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2016-06-11
时习之
白藏阁
最早的对联是哪副?各类对联(挽联、寿联等)的源头又是哪副?这些关于“溯本清源”的话题,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不过,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看对联秘籍《楹联丛话》中的记载,从中找出一些“第一联”的端倪。当然,限于史料局限性,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可能也会有一些纰漏,读者也要认真推敲、详加考辨。
最早的胜迹联 梁章钜只说了此联写于“吴越时”,没有提供出处。但《五代史补》却记载是在“广顺初”。按广顺是吴越王钱俶的年号,广顺元年即公元951年,其时后周也刚建立,巧的是年号也是广顺元年。由于吴越的广顺只有3年,所以此联应该是作于公元951或952年。当然,此联也是最早的胜迹联。 梁章钜所根据的是《蜀梼杌》,按其记载,此联作于“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按后蜀归宋是在公元965年(后蜀广政28年,北宋乾德3年),由于阴阳历的差别,其“前一年岁除日”实际也已经是在公元965年了(广政27年阴历11月25日已是公元964年12月31日)。所以此联应该是作于965年2月初。 所谓“候馆”,就是地方官为来视察工作或路过的上级官员准备的“招待所”。左宗棠为陶澍题的“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弟子,翘首公归”也就是类似性质的对联。梁章钜所根据的是作于元初的《山房随笔》,按其记载,此联作于“韩康公宣抚陕右”时。据《宋史》,韩绛(在宋哲宗元祐元年被封为康国公)任陕西宣抚使是在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此联应该就作于1070年或稍后(因为韩绛不久就“罢知邓州”了)。当然,此联也是最早的切姓联。 梁章钜所根据的《石林燕语》是几乎与韩绛(1021~1088)、苏颂(1020~1101)同时代的叶梦得(1077~1148)所作,应该比较可靠。据《宋史》,韩绛卒于北宋元祐3年(公元1088年),此联应该就作于1088年。 梁章钜所据的是明末清初人施闰章的《矱斋诗话》,据说是“苏长公初到岭外,曾过此寺”时“手书刻于柱,明末犹存”。据《东坡先生年谱》,苏轼被贬惠州是在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6月,当年10月即到惠州。如果施闰章所言靠得住的话,此联应该就作于1094年。 此联梁章钜直接摘自《朱子全集》,可靠性当然毫无问题,但由于没有受赠人的姓名和其它线索,创作时间无法确定。朱熹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此联应该作于其成年之后,去世之前。 洪咨夔,字舜俞,浙江於潜人。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进士。据梁章钜所根据的《稗史》记载:“洪平斋俞(按此处脱一舜字)新第后,上史卫王书,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指摭其短。大略云:‘昔之宰相,端委庙堂,进退百官;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凡及一联,必如上式,末俱用‘而已’二字。时相怒之,十年不调”。于是作了上述一联。照此推算,此联应该作于1219年左右。但《宋史》洪咨夔传的记载有所不同,洪上书是在做了多年外官之后而不是“新第”时,史弥远读后“大恚,掷于地”。此后洪被“转考功员外郎”,又被“镌二秩”,于是“读书故山,七年而弥远死”,才重新得到任用。史弥远卒于1231年,此联也应该就作于1231年或稍早。但不论作于哪一年,此联都是最早的自嘲联。 此联梁章钜所根据的是南宋孙弈的《示儿编》:“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云云。按周益公即周必大,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丙午)。联中把周必大与北宋名相寇准和文彦博相提并论,应该是在周拜相之后。据《宋史》周必大传,周于宋孝宗淳熙7年(1180年)任参知政事,11年(1184年)为枢密使,14年(1187年)为右丞相,16年(1189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所以被称为周益公)致仕。此联应该作于1180~1189年之间。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孙弈的《示儿编》有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的自序,说明孙弈与周必大是同时代人,记载应该比较可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文中“尝寿以联曰”一句省略了主语,联作者是否就是孙弈本人,也许只有见到了《示儿编》的原文后才有可能确定。
撤暗投之柜
我且卷而怀之
杜光范之门
人将望而去矣
佚名题杜范门联 梁章钜引用罗大经《鹤林玉露》的记载:“杜成己为相,以日见宾客疲神妨务,无益于事,乃不复见客。但设青柜于门,有欲言利害者投之。越旬日,并柜撤去。”于是有人 “题一联于府门”如上所述。杜范(1182~1245),初字仪甫,改字成己(《宋史》本传作字成之),浙江黄岩人。据《宋史》本传,杜范“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在淳祐二年(1242年),“迁同知枢密院事”和拜“右丞相”都在淳祐四年(1244年),卒于淳祐五年(1245年)。《鹤林玉露》的作者罗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官容州法曹,淳祐十一年(1251年),为抚州军事推官,与杜范完全是同时代人,所记应该比较可靠。因此此联应该作于1242年或稍后。
有降龙伏虎手段
龟蛇云乎哉
逞披发仗剑威风
仙佛焉耳矣
苏轼广州真武庙 此联梁章钜只是得之传闻,所以他一方面认为“语意岸异,非凡手所能”,另一方面又认为“而是否苏笔,尚须向粤东人考之”。如果情况属实,此联应该作于苏轼贬惠州(1094年)之后,最大的可能是在绍圣四年(1097年)由惠州去琼州或元符三年(1100年)由琼州返回路过广州时所作。此联还是最早的非五、七言近体诗句式联。
五百年逃墨归儒
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
自天宝以飞来
朱熹漳州书舍 此联梁章钜也是直接摘自《朱子全集》,而且还说明了是“知漳州日,建书舍于天宝镇山开元寺后顶”。据《宋史》朱熹传,朱熹“知漳州”在光宗即位之初,即1190年或稍后。此联应该就作于此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此联联末系上平下仄安排。
前巷深
后巷深
不闻车马之音
东墙倒
西墙倒
窥见室家之好
朱熹赠漳州一士子 此联的写作时间应该也是在1190年或稍后。除了是最早的三句联外,此联还是最早的自对联。 梁章钜虽然没有提供依据,但他曾主讲浦城的南浦书院(位于学易斋旧址),收录此联应该是有一定根据的。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景希、希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此联作于其成进士之前的可能应该比较大一些。 梁章钜引用宋元之际的尤家后人尤玘所作的《万柳溪边旧话》的记载:“其家自文献辉、文简袤科名接武,尝筑圃西湖,度宗幸其堂,御笔题楹间一联”。宋度宗在位时间是从1265年至1274年,下距1279年宋亡只有5年,同时人记自家事应该比较可靠。此联应该就作于1265年至1274年之间。
济济多士
由义路而入礼门
师师庶僚
居安宅而立正位
朱熹建宁府学明伦堂 建宁府在南宋时属于福建路。所谓“建宁府学”就是建宁府的官办学校,而“明伦堂”则是学校祭祀孔子的礼堂。朱熹曾先后多次到过福建,但此联作于何时难于确定。只能说是朱熹在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成进士并“主泉州同安簿”之后到晚年去世前(1200年)所作。值得注意的是此联是纯粹的骈文句式,其上下联的句中平仄也不一一相对。 上联出自唐徐凝《忆扬州》诗“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下联出自宋汪存《步蟾宫》词“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桨、浪平烟暖。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据梁章钜所引的《隐居通议》说此联是“贾似道镇维扬日,上元张灯”时某客所集。按《宋史》,贾似道“镇维扬”应该是在宋理宗淳佑十年(1250年)贾“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到开庆元年(1259年)“以似道军汉阳,援鄂,即军中拜右丞相”之间。此联也应该是作于此时。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隐居通议》的作者刘埙“字起潜,南丰人,书中自称开庆元年年二十”。那么刘埙应该生于1240年,完全是同时代人,所说应该比较可靠。 此联摘自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据《元史》赵孟頫传,元世祖首次接见赵孟頫是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此联就应该是作于此时。梁章钜所据的《濯缨亭笔记》的作者是明人戴冠(1442—1512),其《濯缨亭笔记》多是抄录前人作品而成,应该有所依据。 此联虽然是除夕晚上题的春联,其实其行业联的特点远较春联的特点明显。不过此联依据的《簪云楼杂说》是清初人陈尚古的作品,纪昀在编《四库全书》时把它归入“小说家类异闻之属”,认为“是编杂记琐闻,多涉语怪。其足资考证者,惟述魏忠贤养女任氏冒称明熹宗皇后张氏一事耳”。其可信度好象是不太高的。如果属实,此联应该作于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年)。
青山埋白骨
我来何处吊英贤
赤手挽银河
公自大名垂宇宙
王守仁杭州于谦祠 这个称号需要由两副联来PK。两位作者的年龄相当,边贡生于1476年,卒于1532年,王守仁生于1472年,卒于1528年。文天祥祠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于谦祠虽然建得稍迟,也是在成化二年(1466年)于谦获得平反时所建。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证据,很难确定哪一联作得早一点。不过边贡那一联实际是其《谒文山祠》诗中的两句(只有一个“柳”字不同),全诗如下:“丞相英灵迥未消,绎帷灯火飒寒飚。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花外子規燕市月,水邊精衛浙江潮;祠堂亦有西湖樹,不遺南枝向北朝。”又没有提供文献依据,因此后人摘句题联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王守仁题杭州于谦祠联见于清乾隆时人阮葵生的《茶余客话》,似乎要更可靠一些。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白藏阁私人品味 | 独家解读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baicangger尊重知识是人类最大的美德;分享知识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欢迎转载本公众号文章,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金锐(微信号:darkts)。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公众号。
对联中国(duiliancn)欢迎关注对联中国公众号 →欢迎加入中国楹联论坛:www.duili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