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词格律很简单,丢块馒头狗都会

2015-12-22 金锐 白藏阁
  对于诗词初学者而言,格律是个很棘手的东西,不少人跨不过这道门槛,最终放弃了诗词创作。还有人干脆呼吁,“格律无用”、“格律制约诗词发展”云云。其实,格律是非常容易掌握的,但跨过这段门槛后,接下来要面对的文辞、技法、格调等,才是真正的挑战。
  如果深入地了解诗词格律,建议看一些专门的书籍以及音韵学方面的理论;但如果只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看看阁主下面的速成法门就足够了。我认为,半小时内足够掌握诗词格律使用方法,只要别真抱一只小狗来让它“平平仄仄”一番就好。PART1  我们先来说诗,由易到难,从体、韵、律三方面来说,当然这三个词都是阁主拍脑袋想出来的。
  体,从字数分,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从规则分,包括古体和近体。再进一步,诗经、乐府、柏梁体等都属于古体,绝句、律诗属于近体。一般来说,近体诗都是唐朝之后的,但唐朝之后同样也有古体诗。虽然古体诗也各有规则,甚至平仄的使用也有讲究,但对于格律入门而言,我们不必管,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好了。单说近体,六言这种异形诗,排律这种变态诗,先不必管,那么,近体诗只需要掌握四种: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绝句就是四句,律诗就是八句,五绝、五律是每句五个字,五律、七律是每句七个字。无论哪种近体诗,第一句和第二句称为对句,第二句和第三句称为邻句,称为对句的两句叫作一联。换个直观的说法,我们写诗的时候,一行写两句,同一行的两句叫作对句、称为

一联,斜交叉的两句叫作邻句。


  绝句格式上没什么要求,律诗的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就是人体从上到下的四个部位:脑袋、下巴、脖子、尾巴(人虽然没尾巴,但是有尾巴骨)。一般来说,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也就是第二和第三联)需要对仗。所谓对仗,用现代汉语说法就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虽然其实并非如此,不过初学时候无妨先这样理解。
❤ 诗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没格律,近体诗有格律。❤ 近体诗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的两句之间需要对仗。
PART2  韵,就是押韵,不押韵无以成诗。最简单地解释,汉语拼音的韵母一样就叫押韵。比如“张”和“方”,汉语拼音是zhang、fang,韵母都是ang,这就是押韵了。如果是“张”和“粘”,韵母一个是ang一个是an,这就没押韵。这里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古代的发音和现在的普通话有不少区别,所以古代押韵的字现在可能不押韵,现在押韵的字古代也可能不押韵。比如杜牧那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的韵母是ie,“家”和“花”的韵母是a,但它们在古代是押韵的。

  怎么判断古语中是否押韵呢?不必硬背,在网上搜一下《平水韵》即可。里面有“一东”、“二冬”、“三江”这些,在一块的就是押一个韵,不必管它念什么。里面还有“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这些,这是下一部分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好理解,我把它们提前一些来说。
  平声与仄声,用汉语拼音来解释,一声(阴平)、二声(阳平)属于平声,三声(上声)、四声(去声)属于仄声。同样,古代并非如此,古音的平声包括上平声、下平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上平、下平不用分太细,反正区分了也没啥用,一般普通话是平声的古音也是。上声、去声和普通话的区别也不大,只有入声变态。因为入声字用普通话读,既有平声也有仄声。普通话读是仄声那些不用管,入声本来就是仄声,普通话读是平声那些要重点关照,比如十、白、蝶这些字,他们在古代属于仄声。换句话说,只要记住普通话是平声,《平水韵》里是入声的这些字就可以了,其他的字普通话和《平水韵》的平仄大体差不多。当然,入声字有些记忆诀窍,除去入声字外,也有几个字需要特殊记忆,这个也日后再说。
  重新说回押韵。近体诗双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平声韵(偶尔有押仄声韵的,这里也先不去管),直观地说,一行写两句,你敲回车之前的那个字要押平声韵。单数句的最后一个字不押韵,而且必须用仄声。这里有个例外,就是第一句,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不押韵必须用仄声。一般情况下,七言诗第一句押韵,五言诗第一句不押韵,当然不按照这样写也完全没问题。总结一下就是,最后一个字如果用平声,就必须押韵,如果不押韵,就必然是仄声。
 普通话韵母一样是押韵,古音《平水韵》相同韵部是押韵。❤ 普通话阴平阳平、古音上平下平是平声,普通话和古音上声去声都是仄声,古音入声是仄声,古音入声字中有些普通话读平声有些普通话读仄声。❤  近体诗双数句最后一个字押平声韵,单数句(第一句除外)最后一个字不押韵且必须用仄声,单数句最后一个字可平可仄、可押韵可不押韵。
PART3  律,我们前面铺垫了一些平仄的知识,这里跳过不说。在近体诗中,句子之间与句子内部都有比较严格的平仄要求。这里记住三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逢双必反”“对句相对、邻句相粘”。第一个是总决,第二个针对句子内部平仄要求,第三个针对句子之间平仄要求。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单数字全不用管,只要盯住双数字就行,即五言看第二、第四字,七言看第二、第四、第六字,最后一字平仄则由前述的押韵规则决定。“逢双必反”是说,一句之间双数字的平仄一定要平仄交替,也就是说,第二字如果用平声,第四字就要用仄声,第六字就要用平声,反之亦然。“对句相对、邻句相粘”是说,对句之间(就是一行里的两句)的平仄要相对(相反),邻句之间(就是斜交叉的两句)的平仄要相粘(相同)。这三个口诀是相互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你会发现,当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确定后,按照口诀,就可以将全诗的平仄推论出来了。
  以五绝为例,如果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那么,根据“一三五不论”,第一、第三字的平仄随意,根据“逢双必反”,第四字是仄声,根据押韵规则,如果第五字用平声就必须押韵,如果不押韵就必须用仄声,那么第一句的平仄就是“通平通仄通”。根据“对句相对”,第二句的平仄与第一句相反,是“通仄通平平”,最后一字要押韵。根据“邻句相粘”,第三句的平仄要与第二句相同(最后一字除外),即“通仄通平仄”。再根据“对句相对”,第四句的平仄为“通平通仄平”。
  那么,当五绝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时,我们可以推出这首诗的格律:  通仄通平通,通平通仄平(韵)。  通平通仄仄,通仄通平平(韵)。  是不是很简单?不妨自己推论其他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基本格律掌握后,我们说两个特例,一个叫“孤平”,一个叫“拗救”。在五言诗中,“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平平仄平仄”是拗救。孤平符合上述格律要求,但它是不被允许的,即出律。拗救不符合格律要求,但它随便用无所谓,是合律的。除此之外,其他格式都逃不出“三个口诀”。七言则是在“逢双必反”基础上,如果后五字是“仄平仄仄平”,那就是孤平,如果后五字是“平平仄平仄”,那就是拗救。具体一点说,如果是“平仄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出律;如果是“平平仄平仄仄平”,不是孤平,但出律,因为不符合“逢双必反”(第二、第四字都是平声);“平仄平平仄平仄”是拗救,合律;“平平平平仄平仄”,不是拗救,因为本身不符合“逢双必反”,自然也是不合律的;“平仄仄平仄平仄”,不是拗救,因为后五字不是“平平仄平仄”,也出律了,因为不符合“逢双必反”(第四、第六字都是平声)。这一段有点绕,大家不妨多看几遍。
  此外,像“仄平仄平仄”、“一平救五仄”等特殊格式,一来未有定论,二来比较麻烦,也一并日后再说吧。❤ 三个口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逢双必反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单数字平仄随意,双数字平仄交替。对句之间平仄相反,邻句之间平仄相同。❤ 五言句中,“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出律;“平平仄平仄”是拗救,合律。七言句中,在“逢双必反”的基础上,后五字出现“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出现“平平仄平仄”是拗救。
  至于词的格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本“白香词谱”或者“钦定词谱”,上面说怎么用平仄就怎么用平仄,说哪里押韵就哪里押韵。词的押韵比诗宽松一些,《平水韵》的好几个韵部在写词时都可以通押,至于具体的规则日后再说。另外说一句,原则上看,用今音和用古音都是可以的,关键在于内容。但当你选择了今音,那么无论押韵、平仄都要按照普通话的规则;同样,当你选择了古音,一切都要按照《平水韵》的规则。二者的区别,大约在于,今音会有一些古语中难以出现的文字组合,古音则会显得古朴一些,逼格也更高一些,但无论如何,切忌一首诗词之中,今音古音混用。
  掌握诗词格律只是向写出优秀诗词迈出了一小步,之后则“路漫漫其修远兮”,因为“功夫在诗外”。但这一步却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门,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白藏阁查看更多风趣干货〇 如果穿越到初唐诗人的朋友圈〇 同室操戈 | 白藏阁主夫妇诗联大比拼〇 世间万物都有最诗意的表达方式〇 名家 | 王翼奇先生联语赏读〇 诗词法庭 | 白居易真的谋杀了关盼盼吗?
白藏阁私人品味 | 独家解读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baicangger
尊重知识是人类最大的美德;分享知识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欢迎转载本公众号文章,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金锐(微信号:darkts)。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公众号。

对联中国(duiliancn)欢迎关注对联中国公众号 →欢迎加入中国楹联论坛:www.duilian.c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如果穿越到初唐诗人的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