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占喜教授专著:《语用翻译探索》

语言服务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编者按
2014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占喜教授所著的《语用翻译探索》一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语用学学人文库”系列丛书之一,系2011—2012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项目“语用翻译研究”的科研成果。本书是作者近20年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语言与翻译》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语用翻译论文的前期研究基础上,遵照“语用学学人文库”的要求,对论文内容和篇章结构做出某些或者较大修改,并添加了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编排组成本专著。 本书批判性地阐述了语用翻译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很有见地的建议,对语用翻译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十分理性,对学界同仁进一步开展语用翻译研究有较大的启示,对跨文化交际、翻译教学、文学翻译、广告翻译等领域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李占喜,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生导师(兼职)、博士(硕士)论文评审专家及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英国剑桥大学理论及应用语言学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中国语用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翻译协会理事,广东省高等院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翻译课堂教学的语用学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用翻译学原理”、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项目“语用翻译研究”3项,主要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实证研究的英语学习型词典模式的构建”1项,主持及参加校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2007)、《语用翻译探索》(2014),参编4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科技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语言与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3篇。


内容简介

本书对语用翻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述评与前瞻,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在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1986)和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1991)基础上,提出“关联域”的概念,构建一个初步分析模式,把互文性翻译引入语用翻译的视角;透析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探析译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逻辑矛盾。在关联翻译理论框架内,总结概括文化意象亏损补偿的语用翻译策略。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1999)的启发下,提出文学翻译的顺应论视角,构建一个新的理论范式。在吸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关联—顺应”翻译模式、“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认知和谐原则”;探讨译者的主体性意识在翻译时如何发挥的问题;探究翻译教学中学生主体身份如何介入翻译过程;涉猎英语广告汉译过程研究。从“合作原则”的角度透析大学生幽默话语翻译等。在述评国内外语用翻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国内语用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语用翻译的研究趋势作出预测。


本书框架

第一部分    语用翻译研究现状第二部分    “关联域”翻译视角第三部分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第四部分    顺应论翻译视角第五部分    “关联—顺应”翻译视角第六部分    语用分相论视角第七部分    新书点评与学术动态第八部分    语用翻译研究展望


本书创新之处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书提出了“关联域”的概念,第一次把语用学的视角引入互文性翻译中去,以文化的本体论特征:文化的民族性、传承性、流变性、兼容性为参照系,探讨了互文性翻译在文化层面上出现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的文化亏损现象。本书认为,翻译时寻找互文性的过程就是在不同的文本中寻找关联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再现互文性文本,译者必须使译文在文化层面上既释意性相似于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又释意性相似于作者的交际意图,以便使互文性文本翻译的文化亏损降低到最低限度。(2)本书提出了“文学翻译的顺应论”, 以一个新的视角,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语用意识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对文学翻译过程进行了阐释与探讨。本书认为,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目的语语言任何一个层面上,它包括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之所以能够对目的语语言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目的语与源发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翻译中的语境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目的语语言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在顺应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己的翻译行为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与目的语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这样, 他的译文选择才能确保不同文化之间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3)本书构建了“关联—顺应”模式,翻译是译者与原文作者(交际者)或原文话语进行跨文化对话时,在源发语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也是在这一动态顺应的过程中,进行认知推理、寻找关联的明示的交际过程。(4)本书提出了“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认知和谐原则”,揭示译者语言选择背后的心理动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语言选择和语用翻译策略必须聚焦于传达作者的意图,或者对其信息意图进行操纵,而不会使译文读者——具有接受异域文化心理准备的译文话语的主动接受者——付出不必要的推导努力来获得原文作者试图传达的语境效果。并且,在译者操纵性重构作者的信息意图时,这些语言选择和翻译策略会产生与作者试图传达的相似的语境效果,以便迎合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在译者与译文读者的交际中,译者一方,意欲使他的译文选择满足译文读者的认知和谐,这样就可以使他的译文话语为读者所接受,从而使他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译文读者另一方,阅读译文话语,在认知处理作者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中,他们会努力寻求在认知上的和谐。(5)基于“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本书首次从语用学的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意识”:在语篇释意交际过程中,译者正确认知处理与作者的交际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在语篇产出交际过程中,在最佳关联的引导下,有意识地以确保译文读者认知和谐的方式,从不同的心理角度,使其译文选择顺应于译文读者的过程中,他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它主要包括:语篇释意交际过程中,译者作为原文读者和研究者身份;语篇产出交际过程中,作为作者替身、再创造者、协商者身份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译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他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等。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第1章  国内外语用翻译研究

    1.1 引言
    1.2 国外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1.3 国内语用翻译研究现状
    1.4 结语
第二部分  “关联域”翻译视角
  第2章  互文性翻译

    2.1 引言
    2.2 理论回顾与“关联域”
    2.3 互文性与“关联域”
    2.4 结语
  第3章  文化的本体论特征与互文性翻译
    3.1 引言
    3.2 文化的民族性与互文性翻译
    3.3 文化的传承性、流变性与互文性翻译
    3.4 文化的兼容性与互文性翻译
    3.5 结语
  第4章  文化意象翻译过程的文化亏损
    4.1 引言
    4.2 “关联域”视角中的文化亏损
    4.3 结语
  第5章  翻译中的逻辑矛盾
    5.1 前言
    5.2 翻译中的逻辑矛盾的分类及分析
    5.3 结语
第三部分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
  第6章  文化意象亏损补偿的语用翻译策略

    6.1 引言
    6.2 语用翻译策略:避免与补偿文化意象亏损
    6.3 结语
第四部分  顺应论翻译视角
  第7章  顺应论:文学翻译的一个新视角

    7.1 引言
    7.2 理论回顾
    7.3 文学翻译的顺应论
    7.4 结语
第五部分  “关联—顺应”翻译视角
  第8章  翻译过程研究的“关联—顺应”模式

    8.1 引言
    8.2 翻译过程观点例证
    8.3 “关联—顺应”模式
    8.4 结语
  第9章  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认知和谐原则
    9.1 引言
    9.2 等效理论:回顾与反思
    9.3 理论依据
    9.4 译文读者为中心的认知和谐原则
    9.5 结语
  第10章  译者主体性意识的语用透视
    10.1 引言
    10.2 译者主体意识研究的回顾
    10.3 译者主体意识:语用透视
    10.4 结语
  第11章  翻译教学中学生主体身份的语用透析
    11.1 引言
    11.2 相关研究回顾
    11.3 学生主体身份:语用透析
    11.4 结语
  第12章  英语广告汉译过程的语用透析
    12.1 引言
    12.2 广告翻译研究回顾
    12.3 广告翻译的语用透析
    12.4 结语
第六部分  “语用学分相论”视角
  第13章  从“合作原则”视角透析大学生幽默话语翻译

    13.1 引言
    13.2 幽默翻译研究回顾
    13.3 研究理据:合作原则
    13.4 大学生幽默话语翻译透析
    13.5 结语
第七部分  新书点评与学术动态
  第14章  西方翻译动态过程研究的*新进展

    14.1 引言
    14.2 学术背景
    14.3 《翻译过程研究的方法与策略》内容综述
    14.4 简评
  第15章  西方影视翻译研究的*新进展
    15.1 引言
    15.2 《影视翻译:屏幕上的语言转换》内容综述
    15.3 简评
第八部分  语用翻译研究展望
  第16章  语用翻译研究前瞻

    16.1 引言
    16.2 目前国内语用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3 语用翻译研究前景与展望
    16.4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登山的脚步

【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语言服务】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上海语言学通讯】公众号由新浪微博@珞宾王 电话13917738016负责更新。主要收集发布1全国范围内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各大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我们也可以协助各地外国语学院邀请专家来讲学和科研指导。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