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杂谈 | 看Nature如何看待破除论文“SCI至上”
点击蓝字关注语言学通讯 Spring comes
NOTICE
近期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通讯君的注意,大致意思是中国开始对灌水论文开刀,这或许是前一段时间教育部和科技部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后,开始采取的第一步行动。
事实上,2016年世界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旗下Scopus数据库收录中国论文数首次超越美国,国际上第一次正式承认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研论文产出国。
其实如果算上我们每年近50万篇的中文论文数,我们早在十几年前就是全球老大了。
然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2017年我国为364140篇,美国为532114篇,美国仍是我们的近1.5倍。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中国自1996-2017年发表的所有文章的篇均引用次数只有7.64次,在世界239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在198位,与美国的24.25次(排名15),英国的21.84次(排名23),德国的19.65次(排名36),法国19.25次(排名38),日本15.38次(排名76)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指标H指数(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我国也仅为712,排在世界第13位,作为世界第一科技论文产出国我们的这些指标都有点尴尬。
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发表了世界上最多的论文,平均质量却排在世界后四分之一。
这或许是中国采取措施的原因之一,那么会有新的评估体系吗?我们来看看Nature上如何说的:
“But Futao Huang, who studies higher-ed- ucation policy at Hiroshima University, Japan, says it is not clear what exactly the new evaluation system will look like, because the ministry’s notices lack specific,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Huang thinks the new measures could result in a drop in the number of low-quality or fraud- ulent papers, but might also trigger a decline in China’s total publications in indexed journals as researchers feel less pressure to publish to gain degrees, promotions or funding.”
看来,对中国大学的“面儿”还是有影响的,凡事要追根溯源,那么我们就要问一下这么多论文是怎么来的?哲学上有“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往何处?”的疑问,现代社会有“我是谁?我经历了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的吐槽,但是,通讯君今天先不探讨“他们为什么发论文(灌水)?他们在投给了哪些杂志(朝哪灌水)?他们是谁(谁在灌水)”的三个历史遗留问题。语言学通讯继续讨论一下这项措施会有什么影响?
新的评估
作为新政策的一部分,研究者评估现在需要使用研究质量的指标,如工作的创新程度,是否代表了重大的科学进步,或对解决重要社会问题的贡献。这些评估也应该更多地依赖专家同行的专业意见,并考虑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的研究,其中许多没有被列入SCI。
但是,在日本广岛大学研究高等教育政策的Futao Huang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新的评估体系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教育部的通知中没有具体和实用的建议来取代现行的体系。
Huang认为,这些新措施可能会导致低质量或欺诈性论文的数量下降,但也可能会导致中国索引期刊的总发表量下降,因为研究人员感到获得学位、晋升或资助的压力变小了。
Huang说,索引期刊上的中文论文数量减少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科研竞争力。他说,国际研究人员可能不太愿意与没有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中国学者合作,论文数量的减少可能会降低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
Xuan说,根据研究人员在中国期刊上的工作来评估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有争议的,因为很多研究人员是用中文发表论文的,中国以外的科学家不知道这些期刊。他说:“在某种程度上,这将把中国的研究人员与全球研究界隔离开来。”
其他科学家对新评估过于依赖同行评议提出了担忧。同行评议是主观的,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或者过于强调人际关系。Tang说,如果没有透明和一致的评估标准来促进研究人员的发展和分配资金,就有可能不根据业绩来评估研究人员。
新措施将适用于中国大学、研究机构和研究医院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各部委已要求研究型大学在7月31日前修订其评估政策。继续鼓励科学家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机构将暂停资助特殊项目。
吃个“瓜”
SCI, 甚至SSCI,A&HCI给全球学者提供一个公平学术竞争的舞台,本质上是一个“质量标准”。当然,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也会有个别伪劣产品,SCI当然也会有部分低因子的灌水期刊,这些期刊沦为部分院校和科研工作者钻营的目标。我们国家的SCI论文总数全球第二,在高端科研期刊的发文量却远远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现在我们的科研水军灌水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影响因子很低,版面费很高的国外杂志。每年送那么多钱给老外只是为了那些虚名,对于我们的科学未来是非常危险的。希望科研评价体制改革,不要再一刀切的要求科研论文,一味的追求影响因子,不要让发论文继续成为政绩指标政绩工。
我们认为“杜绝SCI至上”应该一方面尊重国际权威期刊的学术性,积极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与各国同行公平竞技,展示中国学术的大国风采;另一方面要尊重各个学科的特征,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学校甚至一票否决4区SSCI期刊,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院校方简单化、粗暴化理解国家决策的做法。
在破除SCI至上的文件下发后,有些不良公众号频出带节奏的怪谈歪论:比如有公众号打出这样一张牌“中国学者每年发表英文论文的费用相当于每年给美国送去一艘航母!”用这样的口号来污名化SCI,甚至否定购买国外学术数据库!要知道多数SCI期刊是免费的!免费的!免费的!也有PlOS ONE这样的Open Access (OA)刊物,这样的刊物需要作者支付开源的费用,但不是“版面费”,而是把本来读者承担购买数据的费用转到作者这里支付,OA的文章可以免费下载有助于作者的学术传播。买国外数据库同样也繁荣国内高等教育的科研和教学,怎么就成了送美国航母这样煽动性口号了?正视SCI期刊里存在一些付费即可发表的劣量期刊
科研顽疾首先开刀的是那些缺少同行评议,付高额版面费的preditor journal 而不是SCI整体定论! 所谓掠食者刊物有以下特征,请参考下图!
通讯君给大家提供一个“preditor journal"的网上名单,供大家参考,其中还有不少语言学刊物,值得警惕!https://predatoryjournals.com/journals
最后,通讯君还要再谈一下科研奖励跟SCI发表之间的关系。正如我们前面展示的读者留言,真正自然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是不屑于用发表SCI的奖励金发家致富!科研成果转化的商业利益要远远高于微博的科研奖励。既然科学家为工作单位的国际排名做出贡献,为什么不可以给予科研奖励?我们认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期刊,都浸透着研究者的心血付出与智慧结晶。科研奖励是对科研工作者的劳动认可。最近网络有人在非议钟南山院士儿子接受外媒采访时佩戴的爱马仕皮带。可是我们稍微了解一下背景就该知道钟南山的儿子,钟帷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瑞典科罗伦斯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及客座研究员……这样的学术背景的科学家怎么就不可以有一条5000多元的皮带?平常在网上为科学家没有明星收入高而呼喊的人,有一些人并不是因为尊重科学而鸣不平,其实是柠檬精的心态罢了。别人的科研奖励让他们眼红!发表他们无法办到的SCI, SSCI让他们愤懑!
还有文科同行也说,既然SCI都走下神坛了,SSCI也应该停止科研奖励了,特别是SSCI四区的低因子期刊!事实是这样吗?就语言学,文学和翻译研究而言,又有多少人可以在SSCI四区的期刊随意灌水?那些说SSCI三四区期刊要等同于国内核心的同行,请你用自己发SSCI的轻而易举作为证据!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我们认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国际发表就是践行习总书记的号召。当有国际声音质疑我们的中国道路,中国思想,中国价值观念的时候,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有义务,有使命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才能更加有效地形成国际学术对话。
通讯君之前说了,当今中国之症结所在,就是部分有学术评审话语权的人基本不做学术很多年了,而做学术的人又没有话语权。这才是导致唯论文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这个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除非学术圈来一次彻底的洗牌,然后又开始新的轮回。
欢迎真心关心中国科研的您多多转发,引起全社会重视,真正改革科研评价体制!
编者按
参考文献:
China bans cash rewards for publishing papers. Nature, 2020.
DOI: 10.1038/d41586-020-00574-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574-8
本文编辑:孙雨 上海理工大学 、 王峰 吉林大学
公众号外联: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文学与翻译加群联系人:Nicole2397471433 李老师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学术会议 | “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分析”学术研讨会 会议(2020年7月3-5日)
科研助力 | Bloomsbury出版社语言学书籍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学术杂谈 | 牛津大学博士严飞:社会学看待“污名化”与社会突发事件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读书小札 | 迈克尔·图兰《短篇小说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
八万学者关注了
○
语言学通讯
○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