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 张德禄: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中的语法模式研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中的语法模式研究


张德禄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要:本文从词汇是最精密的语法的角度探讨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体现模式。首先从语法的角度探讨了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体现, 重点关注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模式和特性。同时, 研究了词汇和语法模式如何一起体现评价系统中的介入, 并且对它们的语法性和词汇性进行分级。接着, 探讨了评价系统中介入的不同类型的次范畴在词汇语法中的体现。最后, 探讨了语法模式是如何与评价中介入的意义范畴相联系的。研究发现:1) 原有的介入系统只从定位的角度确定, 不够全面, 我们增加了声音系统。2) 语法和词汇在体现介入系统时形成一个连续体。3) 作者声音是主导声音, 其他声音也是作者选择的。4) 定位的分级点越接近极点, 自言性越强, 越来越趋向对话缩约, 声音和定位的选项越少。希望本研究能够对认识评价理论中词汇语法和话语意义的关系有一定启示, 同时, 有益于更容易地识别评价的次范畴。

主题词:评价; 介入; 词汇语法; 体现; 

文献来源:张德禄.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中的语法模式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02):2-10.

项目信息:本文系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欧洲思想文化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子项目资助课题(项目编号:180200)部分研究成果。

张德禄教授


语言学通讯推荐 欢迎点击选购

1.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语言的功能为基础来探讨语言的形式特征, 并且把语言的功能分为三个类别, 称为“元功能” (metafunction) :概念功能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是表现人类经历的功能;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是表现交际者身份及关系的功能;语篇功能 (textual metafunction) 是表现语篇在语境中的作用的功能。人际功能除了表示身份和角色关系, 还表示交际者对交流的意义的评价和态度。Martin&White (2005:1) 称其为“评价” (appraisal) , 表示讲话者在语篇中以什么身份出现, 以及对他们交际材料的“定位” (position) 或“立场” (stance) 。

Martin&White (2005:8) 认为, Halliday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侧重人际 (INTER-personal) 交流和协商, 而他们的研究侧重于人本身的 (inter-PERSONAL) 情感和态度。如讲话者是否同意、热情对待、称赞他的交际材料, 并要求听话者有同样的态度, 并用相应的语言来表示这种态度和情感。同时, 还要确定讲话者以什么身份出现, 是否与听话者形成同盟关系, 他的理想听话者是怎样的等 (Martin&White 2005:1) 。

同时, Martin认为, 他的评价理论主要是以词汇为基础的, 即他重点研究由词汇体现的意义, 但同时, 他也研究了评价由某些语法结构体现的情况, 如语法隐喻、经验结构等, 如:

(1) He dropped the ball when he was tackled. (包含对他能力的褒贬) 

其他学者也对评价意义做过研究, 例如, Hood (2010) 认为评价既由词汇, 也由语法体现。Hunston&Thompson (2000) 指出评价对象不同引起体现形式的不同。对实体的评价多用词汇, 对命题的评价多用语法。Labov (1972) 认为许多评价手段是语法的, 如祈使句、问句、修饰语、比较结构等 (Labov 1972:378) 。Stubbs (1996) 研究了潜在的语法评价手段, 如语气、情态、时态、逻辑连接成分、模糊语等。王振华 (2004) 探讨了物质过程的评价作用等。这些对评价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1) 没有重视声音 (身份) 的作用;2) 对整个评价系统框架的系统组织不足;3) 在从词汇的角度研究中, 难以确定哪些项目体现哪些意义, 因为词汇分布没有确定的模式;难以通过语料库进行大规模研究, 因为其标注没有一定的语法模式的帮助, 难以操作。

据此,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 探讨声音在整个评价系统中的地位和特点, 创建更加系统化的评价系统框架;2) 更多从语法的视角来看评价的体现;看语法和词汇如何互补, 词汇语法如何组成连续体来体现评价意义。

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介入 (engagement) :作者的声音, 或引入他人的声音, 以及他采用的定位;态度 (attitude) :对人和物的评价, 以及自身情感反应;级差 (graduation) :给可分级的现象分级, 使情感放大, 范畴模糊。本研究主要关注介入体现中的语法模式和特征。

2.词汇与语法的关系

词汇是最精密语法的论断是Halliday在60年代提出来的, 他说:“语法学家的梦想是把所有的语言现象变成语法, 希望能把词汇定义为最精密的语法。” (Halliday 1961:267) 到了1966年, Hasan说, “然而, 我希望以上的描述可以证明:把整个语言形式变成语法的计划是可行的。实际上, 我相信我已经展示了不仅‘词汇’等同于‘精密语法’, 而且还有‘有语法没有词汇’的现象。” (Cloran et al.1996:99) 她实际上讲的是, 语法系统网络的选项可以精密到直接选择词汇来形成语法功能结构的现象。可以有纯粹的语法 (没有词汇) , 但不会只有词汇, 没有语法。同时, 也说明词汇和语法形成一个连续体, 一端为词汇, 另一端为语法:语法以波衡量, 词汇以粒子衡量。 (Halliday2008:34) (见图1) 。

传统上, 或者在大多数语言学理论中, 词汇和语法被认为是不同的范畴:词汇和语法是建筑中砖和泥 (bricks&mortar) 的关系, 是根据类型学 (typology) 分类的。有的还认为它们属于不同的层次:词汇是语义的, 语法是形式的。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 词汇和语法是同一个层次的, 而且难以绝对区分。它们形成一个连续体, 无明显的界限, 可以有重叠, 是根据拓扑学 (topology) 分类的。 (见图2) 

同时,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词汇语法:从词汇的角度看是词典编纂家的梦想, 可以从语法中发现词汇的迹象, 如if和the在词典中也被认为是词。从语法的角度看是语法学家的梦想, 可以从词汇中发现语法的迹象, 例如, 即使splendid和colourful这样的词也有语法特征:它们都可在名词词组中做修饰语。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从拓扑学和语法的角度看待词汇语法, 力图从体现介入的词汇语法中发现语法模式和特征。

最后, 词汇语法的关系还可以从系统和功能两个角度看。从系统的角度看, 语法系统是封闭系统, 词汇系统是开放系统 (Halliday 2008:7) , 而它们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也是分级的, 形成一个连续体。有些语法系统也相对开放, 如介词系统和连词系统都可以加进新成员, 如supposing, regarding越来越像连词和介词。而冠词系统、人称系统和数系统则是封闭的。一般我们把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看作词汇, 是开放系统, 其他的作为语法项目, 是封闭系统。但情态动词、助动词、情态副词形成比较封闭的语法系统。同时, 介词系统和连词系统并不是完全封闭的, 特殊情况下可以加进新成员。从功能的角度讲, 词在语法结构中有功能, 而且不同的词在语法结构中有不同的功能:语法词的功能是形成“波”, 而词汇词的功能是形成“粒子”, 与实意词和功能词对应。功能词以排列实意词形成波赋予实意词功能, 也可以通过词缀、曲折变化等改变实意词的词性。实意词是粒子形的, 表达内容。然而, 波和粒子也不是绝对的, 而是形成连续体。在语法端, 词的波形特性强, 粒子形特性弱;但在词汇端, 词的粒子特性增强。例如, “water”是实意词, 是粒子, 表达客观外界的一个实体, 具有粒子特性, 但它可以在名词词组中做“事物”;在小句中做主语或补语。“Of”是建构语法“波”的功能词, 除了表达占有和从属的抽象关系外, 没有具体的内容。

在本研究中, 我们从语法的角度看介入的体现, 探讨体现介入的项目语法性强还是词汇性强;如果词汇性强, 它在语法框架中占据什么位置;它们体现介入的方式是一致式还是隐喻式;声音是显性的, 还是隐性的;定位是由什么语法模式体现的。

3. 介入的体现

我们发现, 实际上, 评价的不同范畴可由不同的词汇语法资源体现。态度主要由词汇体现, 而介入则由语法资源体现得更多些, 级差则既有词汇, 也有语法:其词汇有更多的语法特征, 语法有更多的词汇特征。下面重点谈介入的体现。

3.1 介入系统

介入表示评价的来源, 涉及如何表达作者的声音, 作者如何给自己定位, 使其他声音介入, 以及根据现时语境来解释其他可选择的定位。介入的典型特征是对话性, 或多声性, 与独白或单声性相对。从这个角度讲, 介入主要突出两个因素:声音和定位。但马丁等 (Martin&White 2005) 发展的评价理论突出定位, 所以, 他设计的介入系统主要以定位为准。然而, 由于声音是评价的来源, 所以, 声音的类别及其显性和隐性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因素。

有趣的是, 在情态系统中, 使声音显性的主观显性和使声音隐性的客观显性都是隐喻式 (1) , 因为情态的典型体现方式是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它们的声音和定位都是隐性的。但当声音被当作介入系统的主要因素时, 以显性方式体现声音的结构式成为一致式, 而表示显性客观的结构式和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都成为隐喻式的。例如, “宣称” (announce) 的体现可以由表1表示。

作为对话性或多言性 (dialogicity or hetroglossia) 的介入包括两个次范畴:对话缩约 (dialogic contraction) 和对话扩展 (dialogic expansion) 。对话缩约是讲话者对于所讨论的命题的定位是“它是真的”。这样, 对话的空间就缩小了。从极性的角度讲, 分级点向两极靠近。靠近肯定极的是“宣言” (proclaim) , 靠近否定极的是“弃言” (disclaim) 。对话扩展是讲话者对所讨论的命题定位“还不确定, 还可以讨论, 还有问题”等。这样, 就给进一步讨论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从极性角度讲, 分级点分布在肯定极和否定极之间。在此, 声音成为区分次级范畴的重要因素:如果是作者声音, 扩展的次范畴是“包容” (entertain) ;即作者声音表示:他的定位是几种之一, 可以有其他的定位, 这样, 作者声音包容了其他可出现的声音。如果声音不是作者声音, 扩展的次范畴是“归他” (attribution) , 即用一定表达方式把命题归属为其他外在来源, 而不是作者本人。每一种还有它们自己的次范畴。

马丁的评价系统的基本区分标准是语篇的声音是否允许进一步扩展, 这样, 它就降低了作者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而介入指评价来源, 声音的类型是第一性的, 然后才应考虑定位。所以, 我们需要在他的以定位为基础的评价系统上增加声音系统, 使评价系统更加完整。声音系统可区分显性声音和隐性声音。在显性声音中, 区分作者声音和其他声音;在隐性声音中, 只有作者声音 (见上页图3) 。

3.2 介入体现中的语法模式

介入由不同的词汇和语法模式体现。下面, 我们首先根据介入的类别来探讨它们的体现形式。如果由语法模式体现, 则要说明由什么结构模式体现;如果由词体现, 则要说明, 这个词所处的语法环境是什么;然后, 还要说明它们的声音是作者声音, 还是他者声音;是显性还是隐性;以及它们的定位是什么, 是显性还是隐性。例如, 体现对话缩约的宣言中的认可言据结构如图4所示。

这个结构的语法模式主要由词汇showed和demonstrated体现, 但要在“参与者—过程—命题” (简称为P-P-P) 结构中实现。定位的分级值接近肯定极, 使进一步对话的空间变小;声音为显性的作者声音。再如, 体现对话缩约中宣言的宣称的结构可由图5表示。

宣称也可以由情态词来体现, 如下页图6所示。

在这个结构中, 情态副词一般出现在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 声音为隐性的作者声音, 定位的分级值接近肯定, 因此具有对话缩约的特性。其他介入特征的体现形式不再一一详述, 而是由表2列出。

4.  讨论

通过以上探讨可见, 与态度的体现相比, 介入大部分是由语法资源体现的。与此同时, 我们也主要是从语法的角度来探讨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体现介入的语言部分是否形成一个“波”形结构, 如P-P-P结构、关系化结构、被动化结构、转折性结构、让步性结构、修辞问句等;2) 即使由词来体现, 也要看它适合于在什么语法框架中出现, 如情态动词只能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3) 它们是否形成了 (概念或人际) 语法隐喻。上面我们讨论的结构式或项目都可归入三者之一。

同时, 从词汇的角度讲, 词汇也在这些结构式中起到不同的作用。1) 有些项目是体现介入的唯一项目, 如情景化 (隐性声音) 成分, admittedly, reportedly etc., 虽然它们实际上是报道句或者显性主句的隐喻式形式, 如:reportedly—the journalist reported that, it is reported that;admittedly—they admit that,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或情态副词, 如certainly, obviously, actually。它们虽然是词, 但是语法词, 因它们形成封闭系统。2) 有些词汇在体现介入的结构中做关键成分, 如言据结构中的show和demonstrate。虽然它们是以结构式出现的, 但表达定位的关键成分是动词, 如The report shows/demonstrates/proves that...3) 有些词在体现介入的结构式中做主要成分, 虽然不是唯一成分, 如Chomsky believes that language is for individuals than groups中的believe。4) 有些词汇实际上是波形结构的名物化形式, 如Chomsky believes that...—Chomsky’s belief, 这些体现形式的波形语法特征, 和粒子形词汇特征可以由表3表示。

第三, 如上所述, 马丁的评价理论是主要围绕定位组织的, 在分支越来越细的情况下, 难以识别。但如果我们把它和极性与情态系统联系起来, 则会发现它的系统性很强:它实际上是从肯定到否定形成的一个连续体的大系统。自言出现在两极:肯定极和否定极。但根据马丁, 否定更容易引起对话, 所以, 否定极更多是对话性的。但在此, 应该有一个所谓“绝对”否定来表示自言性:否定没有自言不符合事实。在肯定极和绝对否定极, 无对话空间, 只有自言。其基本原理是:既然讲话者已经肯定和绝对否定了, 就没有对话的必要了。在接近肯定和接近绝对否定的区域是对话缩约。其基本原理是:既然讲话者力图接近肯定极或绝对否定极, 就没有给听话者留下空间进行对话和交流。这个连续体余下的整个区域, 从接近肯定到接近绝对否定, 都是对话扩展区域, 即既然讲话者没有十分肯定, 或者否定命题, 对命题的其他评价就是可能的。

在这里, 更加有趣的是:在自言和对话缩约的广大区域中, 只有作者声音。也就是说, 自言和对话缩约的话语都是作者本体发出的。讲话者不允许其他声音介入, 其他声音无法插入其中。而在对话扩展中, 作者声音和他言都是可能的。 (见图7) 

从体现形式的显隐性分级来看, 体现介入的结构式可以根据声音从最显性到最隐性进行分级。其基本顺序如下:1) 最显性:及物性结构的P-P-P结构或者语气结构中的S-F-P-C-A结构是最明晰的语法结构, 词汇在此仅仅在结构的空位中行使功能。2) 显性:关系化的C-R-A-AD结构次之, 因为在此虽然声音是显性的, 但其地位已经降到情景成分了。3) 较显性:在及物性结构中作情景成分的介词短语体现介入。在此, 体现声音的成分成为名词词组的修辞语, 而定位则主要由名词词组的主词———事物来体现。4) 较隐性:副词在及物性结构中作情景成分, 如reportedly;在此虽然声音是隐性的, 但是可以通过这个成分的特点推测出来, 即他言性。5) 隐性:情态动词或者情态副词在语气结构中作语气成分;声音是隐性的, 定位也是隐性的。两者都是语法项目。 (见图8) 

另外, 从声音的角度看, 作者声音是主导性的, 在自言和他言中都可以出现;在对话性中, 既可以出现在对话缩约, 也可以出现在对话扩展中, 而其他声音只能出现在对话扩展中。这样, 某些体现显性声音的结构式在他言中没有对应的形式。这可能是因为语篇是作者产出的, 所以, 只有作者才能产出自言性, 或者对话缩约性话语。当其他声音介入时, 它也自然说明更多的声音是可能的。如果你引用乔姆斯基的话语来支持你的观点, 我就可以引用索绪尔, 或者韩礼德的话语来反驳你。

当体现显性声音的结构式出现在他言中时, 其介入特征自然是对话扩展, 而不是对话缩约。这一点实际上在Martin&White (2005) 有关对话缩约的论述中证实了:所有他言体现形式都是对话扩展性的。

与肯定性相比, 否定性更易于激发对话性。这可能是因为, 当你否定某个事物时, 总是有一定疑虑存在, 即听话者有表示疑问的选择:“是真的吗?”“我能否找到相反的例子?”这样,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性比肯定性为对话留下更多的空间。同时, 如上所述, 在否定极上, 还需要为自言留下一点空间, 称为“绝对否定”, 意思是:当命题绝对真实时, 否定也是自言的一部分, 无法找到相反的例证。

最后,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可以引发不同的理论模式。当定位作为首要因素时, 其显性结构是隐喻式的, 隐性结构是一致式。当声音作为第一因素时, 显性结构式是一致式, 而隐性结构成为隐喻式。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 或相似的问题, 可能会有新的惊奇发现。

5.结语

针对马丁等提出和发展的评价理论中介入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从声音和定位两个角度研究了它的体现模式, 发现:1) 原有的介入系统只是从定位的角度研究, 不够全面, 本文增加了声音系统。2) 语法和词汇在体现介入系统时形成一个连续体;它们既可以作为整体的部分, 是互补的, 也可以作为可选择的体现方式相互替代, 这样, 就在体现同一范畴时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3) 作者声音是主导声音, 其他声音也是作者选择的, 用以表达作者的意义。4) 定位的分级点越接近极点, 自言性越强, 越来越趋向对话缩约, 声音和定位的选项越少。而且否定比肯定的对话性要强。越接近中心区域, 对话性越强, 可有更多的声音和定位选项。5) 研究的角度对于理论的设计很重要。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对象, 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理论模式, 产生不同的结果。

最后, 我们根据马丁等 (Martin&White 2005) 的分类对所有介入范畴的体现模式进行了探讨, 但无法做到穷尽性, 因为我们只是探讨了马丁讨论他的范畴时举的所有例子, 其他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可能的, 需要进一步通过语料库或大规模语篇分析证实。

编者按

参考文献略,欢迎查阅《外国语》2019年第2期纸质原文。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语言学通讯推荐 欢迎点击选购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征稿函


科研助力| 2019年国社科后期项目申报辅导(线上课程)

七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

右边给我一朵小花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