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堂古寺”而家咩环境?
“经堂古寺”与“佛山”
——尘封的“经堂古寺”记录佛山二字的来历,但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少了。
经堂古寺浮图殿庄严而古朴,但已比较残旧
原在佛山市禅城区新风路内的佛山党校迁去了顺德并被,使这座原本就是历史文物的“经堂”又恢复了平静。但这座承载着佛山独特的历史,并且与“佛山”二字的得名息息相关的古建筑,好像被人们遗忘了很久。近日佛山有关人员相约前往古经堂,抹去多年沉积的灰尘查看这里的历史遗迹。
. “经堂古寺”被尘埋没 .
从1627年起佛山经堂经历过辉煌时代,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经堂倒毁过,亦重建过。尤其是近50年来,这里只有琅琅读书声,外界的人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座承载佛山几百年历史的古迹。现在,学校搬走了,重门深锁,难道这座对佛山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迹真的被人遗忘了吗?
浮图殿石刻对联诉说历史
据文物专家介绍,“经堂”在佛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内涵:⑴它是清代咸丰年间,震惊中外的“红巾军”起义的都督府(指挥部);⑵它是禅城区普君圩京果街“塔坡庙”这座佛山得名古庙,于明朝天启七年(1627)迁址至现今新风路“党校”内重建的延续,对佛山的历史演变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自小就在“党校”旁的石角大街居住的徐老伯讲述。在篮球场右边有两座庙宇殿堂。在右边第一座庙宇殿堂两边原有的通道小门口,用砖砌了墙堵住,小门口上面的门楣石写有两个大字,右边为“鹿苑”,左边为“鹫峰”。显然这里当年是念经拜佛之地。徐老伯说,这就是“经堂”,即“经堂古寺”,是第一进,正殿。过去这里有条文昌里,人们可从文昌里到“经堂”;“经堂”前面有两个鱼塘,并种有榕树;“经堂”右边,有个小土岗,形状像老虎,所以名叫“虎岗”。
绿树掩映下的经堂古寺浮图殿
从这座庙宇殿堂的后边门,开了锁,进入殿堂。殿堂里堆放着台椅等一些杂物;大木梁柱,完整无废烂,保存完好。徐老伯进入殿堂一看,马上高兴地说,这殿堂,供奉着“四大金刚”,我“细路哥”(小孩)时,时常同一些“细路哥”来这里“捉伊人”(捉迷藏),因“四大金刚”很高大,像祖庙的大菩萨一样,是用“布朴”造的,“肚”是空的,我们有时会走到“金刚”的肚里藏起来呢。
殿堂的门口很高大宽阔,被红砖墙堵着。我们抬头看到大大的门楣石上,用水泥灰沙涂抹了的地方,显露着一些字体笔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经堂古寺”四个大字。后来在门两旁的门夹石又看到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也用水泥灰沙涂抹了,字体看不全,只看到左边“留古刹”三个字,右边“重振宇风”四个字,楷书字体。
我们又来到另一座庙宇殿堂察看。徐老伯说,这座殿堂叫“浮图殿”。这座殿堂,跟刚才入内察看过的前门正殿,相隔有一片空阔地。徐老伯说,这空地当时还有一座殿堂的,是第二进,不过现在拆了。在“浮图殿”的墙上挂有写着“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堂古寺一六二七年”等字样的牌子,我们从窗口向里面看到,现在只存放着一些台椅。徐老伯说,“浮图殿”,里面原有一座铁塔的,现在放置在祖庙大院里了。
. “佛山”得名的缘由 .
相传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剡宾国(今克什米尔)僧人达毗耶舍,携来三尊小铜佛像,在塔坡岗(今禅城区京果街)上搭“栅寮”,讲佛经,宣扬佛法。后人称那“栅寮”为“经堂”。从此,信佛的男女不断增多,人们捐资为达毗耶舍建造了塔坡寺来栖身和祀佛。达毗耶舍回国之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岗上挖得三尊铜佛像。唐代尊崇佛教。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取地名叫“佛山”。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缘由了。
佛山的三尊铜佛在何处?
. 红巾军起义的都督府 .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四年(1854年),广东天地会领袖陈开、佛山琼花会馆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率领当地的手工业工人、船民、石湾陶工以及“琼花会馆”数千粤剧艺人,以红巾为号,在佛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红巾军起义,以“经堂”寺僧人和尚能(邝能)为军师,于石湾大帽岗揭竿而起,攻占佛山,以“经堂”(今佛山党校内)为都督府,指挥作战,出榜安民,开义仓赈济贫民,砸监狱释放犯人,使守城清兵惊慌失措,弃城而逃。1854年夏至1855年春,起义军占领佛山半年之久。从这段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到,“经堂”是红巾军起义重大历史事件的旧址,是研究以佛山为基地的红巾军起义的重要实物资料。
从这段历史事件中还可以看到“经堂”与琼花会馆的关系,与佛山是粤剧发祥地的关系,它是世界戏剧史上首次艺人参与农民革命战争的重要实物资料。佛山“经堂”,蕴含着佛山人民的英雄革命斗争传统。李文茂的事迹,曾写成粤剧剧本《李文茂起义》在舞台上演出。
佛山禅师摄
. 两会关注 .
佛山政协委员呼吁:经堂古寺急需“抢救”开发
(《羊城晚报》2016-04-28 )
作为佛山地名的由来却早成危房,委员呼吁——
市委书记鲁毅回应:“委员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相关部门应尽快带我去现场看看”
记者张闻报道:“佛山经堂古寺历史比广州光孝寺更早,是佛山名称的由来,然而,前两年经房屋鉴定部门鉴定,经堂古寺早已是危房,急需政府拯救性抢修了”,4月27日下午,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出席了政协各界别座谈会,文化界政协委员谢伟松借机呼吁,佛山莫要忘记经堂古寺。
谢伟松介绍,经堂古寺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社大院内,离佛山市政府距离非常近。而历史上,这座寺庙却正是佛山名称的由来。“公元398年,罽宾国(今克什米尔)三藏大法师昙摩耶舍携三樽铜佛在塔坡岗搭盖棚寮讲经,这就是经堂古寺的前身,后来后人为纪念建‘塔坡禅寺’,明朝天启年间,塔坡禅寺重修,又称‘经堂古寺’,以纪念高僧讲经布道的‘牧唱遗风’。寺前制‘佛山’石牓,佛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谢伟松引经据典称,昙摩耶舍在塔坡搭盖棚寮讲经后才去广州建了光孝寺,“从这个角度说,光孝寺都还没有经堂古寺早,经堂古寺是佛山的文脉所在。”
谢伟松称,经堂古寺也有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早期的“佛山”石牓,现存建筑物内的山门、青云巷、浮图殿、释迦文塔等,“目前经堂古寺现存建筑物周边都有大批石碑等,都是明代的石碑,东倒西歪在那里。”
“近些年,佛山的大大小小许多文物都得到了修葺,唯独经堂古寺旧址没人过问,我问了才知道,就是因为那个地块是政府的。”谢伟松表示,修复经堂古寺,佛山的文脉将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前几年有房屋鉴定机构去看过,经堂古寺已经成了危房,政府的地块又不需要拆迁,为何还不尽快进行拯救性抢修?”谢伟松建议,佛山应该由文物部门牵头,对现存文物本体实施拯救性的维护和修缮,对文脉进行系统整理;同时,结合周边普君墟、东华里等文物资源,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并注入产业活力,使之成为佛山历史的见证和岭南文化的殿堂。
“经堂古寺见证佛山文脉以及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进一步树立佛山文脉和文化发展史有重要意义”,对于委员提议,鲁毅坦言,自己来到佛山,虽去过塔坡,但尚不知道经堂古寺就在离市政府如此近的地方,“委员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相关部门应尽快带我去现场看看。”
网友RJM大胆地“复原”经堂古寺原有的规模
“民国时期,寺内荒芜,所有建筑物日久失修而残烂,现存的浮图殿、后厅尚为原貌,属当地祠庙式建筑……”
佛山粤剧文化园包括1100个座位的大剧场、500个座位的小剧场、250个座位的先锋剧场,涵盖粤剧文化展览、培训、文化消费休闲等文化配套功能,由市政府投资3亿元建设。项目预计于2019年10月动工建设,于2021年落成。佛山粤剧文化园将采用粤剧脸谱、水袖等元素,让设计与佛山本土文化巧妙融合,用抽象的手法,将粤剧印象在建筑中艺术再现,未来将作为粤剧文化的门户。
经堂古寺将作为整个粤剧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古建中保留的山门、浮屠殿都在剧院主入口前方,与主入口广场融合。
贯穿“大榕树下是人家”主题
而经堂古寺前的一棵大榕树也成为设计的一环。设计方提出了“大榕树下是人家”的规划理念,提炼出“榕根”的设计理念,延伸发展到整个场地,因此在设计中可以看到从新建到古建,从新型材料到传统用材,从铺装设计到绿地设计,借鉴“榕根”的形式相互穿插咬合。
文化园的东侧立面临经堂古寺文化保留区,亦作为经堂古寺的背景墙,因此,在设计上做了镂空的整体山墙面设计,以抽象的岭南传统坡屋脊梁为图案进行镂空,镂空陶砖的幕墙在阳光的映射下,与室内形成奇妙的光影效果,同时人们可通过镂空墙眺望经堂古寺及绿化广场景观。
在剧院首层,将通过局部架空形成岭南特色的骑楼内街,打通人行和视线的通廊。而从剧场入口的广场开始,通过大台阶引导到二层大小剧场及剧场前厅;由下沉广场延伸至负一层文化商业、电影院线。自然而然地由户外延伸到室内,形成多层次的立体交通游线,强调了新旧建筑文化空间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