以要增加决策投入,这是“高成本高收益”的决策思路;
而P型人觉得只要结果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他们降低了收益预期,自然要控制决策成本,表面上看是随性,实际上是“低成本低收益”的决策思路。
再深究一步,为什么两种人会追求不同“风险收益比”呢?
J型人追过的是“绝对收益”,也就是目标本身,所以他们把目标定在90分,这样,就算“计划跟不上变化”,至少可以拿到80分。
P型人追求的是“相对收益”,也就是内心的满意度,所以他们把目标定在70分,如果结果是60分,认赔,如果结果是80分,赚到了。
决策的目标不同,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也就大相径庭:
在J型人看来,万事谋定而后动,做一件事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收集足够的信息,找出其中靠谱的可选项;
第二,从不同角度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
第三,做决定,并制定计划;
第四,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但在P型人看来,计划只能代表制订计划时的形势,如果凡是都按预定的办,那我们还能跟得上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吗?所以他们也有三个原则:
第一,尽可能地尝试新事物,抛弃成见;
第二,尽可能根据当前的最新情况,做出即时反应;
第三,注重即时反馈,从结果中学习,随时调整做法。
总体上看,J型人工作生活的目标更高,态度更认真,而P型人的优势在于“快速决策、快速反应、快速调整”,结果未必比J型人差。
知道自己总体上是何种决策风格,下一步就可以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做出一个好的决策。
3/5
选项多还是选项少?
我在决策系列的第一篇《100个不会选择的人,99个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中提到,一个高质量决策的关键是“拥有足够多的选项”: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供我们选择的选项总是比预期的要丰富得多。我们常常陷入的“两难选择”其实是一种“选择狭隘”,是人为给自己设置选项限制,只选择自己熟悉的选项;只选择最初想到的选项。
从这一点看,P型人见招拆招,选项难免考虑不够充分,而J型人因为信息采集充分,可选项数量上更有优势。
但在某些情况,多出来的选项反而会误导你,比如下面这个经典心理学测试:
第一次测试时,测试者要在两种杂志订阅方式中选择一种
A:《经济学人》电子版,售价59美元
B:《经济学人》电子版+纸质版,售价125美元
结果是32%选择B,很正常,大部分人有电子版看看就行了。
但当加入第三个选项C后,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出来了
A《经济学人》电子版,售价59美元
B《经济学人》电子版+纸质版,售价125美元
C《经济学人》纸质版,售价125美元
结果没有任何人选C,但选B的人却上升到84%——增加一个更贵的款式后,会增加价格居中的产品的销量,这些都是商家常用的营销手段,
J型人常常犯的错误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收集信息上,这在上司看来很勤奋,但如果只是增加选项,而在评估上没有科学的方法,还不如P型人的简单“二选一”式的思维。
4/5
重计划还是重机变?
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是短时间内大量连续决策,它很容易让决策者出现“决策疲劳”的现象,导致决策质量降低。
连续决策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日常工作中的连续行动,比如每天上班要做的一系列事情,还是一种是偶发性的行动,比如婚礼前的大采购,你要在一两天之内采购大量物品。
表面上看,决策过程“短平快”的P型人更适合处理这类情况,但实际上,他们更擅长后一种情况(偶发性行动),而前者(日常决策),更适合由J型人处理。
从本质上讲,J型人并不喜欢做选择,因为太谨慎的他们总是把自己搞得很累,所以,J型人会努力培养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习惯——固定时间表、固定地点、固定方式做事,以减少面临的选择,节省自己的精力。
所以,在无序状态下生活的P型人,反而会消耗更多的精力纠结于“今天吃什么早饭”“再多睡几分钟会不会迟到”“晚上要不要跟同事出去玩”一类其实有固定答案的选择,现代社会并不存在真正的轻松随意的生活——“佛系青年”只是一个传说。
但类似“婚礼采购”这一类决策就不同了,它的特点是金额大、时间短、决策者通常也没有什么经验,就算J型人看了大量攻略,做了详细计划,在和各种商家斗智斗通了半天后,筋疲力尽的他们终于倒在下半场——要么就是什么都“买买买”,要不就是直接挑“最便宜的”或“最贵的”。
那么,为什么说这一类决策更适合P型人?
5/5
如果J型人遇到P型人
“婚礼采购”一类的连续决策更适合P型人,这是因为J型人和P型人不光是在决策,还有执行上的区别,而P型人的随机应变就体现在“执行风格”上。
前面说,P型人的问题是决策太随意,但他们因此也有一点好处,他们知道自己的决策不够谨慎,所以一旦发现问题,改变也很迅速。
相反,因为J型人花了大量的时间收集信息、比较分析,一旦他们形成了某些预设的想法,决策过程容易遇上“先入为主”的问题。
“婚礼采购”的一个特点是变数太大,最合适的选项常常不会出现在计划清单中,J型人的执行中又不愿意变通,反而不如P型临时定计划那么有效。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旅行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过度依赖出行攻略的J型人,反而不如见招拆招的P型人。
有心理学家研究了两类不同决策风格的人后发现,追求“完美型”的J型人,找到好工作的几率更大,但在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上,就不如“满足型”的P型人,而且他们容易出现选择焦虑,还容易后悔。
不过心理学发现,这两类人在一起决策,如果角色分配得好,反而是一对最佳拍挡那就是——让J型人收集信息,分析选项优劣,再让P型人去做决定。
(本文为16型人格系列的最后一篇,科学决策系列的第八篇)
科学决策系列
十六型人格系列
内向性格:越是做自己,就做得越好(之三)
人神
共奋
每周两篇原创
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