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悦读 | 许子东:20世纪中国小说100讲
解读哪100本小说?
2006年,香港的《亚洲周刊》曾经邀请两岸三地、海外学者联合评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许子东的“100部作品,100期节目,100年历史”参考了这一评选结果,但也有所差异。
《亚洲周刊》华文小说一百强前10名
或许你会觉得有些作品几乎“老掉牙”,但你不妨听听许子东的讲述和解读:不疏远,不干涩,带着个人的温度。
有听了这档节目的听众评论:50年代生的许子东,处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观察最关键的时刻。既倾听过上一辈人亲历、见证的历史,又亲身感受过当代文学的变迁,也了解当代作家的创作、生活状态。他的讲述无疑是立体的、有温度的。
在许子东看来,“某种意义上,写文学史永远在写今天,全都是当代的问题”。所以,他即使谈的是过去百年的小说作品,也不断照应当下,让任何一个现代人都能感同身受。
他谈鲁迅:一百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惊呆了,从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可以写出一句话等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他谈张爱玲:虚伪的高尚存在一天,真实的”人欲“就特别有它的伟大意义。
他谈丁玲:即便是今天的女人,见到一个男人很吸引她,也会克制自己,把它压到潜意识里去。而丁玲在九十年前,就敢这么写了,完全打破了“男人进攻女人是为了性欲,女人吸引男人是为了生活”的常规思维。小说赤裸裸地描写女性的性欲,毫不羞涩地写女性的追求。
即使谈100多年前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都着重在其中对后来百年中国的”神预测“,以及与如今的吊诡关系。
根据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电影
更有意思的是,许子东不只是讲解这些作品,他还将和更当代的作品进行对比解读——所以在这一部分,你还会听到《红旗谱》(1957)和陈忠实《白鹿原》(1993)的对比,《创业史》(1960)《艳阳天》(1964)和莫言生死疲劳》(2006)的对比,还有《红岩》(1961)麦家《风声》的对比(2007)。
“三红一创”: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
现代文学VS当代文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个学者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之后有很多学者尝试用这个概念打通以1949年为分界线的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学术界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者: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文学之外的作家生活
通过这100个故事,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人,看到作家们的血泪、梦想,而且也可能看到我们自己,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态、心态,甚至潜意识。
当然在读这100个故事的同时,我们也会渐渐认识将近100个作家,看看他们在这100年里怎样生活?怎么写作?怎么思考?怎么爱憎?每一个十年许子东都会有特别一集来详细记述一个作家具体的一天的生活。
比方说20年代中期,会讲述郁达夫《日记九种》中的某一天,看看他怎样在早上感谢他原配太太寄来的大衣,下午又对江南女子王映霞一见钟情,还有徐志摩给他介绍女朋友,他自己还要到创造社、杂志上去鼓吹无产阶级文学,一会儿又到四马路去找风尘女子抽烟、喝酒等等。
郁达夫与王映霞
我们会回首看,一个时代里,作家怎么在一天里做这么多不同的事情,而且还真诚而不惭愧说出来。
同样道理,30年代我就会观察鲁迅晚年的一天。40年代我大概会讨论萧军在延安怎么跟毛主席在他的窑洞里吃饭、聊天。
在阅读100个故事,观察100个作家以后,读者自然而然会把这些故事这些作家联系起来讨论,会找到这些故事之间的关系、差异、矛盾,观察这些作家的不同轨迹、不同选择,以及二十世纪中国变化发展的种种可能性。
就让我们跟随许子东的导读,进入《20世纪中国小说100讲》,回顾那波澜壮阔的百年中国小说史吧。
课程亮点
课程大纲
名人推荐
订阅福利
限时特惠168元
原价198元
打卡全部章节即送图书盲盒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