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老佛山人话说佛山秋色

话说佛山
2024-09-01

1982年秋色赛会巡游队伍在祖庙路莲花路亲仁路交界路口


1982年秋色赛会巡游队伍在锦华路北香园路段



蒙文德


最特别的佛山秋色巡游:全部是“石湾制造”


时隔三年,佛山秋色重启!

灯火璀璨,万人空巷的这一晚

有你的身影吗?

而多年来的佛山秋色巡游中

有一年最为特别

由民间发起并主办

作品时至今日依旧是叹为观止

一起来看看


在众多佛山秋色巡游中,属1977年最为特别。据史料记载,这是由石湾镇各大陶瓷工厂自发组织的一场秋色巡游,大部分的巡游产品是陶瓷工人亲手制作,他们将瓷片和瓷汤勺做成的“大孔雀”、无数茶壶串成的“罗伞”、用陶瓷做的“大花篮”……当时的民众可以走到彩车面前,不仅可以手摸这些陶瓷秋色产品,还可以和巡游队伍的人交流。 


用无数茶壶、茶碟做成的罗伞。


巡游参与者回忆46年前秋景


“当时,每个陶瓷工厂都拿出来两到三件作品,整个巡游由五十多辆彩车组成。”“我当时在石湾建筑陶瓷厂,工厂出了一辆彩车,还有一辆敲锣鼓的彩车……”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蒙文德是1977年石湾秋色巡游参与者,他回忆道,这个锣鼓相当于八音柜,他作为乐队的一员,坐在彩车里面吹黑管,队伍先是在石湾主要街道巡游两日,后来市里面邀请他们来祖庙巡游,第三天从石湾来到禅城区巡游。


民众近观这辆大彩车,蒙文德就在彩车上吹黑管。


“1977年,由石湾陶工们发起的秋色巡游,到了佛山巡游也是万人空巷,因为大家好久没见过秋景, 所以那场秋色巡游轰动了石湾镇和佛山市。”蒙文德说,巡游结束后,他们和市里的人约定“五年后再举办一场”,所以才有了1982年佛山市秋色大巡游。


部分作品时至今日仍叹为观止

对于1977年石湾举办的这场秋色巡游,佛山史专家罗一星谈到,佛山秋色中,七色中的景色,有一个“台面”,手工艺人可以用陶瓷或其他材料仿制秋色产品,最特别的产品,便是由瓷片和瓷汤勺组成的“孔雀开屏”,非常有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制作难度。


由石湾人民瓷厂工人制作的“孔雀开屏”陶瓷产品。


“ 上世纪70年代,佛山仅举办了这一场秋色巡游,巡游体现了佛山秋色的传统——由民间发起并主办,产品充分体现手工艺人‘以假乱真’的手艺。”罗一星认为,当时大家都拿出自己的全部智慧投入秋色制作,毫无保留,所以那场石湾秋色将石湾陶工们的热情激发出来,里面的部分作品直到今日,都叹为观止。(来源 | 佛山新闻传媒)


当年秋色现场

由陶瓷等产品制作的大花篮。


一块珍贵的陶瓷浮雕花板。


陶瓷大花瓶。

石湾秋色巡游也有“金龙随行”。

“车色”

石湾历史上自1959年办过一次秋景巡游后跟着就是三年自然灾害…饥荒…破四旧…等历史原因,佛山包括石湾都无再搞过秋色巡游近廿年了。直到1977年,当时人们精神面貌换然一新,传统文化有重现的苗头,刚好石湾镇又完满完成中央交给敬制毛主席纪念堂陶雕花板任务,大家心情舒畅,一次镇会议上石湾瓷厂厂长粱基和建国厂霍洪书记发起倡议:今年我们石湾重拾搞一次秋好不好?…结果一呼百应,全镇群情激动…于是搞成了1977年这次石湾秋景巡游…所以秋景队伍头的仪仗队开头一对大对联写着: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此后大家约定今后每隔五年搞一次,所以1982年又搞了一次…1987年…

直至今天不用隔五年了……



梁国澄


视频:梁国澄:佛山秋色中的马色、水色、地色、车色、景色、挑色、灯色的特色(来源:佛山+)  梁国澄: 佛山市非遗保护专家 原佛山市博物馆馆长

新的一日:以前是秋色赛会 现在是秋色巡游,确实是非遗 ,非要遗失了…… 不赛无斗已经失去佛山秋色的存在意义了,随便迪士尼香江野生园都有嘉年华巡游。人家还有烟花和每晚都有。以前是五年十年一搞,比如舞龙都金龙银龙各一,就有赛的意味了。石湾日用二厂银龙,佛山红棉厂金龙……

文德:以前的道路街巷夜晚就黑麻麻,这背景衬托起秋色巡游队伍的五光十色,其效果强烈,加上以前不用水马加警察如临大敌,民众可近距离欣赏秋色工艺。现在平时一入夜到处都是灯火辉煌五光十色…人们的色彩视觉早已经是疲劳了,所以现在过秋色,没有以前那么冲动了。记得1959年石湾过秋景,扮车心的男少年扮成美女“坐”在“车”上,其实他是脚穿草鞋自己走步行的,下身隐藏在“车下”上身接一双假腿“坐”在“车”上…唯妙唯肖。现在石湾“童星幼儿园”的董事长袁惠冰的父亲袁自强就是1959年扮相最靓的“车心”。记得1959年石湾过秋景,当时我11岁,还以为坐车心的是女仔,父亲说你看他有冇喉榄就知道了,我细看这个“女仔”果然有喉榄…但“她”穿了高领唐装旗袍,用高领尽量遮住个喉榄…所以那时就有评论谁“家”的“车心”扮相扮得最好…喉榄遮得好不好…神态…街坊足有几天评论…

何绍祖:【秋色扮车心的故事】我村同姓兄弟何锐生,解放前到鄱阳村打长工,有年鄱阳村举办秋色,锐生在“关公送嫂”花车中扮演嫂夫人,维妙维肖,却惹来当地一名年青女子叫周题的,她看了该秋色后,却狂恋上锐生,在父母跟前说道,一定要下嫁锐生,如果双亲不答应时,则就跳水自尽。搞得她双亲冇晒符,只好答应。锐生因扮演秋色车心,却拾得美人归。

禅师:本人最早拍摄的佛山秋色是1999年:



余婉韶



《艺述佛山》——余婉韶话佛山秋色


对话嘉宾丨余婉韶  

对话内容丨邀请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就佛山非遗文化保护及佛山秋色发展等话题进行探讨。


主办方 | 佛山市艺术文化创新协会


策划人 | 佛山市艺术文化创新协会会长助理蒋琳



余婉韶,女,1936年出生,佛山市人,中共党员,1953年2月始至1991年退休,终生从事社会文化工作。先后是佛山市文化馆馆员、副馆长,佛山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科科员、副科长、科长,兼任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退休前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省、地、市文化先进工作者,市模范文化工作者。退休后参加编写《佛山市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现在是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谈•佛山秋色


对于余婉韶来说,秋色是她多年从事社会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项目之一。


1954年,毛泽东在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汇报手工业工作情况时指出:“手工业是一个好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传统文化艺术有很多都在手工业里面,所以我们不要忘记发展手工业,要将它发扬光大。”毛主席的一番指示,引起了佛山政府对本土手工业及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视,也成为了佛山重振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良好契机。也正因如此,余婉韶在1954年接到任务:必须深入本地群众,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挖掘佛山传统文化。自此,余婉韶开始了佛山民间艺术调查的历程,而“佛山秋色”的典故、形式、内容等也是在这一调查过程中逐渐明朗清晰起来,“那时候关于秋色的书籍记载很少,基本都是走街串巷,寻找老艺人来搜集口述相传的历史。”余婉韶回忆起当时的文化工作仍然记忆犹新。


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在有限的书籍资料中,余婉韶找到了对当时秋色盛况的记载,据清乾隆十八年《佛山忠义乡志》:“会城(指广州)喜春宵,吾乡(指佛山)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风生,盼嫦娥而逸兴发,于是征色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彩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亦堪娱耳目也。灵应祠前,纪纲里口,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如此描述,生动再现了当日出秋色的盛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秋色巡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秋色巡游,可谓万人空巷


“秋色”,曾被称为“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的活动。秋色具有严格的形式和内容,包括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大类,共分七色: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灯色、景色,内容有起马、开路队、大灯笼、唢呐队、马色、头牌幡旗、罗伞、耍龙灯、灯色、合面、担头、车心、陆地行行舟、十番、锣鼓柜、扮演戏剧、大头佛、踩高跷、狮子队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秋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如现代花车队和体育竞技表演等都是后来加上的。“当时七色轮番出场,场面十分震撼,地上走的、半空中站着的都有很多,看得人们目不暇接呢!”余婉韶忆起以前的秋色,脸上总带有兴奋的神色。


传统花灯


佛山十番


舞龙


如今已难以见到的马色


通过查资料,听口述,余婉韶对秋色悠久的历史逐渐明朗。相传秋色起源于两晋时期,在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定名为秋色,如今已经有将近600年。当时秋色并不叫“秋色”,而是叫“出会”、“出景”、“汇景”等,没有统一的名称。而秋色的起源,相传与黄萧养起义有关,“御黄贼时,以此疑贼,而安民心”,史料载:“当黄萧养聚众围佛山,时值中秋,使谍者数十辈,间行以洞内地。俊浩察知之,乃令诸少年演扮秋景故事,以示暇豫,又制大炮,发声如雷,俾贼闻知。贼果疑惧,不敢窥……佛山秋景实由此起。”亦有传是张槎大沙村中几个小孩在秋天丰收之时,为赶走偷粮食的小贼或禽兽,用身边的物品给自己身上做出奇形怪状的装扮,把这些小贼和禽兽赶跑。自此每年秋收时节,都会有装扮着奇装异服的小孩出来游荡玩耍,逐渐形成了民俗活动。


在以前,秋色是由各镇和各商铺(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自发组织的,商铺自发组成筹备机构,负责资金的筹集和节目的编排。由于秋色的自发性,旧时出秋色一般适宜在承平无事,年丰人乐的时候举行,而当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的时候,举行秋色巡游便是不合时宜的。鸦片战争后,佛山经济遭受打击,社会动荡,出秋色受到冲击。民国肇始之初的一二年,为庆祝帝制结束、新元伊始,出秋色曾数度热烈。之后随着政局动荡、军阀混战,人心遑遑,“此调不弹久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仅于1938年抗战周年纪念以及1945年庆祝抗战胜利,举办过小规模的“提灯会”活动。秋色艺人也在战争中出走或丧生,秋色活动一度走向衰落。


“幸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秋色艺术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余婉韶感叹道。数十年来,多次举办大型秋色赛会、秋色艺术展览、秋色大巡游等影响深远的活动,先后到多地展出,所到之处,观众对精奇巧妙的传统民俗艺术赞叹不已。1956年,建国后首届“佛山市秋色、剪纸、盆栽艺术观赏会”,使佛山秋色艺术重放异彩。佛山市民间艺术社成立后,佛山的民间秋色习俗进入了新阶段,古老的佛山秋色有机会到全国许多大城市甚至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现其优美独特的风采。


1989年秋色展览


余婉韶最记得的是1988那一年的秋色。198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佛山市龙年大型秋色盛会”,余婉韶接到任务:为这一年的秋色推出历史上最大规模,项目最完整丰富、构思新颖、工艺精细的88个秋色项目。经过了八个月紧张的筹备,最终挖掘、整理、创新了一批传统民间秋色节目,让佛山秋色大放异彩,巡游现场精彩绝伦,前来参观的观众达四万多人次,“感觉整个城市的市民都在看秋色”。







1988年秋色

而直至今日,秋色已成为佛山每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也成为了佛山的文化品牌。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佛山秋色巡游不断地创新,增添了许多具有现代元素的创新品种,如汽车模特、滑轮、自行车、拉丁舞、街舞等项目。谈到佛山秋色的传承与发展,余婉韶希望能更多的看到佛山传统的秋色工艺特色、地域特色和本土风情。在多年的发展中,部分代表性的传统秋色工艺已濒临失传,余婉韶认为,注重保护、传承佛山秋色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民间艺人创作和传艺的扶植与激励,对佛山树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增进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罗一星





唐美

祖庙•秋色


秋色•英歌面谱


Tony



秋色在西樵



  相关链接


细看秋深盛景 尽是画里高情

三年后,又秋色

佛山秋色中的马色、水色、地色、车色、景色、挑色、灯色

佛山秋色是一场工商百业“争奇斗艳”的盛会

佛山秋色 · 前世今生
秋色改期,顺延4日祖庙、5日西樵进行

两条线路,停办三年的秋色巡游来了

今年秋色行到去季华路和西樵听音湖

大师傅和小朋友的像生秋色

11月3~4日举行2023年佛山秋色

重回旧时光里的秋色赛会

佛山秋色之纸扑艺术

万人空巷睇秋色,祖庙路人山人海

祖庙路原佛山民间艺术社大楼已灰飞烟灭

【来稿】传承不息,重铸佛山民间艺术辉煌

“岭南的味道”——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木板年画——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佛山木版年画|道尽沧桑数百年,惟冯氏独脉传承
经典的佛山剪纸
流光溢彩一甲子、春华秋色万象生——佛山民间艺术社成立60周年庆

佛山民间艺术社成立一甲子,美国珍藏的中国剪纸再受关注

佛山民间艺术社60周年庆下周举行

佛山民间艺术社成立一甲子,美国珍藏的中国剪纸再受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