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小札|王寅教授: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思飞学术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基于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和体验哲学,在反思和批判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客观主义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涉及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等诸多学科,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和浅显的语言,对认知语言学这一学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对于普及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简介:

王寅,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是在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同时两者之间亦有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认知科学既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成为后者的主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汲取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认知语言学成为认知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者们一般将认知语言学视为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研究和语言学的边缘学科。

 

“认知语言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1971年,用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但我们所说的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90年代取得较大发展,自Dirven于1989年春在德国的Duisburg(杜伊斯堡)组织了第一届认知语言学专题讨论会以来,已召开了九届大会。这期间国内外出版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还出版了《认知语言学》期刊。

 

基于体验哲学建立起来的认知语言学接受了Chomsky从心智角度研究语言的主张,但坚决反对他所主张的“天赋观、普遍观、自治观、模块观、形式观”。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不具有自治性。据此,我们必须从人类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的来源。

 

由于认知语言学尚未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科,各路学者对其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尚缺少一个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严密而又完整的定义。笔者综合当前著名认知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狭义认知语言学权宜定义为:

 

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结构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这一定义还可进一步概括为:

 

现实—认知—语言

 

该原则蕴含两个含义:

 

(1)       从左向右是决定关系,即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

(2)       从右向左是影响关系,即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语言,这也与Sapir和Whorf的假设相吻合。

 

因此,认知语言学则应着力描写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研究语言象似于认知方式的机制,因此,象似性也就成为认知语言学一项重要内容。

 

该定义除上文述及的基本观点之外,还有两个关键词:“认知方式”(Cognitive Method)和“统一解释”(Unified Explanation)。“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些认识世界的策略,因此又叫“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我们通过多年的研究,概括出如下基本认知方式:

 

(1)       互动体验

(2)       意象图式

(3)       范畴化和概念化

(4)       认知模型(框架、CM、ICM、ECM、心智空间与概念整合等)

(5)       隐喻转喻

(6)       识解(包括FG、突显、参照点原则等)

(7)       激活关联

(8)       象似原则

 等等。

 

“统一解释”是指要用这些基本原则来解释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等。以往的语言学理论在分析语言不同层面时,往往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用词法来分析词汇,用句法来分析句子,用组合原则等来分析语义,用会话含意、间接言语行为等来分析话语,语篇分析往往又要用另外的方法。而认知语言学则尽量简化和统一分析方法,尝试寻找适合分析语言所有层面的几种基本认知方式,这是其他学派所不及之处,也是我们这些年来所研究的重要心得。

*本文内容来自《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本书目录

序言

1 什么叫认知?

2 什么是认知科学

3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与Piaget的建构论?

4 什么是连通论?

5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6 为什么说认知语言学是对乔氏革命的革命?

7 体验哲学主要包括哪三条原则?

8 语言与思维是什么关系?

9 认知语言学主要源自哪些学科?

10 批判句法自治有何例证?

11 什么是范畴化与范畴?

12 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有哪些区别?

13 颜色词研究支持原型范畴理论吗?

14 Labov和Rosch的实验是什么?

15 什么是范畴的基本层次?

16 如何运用基本层次对比英汉构词?

17 原型范畴理论在音位和词法层面上有何解释力?

18 原型范畴理论在句法层面上有何解释力?

19 什么是意象图式?

20 什么是动觉意象图式与形式空间化假设?

21 Langacker是如何运用弹子球和舞台模型论述句法成因的?

22 什么是认知模型和理想化认知模型?

23 如何运用ICM解释“父、母”的多义性?

24 什么是事件域认知模型?

25 什么是心智空间和整合理论?

26 如何定义“意义”?

27 什么是客观主义语义观与非客观主义语义观?

28 认知语义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9 什么是整合观?

30 什么是认知语法?

31 识解有何解释力?

32 “图形—背景”与“侧显—基体”“射体—界标”有何关系?

33 何为认知参照点?

34 如何运用“自我参照点”来解释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

35 什么是构式语法?

36 什么是“动构互动”与“构式压制”?

37 构式有哪些特征?

38 何为激进构式语法?

39 什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

40 认知语言学是如何论述语篇连贯的?

41 如何运用ECM确定语篇中代词的所指?

42 什么是连贯的程度性?

43 什么是话题的统领性与认知参照点?

44 什么是隐喻认知理论?

45 什么叫管道隐喻?

46 如何进一步论证隐喻认知理论?

47 什么是语音隐喻?

48 什么是语法隐喻?

49 隐喻的工作机制是什么?

50 如何将隐喻认知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

51 如何在教学大纲设计中贯彻隐喻认知理论?

52 什么是语言符号象似性?

53 象似性主要有哪些原则?

54 研究象似性有何意义?

55 如何将认知语言学运用于翻译研究?

 

参考文献

术语汇览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

本书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均有销售。

欢迎点赞和转发本文,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输入感兴趣的关键词查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