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最爱的问题,99%的男生都答错了
文章观点回顾第四十一期——职场心理学精选1
1
破解“女性关系语言”
文章摘录:
一男一女两位平级的同事到客户那儿提方案,回来的路上,对话发生了:
女生夸男生:“你今天讲得太好了,客户直点头。”
男生有点得意:“是吗?小case啦!”
沉默了10秒钟,女生小心翼翼的问:“你觉得我讲得怎么样?”
男生向下看了女生一眼:“嗯,不错。但我觉得有一个问题,balablala”
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按剧情来?——女生表面上认真倾听,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那10秒钟的沉默已经向男生暗示了一切,正常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
女:“头发剪了,好漂亮啊。”
女:“是啊,昨天换了个发型师……,你今天的衣服颜色也好漂亮啊……”
这是一种女生之间常用话语模式:用相互肯定的方式去拉近彼此的关系,但在男生看来,都是废话。
在上一段男女对话中,女生不但用了“讲得太好 了”这样一种评价性语言,还加上“客户直点头”这样一个细节,来加强语气。那“沉默的10秒钟”,实际上是期待对方以同样的称赞来回应。
那么,男生的回答问题到底在哪儿呢?
全文链接:女生最爱的问题,99%的男生都答错了
你为什么要撒谎?
文章摘录:
讲美国政客生存之道的《硬球》一书里有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议员拜访一位老政客,想争取他的支持,回来的路上,年轻人非常兴奋:“真难以相信,埃斯珀斯托说,他听说过很多称赞我的话,他那里的人都说,如果这个区有我当代表的话,是一件好事。……他居然……居然这么支持我。”
旁边的人听着有点不大对劲:“山姆,他到底有没有说‘他本人支持你’这样的话?”
年轻人从兴奋中回过神来,这个老狐狸可是都没有说啊。
这是一类达到“自我合理化”最高境界的人,他们从不撒谎,相反,他们擅长使用模棱两可的话,让你产生“自我合理化”的期待,诱导你“自我欺骗”。
全文链接:最高明的撒谎者,他们从不撒谎
来自你内心的魔鬼
文章摘录:
多读者应该听说过“米尔格伦实验”——一个关于“服从权威”的著名心理学实验。
这个实验模拟了一种情境:如果你能保证自己的不受惩罚,同时又有“权威者”的鼓励,你是否会突破良知的底线,做一些不道德的事?
假如你有五个同事参加“米尔格伦实验”,你认为,谁最有可能是那个“服从权威者”?
同事A:一个有创造力、想象力丰富的高智商的“开放性的同事”
同事B:一个条理性强、非常严谨自律、且平时很正直的“有责任感的同事”
同事C:一个热情、乐观、擅于社交的“外向性同事”
同事D:一个易被人信任的、喜欢帮助他人的、善解人意的“有亲和力的同事”
同事E:一个敏感的、容易焦虑的、常常自我压抑的“神经质的同事”
原文链接: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接受被否定的自我
文章摘录:
Tonny,台湾人,我以前合作过的一家影视广告制作公司的老板,也是我见过最敬业的制片人,典型的计划性极强的自律型人格。PPM会议一开,整个人就像机器一样自动高速运转,特别是最后几天在片场,白天拍片,晚上做计划,事无巨细,件件过问,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
Tonny的制片助理小陈却相反,完全不像是这个行业的人,虽然人很聪明,但懒散,开会迟到,丢三落四,每天不被Tonny骂十回,骨头就不舒服。
骂多了,我也看不下去了,劝Tonny不适合就换一个人吧,何必勉强呢。Tonny却说,年轻人都是这样,我当初也是这么骂出来的。
事实上,反倒是小陈不止一次要离职,每提一次,Tonny就给他加一次薪留他,一直把他加成了这个行业最贵的制片助理。
这就奇了怪了,你真不爽他,人家要走不是正合你意吗?
有一回,一个项目完成后,Tonny请吃我饭,谈起小陈时,他忽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还真是羡慕他,可以这样没心没肺的生活。”
那天他的状态非常放松,只有项目空闲期,Tonny才会表现出台湾人身上特有的“小确幸”,跟他工作的状态完全相反。我心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也许,这就是你既不喜欢小陈,又一直给他加薪不愿放他走的原因吧。”
全文链接:为什么会在别人身上,看到令人讨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