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诗词格律很简单,丢块馒头狗都会
如果深入地了解诗词格律,建议看一些专门的书籍以及音韵学方面的理论;但如果只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看看阁主下面的速成法门就足够了。我认为,半小时内足够掌握诗词格律使用方法,只要别真抱一只小狗来让它“平平仄仄”一番就好。PART1 我们先来说诗,由易到难,从体、韵、律三方面来说,当然这三个词都是阁主拍脑袋想出来的。
体,从字数分,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从规则分,包括古体和近体。再进一步,诗经、乐府、柏梁体等都属于古体,绝句、律诗属于近体。一般来说,近体诗都是唐朝之后的,但唐朝之后同样也有古体诗。虽然古体诗也各有规则,甚至平仄的使用也有讲究,但对于格律入门而言,我们不必管,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好了。单说近体,六言这种异形诗,排律这种变态诗,先不必管,那么,近体诗只需要掌握四种: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绝句就是四句,律诗就是八句,五绝、五律是每句五个字,五律、七律是每句七个字。无论哪种近体诗,第一句和第二句称为对句,第二句和第三句称为邻句,称为对句的两句叫作一联。换个直观的说法,我们写诗的时候,一行写两句,同一行的两句叫作对句、称为
一联,斜交叉的两句叫作邻句。
绝句格式上没什么要求,律诗的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就是人体从上到下的四个部位:脑袋、下巴、脖子、尾巴(人虽然没尾巴,但是有尾巴骨)。一般来说,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也就是第二和第三联)需要对仗。所谓对仗,用现代汉语说法就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虽然其实并非如此,不过初学时候无妨先这样理解。
怎么判断古语中是否押韵呢?不必硬背,在网上搜一下《平水韵》即可。里面有“一东”、“二冬”、“三江”这些,在一块的就是押一个韵,不必管它念什么。里面还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这些,这是下一部分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好理解,我把它们提前一些来说。
平声与仄声,用汉语拼音来解释,一声(阴平)、二声(阳平)属于平声,三声(上声)、四声(去声)属于仄声。同样,古代并非如此,古音的平声包括上平声、下平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上平、下平不用分太细,反正区分了也没啥用,一般普通话是平声的古音也是。上声、去声和普通话的区别也不大,只有入声变态。因为入声字用普通话读,既有平声也有仄声。普通话读是仄声那些不用管,入声本来就是仄声,普通话读是平声那些要重点关照,比如十、白、蝶这些字,他们在古代属于仄声。换句话说,只要记住普通话是平声,《平水韵》里是入声的这些字就可以了,其他的字普通话和《平水韵》的平仄大体差不多。当然,入声字有些记忆诀窍,除去入声字外,也有几个字需要特殊记忆,这个也日后再说。
重新说回押韵。近体诗双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平声韵(偶尔有押仄声韵的,这里也先不去管),直观地说,一行写两句,你敲回车之前的那个字要押平声韵。单数句的最后一个字不押韵,而且必须用仄声。这里有个例外,就是第一句,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不押韵必须用仄声。一般情况下,七言诗第一句押韵,五言诗第一句不押韵,当然不按照这样写也完全没问题。总结一下就是,最后一个字如果用平声,就必须押韵,如果不押韵,就必然是仄声。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单数字全不用管,只要盯住双数字就行,即五言看第二、第四字,七言看第二、第四、第六字,最后一字平仄则由前述的押韵规则决定。“逢双必反”是说,一句之间双数字的平仄一定要平仄交替,也就是说,第二字如果用平声,第四字就要用仄声,第六字就要用平声,反之亦然。“对句相对、邻句相粘”是说,对句之间(就是一行里的两句)的平仄要相对(相反),邻句之间(就是斜交叉的两句)的平仄要相粘(相同)。这三个口诀是相互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你会发现,当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确定后,按照口诀,就可以将全诗的平仄推论出来了。
以五绝为例,如果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那么,根据“一三五不论”,第一、第三字的平仄随意,根据“逢双必反”,第四字是仄声,根据押韵规则,如果第五字用平声就必须押韵,如果不押韵就必须用仄声,那么第一句的平仄就是“通平通仄通”。根据“对句相对”,第二句的平仄与第一句相反,是“通仄通平平”,最后一字要押韵。根据“邻句相粘”,第三句的平仄要与第二句相同(最后一字除外),即“通仄通平仄”。再根据“对句相对”,第四句的平仄为“通平通仄平”。
那么,当五绝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时,我们可以推出这首诗的格律: 通仄通平通,通平通仄平(韵)。 通平通仄仄,通仄通平平(韵)。 是不是很简单?不妨自己推论其他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基本格律掌握后,我们说两个特例,一个叫“孤平”,一个叫“拗救”。在五言诗中,“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平平仄平仄”是拗救。孤平符合上述格律要求,但它是不被允许的,即出律。拗救不符合格律要求,但它随便用无所谓,是合律的。除此之外,其他格式都逃不出“三个口诀”。七言则是在“逢双必反”基础上,如果后五字是“仄平仄仄平”,那就是孤平,如果后五字是“平平仄平仄”,那就是拗救。具体一点说,如果是“平仄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出律;如果是“平平仄平仄仄平”,不是孤平,但出律,因为不符合“逢双必反”(第二、第四字都是平声);“平仄平平仄平仄”是拗救,合律;“平平平平仄平仄”,不是拗救,因为本身不符合“逢双必反”,自然也是不合律的;“平仄仄平仄平仄”,不是拗救,因为后五字不是“平平仄平仄”,也出律了,因为不符合“逢双必反”(第四、第六字都是平声)。这一段有点绕,大家不妨多看几遍。
此外,像“仄平仄平仄”、“一平救五仄”等特殊格式,一来未有定论,二来比较麻烦,也一并日后再说吧。❤ 三个口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逢双必反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单数字平仄随意,双数字平仄交替。对句之间平仄相反,邻句之间平仄相同。❤ 五言句中,“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出律;“平平仄平仄”是拗救,合律。七言句中,在“逢双必反”的基础上,后五字出现“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出现“平平仄平仄”是拗救。
掌握诗词格律只是向写出优秀诗词迈出了一小步,之后则“路漫漫其修远兮”,因为“功夫在诗外”。但这一步却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门,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联中国(duiliancn)欢迎关注对联中国公众号 →欢迎加入中国楹联论坛:www.duili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