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最新消息
据公号“中观经济学研究院”消息,近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陈云贤教授最新英文著作在英国著名学术出版集团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正式出版。
据介绍,本书以区域政府为主角,把区域经济上升到中观经济理论层面,从理论层面创新性的提出了区域政府与企业共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揭示了市场“看不见的手”与区域政府“看得见的手”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驱动力。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与实践,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是我们探寻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历程的可行路径,也是开启现代市场理论并有效解决世界各国政府与市场关系难题的有效路径。
本书从中观经济领域入手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主体、行为特征及相关理论,能填补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的空白,在理论上构建新型经济学体系,在实践上明辨经济运行的脉络,为世界各国区域政府改革、创新执政理念、执政政策,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提供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陈云贤系原广东省副省长,客家人。
简历显示,陈云贤,男,汉族,福建上杭客家人,出生于1955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云贤是一位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学者型的经济学家” 。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通才,通俗一点说是“多面手”。他会做学问,著术丰厚;他会做生意,曾在商海中搏击十年之久而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他还善做官,从基层一直做到副省长,政绩斐然,获得广泛好评。
公开履历显示,陈云贤系广发证券创始人,后由商转政,是由商转政最成功的学者型高官。陈云贤曾先后任广东省佛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顺德区区委书记,佛山市市长、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1年7月,出任广东省副省长。
2020年9月2日,微信公号北美客家曾发布一篇题为《攀登与超越 - 记客家之子陈云贤博士》文章,文章全面介绍客家之子陈云贤博士。文章表示,陈博士的人生创造了从 “技工 - 博士 - 经济学家 - 董事长 - 民生市长 - 副省长” 的传奇经历,他对国家新时期经济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曾以《探索国家金融顶层布局》为题首发在2019年6月1日《中国证券报》。
现文章节选摘录如下。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一个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是了不起的,但如果能同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成就,就是非常不平凡了。
陈云贤就是这样一位很不平凡的人,无论是从商、从政,还是做经济、金融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陈云贤博士1955年10月出生于中国红土地的革命老区福建上杭,是上杭一中高1972届校友,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哈佛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研究员。
1988年,他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创立广发证券公司,成为中国知名券商广发证券的创始人。2003年,由商转政,先后任广东省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顺德区委书记,佛山市政府市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省政府副省长,退居二线后任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
他曾先后赴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哈佛大学商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耶鲁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进修学习。
他先后出版了《证券投资论》《投资银行论》《风险收益对应论》《财政金融理论与实践探索》《美国金融体系考察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处置与监管演变》《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探索》《超前引领——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已在德国用英语出版)、《论政府超前引领——对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探索》(已在英国劳特里奇出版)、《中观经济学》(已在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和《国家金融学》等等。
作者在2019年6月1日《中国证券报》曾以《探索国家金融顶层布局》为题介绍陈云贤博士和新著《国家金融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陈博士站在中国乃至世界金融业的前沿阵地,以艰苦卓绝的拼搏,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陈云贤博士1972年进入上杭一中读书,高中毕业之后,就在耕山队当了队长。后来,他曾做过技工学生,当过安装工人和管理干事,并开始了他从“技工——博士——董事长——副省长”的成长历程。
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福建师大陈征教授的经济学硕士生。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诱发了他学经济学的动机呢?
他酷爱学习,善于思考。在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工作期间,一些有关管理的问题常常萦绕于其脑际。“政治挂帅”与物质鼓励的争论,引发了他的兴趣。他结合实际,苦苦摸索,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企业的发展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经济学。于是为了对社会、对国家的发展多作贡献,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哲学,转而自学经济学。
陈云贤从此开始了自学经济学和外语的长途跋涉,几乎都是从零开始。那期间,他几乎每餐只花5分钱的菜金,终于积累了200多元买了一架“三用机”来苦攻外语。有道是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他如愿以偿了。此后,他奋起直追又获得了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这里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其博士生毕业论文。这对他后来被人们誉为“中国证券博士第一人”息息相关。当初他选定的《中外证券投资比较研究》这一论题,也颇有第一次吃螃蟹的胆略,因为当时股份制还处于姓“社”与姓“资”的争论之中。但是最终他以充足的理由选择了这一研究方向。他确信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选择这一研究方向将大有前途。结果,他的毕业论文答辩顺利通过,他这一论文被称为我国第一部中外证券投资比较研究的专著,这也再次显示了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可贵的超前意识。
1991年7月,陈博士来到广东发展银行证券部工作。当时该部员工只有6名,贷款资金只有人民币1000万元,业务是从国债、企业债券做起。他们白天骑着自行车跑业务,晚上进行总结,很有些筚路蓝缕的滋味。然而全国更大规模的证券部、信托公司都有千余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但在先任总经理,后任董事长的陈云贤的正确领导下,这家证券部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优秀企业。经过近10年的不断进取和奋力开拓,企业稳步发展。到他赴美进修的2001年底,该公司已拥有1900多名员工。注册资本金达20亿,成为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和管理着80多家分支机构的大型综合证券商。与创建初期相比,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都增长了200倍以上;利润总额由1992年的0.1亿元增至2000年的10.87亿元,每年增长都在25%以上。累计向国家纳税14.85亿元,成为该省的纳税大户,为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以回报社会。例如,该公司早起就曾给北京大学、上杭一中、上杭城西小学各捐献了50万元扩建校舍。
陈云贤博士怀着中国知识分子以国家兴旺、民族富强为己任的情怀,以追求事业的成功。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60多位博士以及330多位硕士云集广发,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令人瞩目的“博士军团”。
陈云贤是一位优秀的高层管理人才。在高风险企业的发展征途中,他能总揽全局,驾驭企业,冲破惊涛骇浪,奋力开拓前进。他能审时度势,制定战略目标以及某个阶段的工作方针。在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制定了“集团化、股份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公司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团结、开拓、求实、高效”的广发企业精神,他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并提出了“知识图强,求实奉献”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陈云贤大力抓好党建工作。他实行“两手抓”,一抓弘扬正气,二抓严肃纪律的工作方针,从严治党,从严治司,在他的领导及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德才兼备,并具有群体合力品格的各级骨干人才破土而出,他们群策群力,创造了广东乃至全国证券市场的众多“第一”。
陈云贤博士是我国经济和金融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他在处理日常繁忙工作的同时,以强烈的使命感不断从事其金融和证券理论的潜心探索。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锲而不舍,辛勤耕耘,常常从傍晚写到凌晨,有不少文章是在飞机上和旅馆里构思或修改而成的。大约10年间,他出版了十多部专著。其中《证券投资论》《投资银行论》《风险收益对应论》三部,分别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深入研究了证券投资的三大规律和三大假说,揭示了投资银行(即证券承销商)与商业银行(即存贷款银行)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投资银行业务管理轴心理论,从而构成了其投资银行理论研究的完整体系。他还在我国《经济研究》《中国证券报》等著名报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获得全国性奖励。因而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荣誉。
陈博士的论著具有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在金融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来好评如潮。
1998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专门举行了“陈云贤金融学系列著作座谈会”,多位知名教授出席了会议,给予其很高的评价,肖灼基教授对自己的这位高足更是推崇备至,为其多部作品撰写了序言。同年7月6日,《证券时报》用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该报副总编辑成孝海先生为其撰写的长文,题为“探索建立我国投资银行理论体系的力作”,此文洋洋洒洒,详尽地评述了上述三部代表作。在此前后,我国各大证券报等也都先后载文,对陈博士的建树给予很高的评价。
陈云贤的上述论著开辟了中外证券投资比较研究的先河,实属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理论上有此创新,有所前进,意义不凡。
陈云贤的论著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他把理论探索与对国家的对策建议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投资模式,既有科学性,又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实际上我国投资银行的管理模式就是按照(陈云贤)这一思路进行的。”(成孝海先生语)从而对证券界的同仁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肖灼基教授特别强调指出:陈云贤的“风险收益对应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的轴心”,“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的空白,是理论界与实践界的重大突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他在美国的一年里
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受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派遣,当时作为广发证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的陈云贤博士,率9位同事赴美国波士顿麻省大学等知名学校进修一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陈博士从一开始学习经济学,就很重视研究、吸收发达国家有益的经济理论。他每次出国,只要有机会,他就紧抓不放,不达不休。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次,他更是加倍珍惜上级给予的难得机会,如饥似渴,锐意进取,从而进一步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历史使命感,取得了终生受益的成果,也为国家争了光。
美国,是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都高度发达的超级大国。在这一年里,他进修了多门功课,其中包括美国的货币政策、企业人事管理、美国的政治体制、当代全球经济、英语阅读与写作,等等。(在广泛学习过程中,他侧重在13个方面研究了美国的财政、金融等问题,并形成了书面材料,例如:华尔街股票定价指标、美国企业兼并收购现状、美国货币供给特征、中美股票市场比较,等等),其研究所及,皆有的放矢,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颇有裨益。
他在此参加了两次国际会议:一是美国在纽约举行的欢迎我国副总理钱其琛访美的宴会,听取了钱副总理的演讲和答记者问;二是参加了哈佛大学主办的由美、中、英、加拿大4国要员参与的“中国论坛”—中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的国际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
在这一年里他用英语做了5场演讲,例如:2000年11月和12月,先后在哈佛大学和麻省大学作了题为在“在新世纪,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等,为世界了解中国作出了贡献,也受到欢迎。
在这一年里,他以卓越的学识才干和进取精神获得了诸多荣誉:2000年12月5日,他申报“风险收益对应论是投资理银行管理轴心”等课题被哈佛大学评聘为该校2001年度研究员;2001年6月2日,他在麻省大学演讲后,获得美国华人企业家联合会颁发的荣誉证书,等等。
在这一年里,陈博士对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发展较为成熟发展的经验,特别关注到中国金融业务急需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于是对美国金融体系演变,美联储的组织机构与职能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尔后,撰写并出版了一部专著《美国金融体系考察研究》(合著,陈为第一作者),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教授欣然为该书作序,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作者“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他们花了巨大的精力完成了此专著。我相信此书将对中国了解美国金融市场作出贡献”。此外,陈博士还写了7篇论文寄国内发表。
永恒不竭的动力源
远离祖国更觉祖国亲。他来到美国,看到其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特别是看到那第一流的高精尖武器及其推行的霸权主义的行径,特别使他震惊与愤怒,从而更激发他要为祖国富强多作贡献。
需知此时他不是以董事长和身兼10余所高校客座教授的心态外出的,而是以一个学者的心态去进修的。此时他与赴德国留学获得我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的韦钰之处境较为相似。陈博士住在美国一家白人家里,其中还有德国、阿根廷、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士。他以自己的热忱和人格魅力,广交朋友,彼此关系都非常融洽。同时,他积极宣传祖国的伟大成就,博得了朋友们的称赞。原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部分外国人,对祖国还非常不了解,认为中国还是一个“蓝蚁之国”,落后愚昧,毫无人权可言。尤其中美撞机事件以后,美国不少媒体,或凭“想当然”出发,或有意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大势渲染,对我国进行恶意攻击。在这种误导下,人际关系也复杂化了。陈博士与其同事们都非常爱国,他们愤起反击,特别积极向专家教授们和商界高层人士阐明事实真相,宣传我国外交政策,从而消除了误解,增进了友谊。他们为巩固和提高祖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
陈博士的学习异常紧张而繁忙,早出晚归,中午休息只有1小时,这样一天只能睡六七个小时,中午只能随便吃点东西应付一下,甚至在零下十几度都得吃冷冰冰的“三明治”,很少娱乐活动。此时此地,陈博士真颇有点儿“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气概。他凭着其深厚的功底和坚韧不拔的攻关,加之主攻方向(美国的财经、金融课题)明确,因此一路扶摇直上,顺利学成,都取得了结业证书。
笔者从陈博士的论著和学习、访问以及从政等实践活动中,深深感受到他正从国家强弱以及民族兴衰的高度来审视美国和世界,来探索祖国的财政、金融制度乃至外交政策。他回国之后写了一个汇报提纲,其中第三点说,从战略的角度看,中国应该跟欧盟合作,尤其跟德法合作,以遏制美国对中国的敌对;第四点说,作为中国人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有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建设一个富强昌盛的国家,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是我们的必备要求。
陈博士从微观角度也提出了四点意见:首先是团队精神很重要,他率先垂范,与同事们凝神聚力,奋斗升级,取得诸多成功。他的学识、才干、宽容的胸怀及其亲和力,凝聚力,得到同事们的广泛赞扬。成为同事“心中的偶像和毕生最尊敬的师长”;其次英语水平、专业水平和计算机知识不可或缺;崇高的品德结合优秀的专业知识,才能使我们更为有效地为国家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他在美国撰写而寄回国内发表的一篇短论《风雨十年广发人》文中提到动源问题时说,我们把“规模动源”、“利益动源”、“机制动源”称之为公司发展的外在动源;我们把“知识动源”、“协同动源”、“使命动源”称之为内在动源。而“外在动源”是有一定限度的,“内在动源”则是无限的,它是公司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知识”、“协同”、“使命”将是广发百年不断发展的内在的,永恒性的动源,他是需要广发人进一步去发掘与发扬光大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俗话说,源头决定喷泉的高度,信念决定个人的成就。正是陈云贤博士誓为中国之崛起,尤其是中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崛起的信念,他站在经济和金融理论的国际最前沿,创作了多部经济学、金融学新著,并自主创立了两门新学科。
2003年,应国家改革开放大潮的召唤,陈云贤博士由商转政,先后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做领导工作。在职期间,他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以政府超前引领的思路为先导,全心全意的为该市区人民服务,各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后又完成了佛山与广州市经济一体化的布局,被市民誉为“民生市长”。2011年陈云贤博士提任广东省任副省长,分管金融、教育等工作,这一阶段的努力实践,为其创立一系列经济学、金融学新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把陈博士的经济学论著统称为一部大书,那么我们认为其《中外证券投资比较研究》是他的开端,而证券投资的三部曲是其发展,而近几年来及其以后若干年的论著才是高潮所在。
从2013年以来,陈博士出版了《美国金融危机处置与监管演变》《超前引领——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还在德国用英语出版)《论政府超前领——对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探索》(还在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中观经济学—对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与顾文静合著,还在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探索》《区域政府竞争》《与顾文静合著》(还在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国家金融学》,平均一年诞生一部专著。陈博士的论著博大精深,洋洋洒洒。这里主要介绍由他完全自主创立的两门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习总书记这一论述引起了热议。陈博士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习总书记这一论述高屋建瓴,一针见血,指导性和针对性十分强。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强政府’与‘强市场’的双强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配置,应该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努力方向”。
2015年底,陈云贤与广东财经大学教授顾文静合著的《中观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一书正式出版。此书因聚焦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创造性的将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竞争主体之一而引发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表示,《中观经济学》一书把区域经济发展上升为中观经济理论层面,是经济学领域的一项有见地的理论成果。
习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陈博士的《中观经济学》等著作正是按照习总书记这个要求而取得的成果。
陈博士在南方日报对其专访时就其上述论著等作了一番阐述。他指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堪称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经济学流派的分野。亚当·斯密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进行干涉,由此创立了政治经济学。梅纳德·凯恩斯强调要发挥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学理论由此分化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而陈云贤的《中观经济学》则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思路——将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之一来研究,从而构成了中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中观经济学以区域政府为研究主体。以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区域政府“超前引领”的实践为逻辑起点,揭示区域政府的“双重职能”,进而发现市场竞争具有企业和区域政府的“双重主体”,最后得出成熟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双强运作机制”,这就是中观经济学体系构建的核心逻辑。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皇皇巨著。厉以宁和肖灼基两位著名教授分别为其作序和跋,都充分肯定并满腔热情的赞扬了此书的内容、价值及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8年7月,陈博士又出版一部新著——《国家金融学》,这是作者至少研究六七年之后,独自创立的另一门新兴的金融学。
2011年,陈博士调任为广东省副省长,分管金融。广东毗邻港澳,金融资产占全国十分之一左右,领先于北京,上海等地,后又超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韩国。陈博士身居改革开放的前沿,结合广东金融实践,时而会向国家提出某些建设性的建议。2012年和2014年,陈博士者有幸参加了国家委派的在美国耶鲁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国家金融培训,既进一步探讨了国防金融的相关课题,也发现了各国(含中国)金融学存在的不足,现有金融虽囊括了其方方面面,却庞大而繁杂,各国金融工作者其精力都聚焦在微观金融的某一技术支点、计算数式或时节片段上,而对国家金融却非常的陌生。而跨国域的金融布局、跨行业的金融改革和促增长的金融举措,又往往茫茫然,找不到或找不准切入点而踌躇不前。带着这一问题的思考,2016年陈博士在中山大学博士生的课程上,开创了上述这门新学科,就国家金融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进行讲授。
有别于一般金融学的“国家金融学”,即从一国金融发展最核心而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即国家金融的顶层布局与监管模式选择之后,纵向涉及国家与地方,横向涉及离岸与在岸的金融发展的难题,并面对世界各国的金融崛起,一国金融如何超越?面对世界人工智能+区域链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一国金融如何应对?金融主题是安全、收益和流动性,如何防范和处置一国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一国面对国际金融群雄,如何构建并推动国际金融新体系和国际金融新秩序?——它们是国家金融最高层面必须面对的、也是陈博士在此著中新回答的课题。
面对美国频频挥舞金融大棒的现状,本书观点鲜明地提出应从五个方面提升国家金融的顶层布局:第一、二个方面是在金融理念上;第三、四个方面是在金融举措上;第五个方面是在组织机构上。
本书的论述包括:一国金融的监管与发展,一国金融的国家与地方。离岸与在岸协调,一国金融的弯道超车路径及高科技冲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国乃至国际金融的风险防范以及国际金融体系、国防金融秩序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世界各国应加强国家金融顶层设计,更加关注金融业的现状与未来。
实践得真知。盛世出华章。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陈博士在本著的后记中热情欢呼:感谢伟大的国家,感谢伟大的新时代!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强。愿借此新学,能在其中发出一点热和光。
(素材来源:北美客家、南方日报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