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课推荐 | 侯会教授讲给孩子们的《世界文学经典100讲》


本来计划要讲100节课,但老师不想大家有任何知识的遗漏,一口气讲了140节,全网20多万人追着听了一年。

——你见过这样的课堂吗?

 

孩子听了一遍不够,还要听第二遍。不仅父母喜欢和孩子一起听,爷爷也每次跟着一起边听边点头。

——或者,你见过这样的“三代同(课)堂”吗?


本是讲文学,得到最多的反馈却是“终于梳理通历史发展的脉络了”“按照时间顺序把文史哲都串联起来的感觉太好了”。

——又或者,你见过这样的“语文+历史”课吗?


这门课程,就是侯会教授在三联中读开设的《中国文学经典100讲》,自从推出广受好评,站内留言近万条。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有不少听众在后台留言问“侯教授能再录世界文学经典听读课吗?孩子十分想听。”


现在,由侯会教授精心打磨的《世界文学经典100讲》终于上线了!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依旧是100讲超大容量,带孩子一起跨越5000+年岁月长河,看世界5大洲,与200+位名家巨匠会面,一览600+部文学经典。



01 
为什么
要让孩子了解世界文学经典?

 

扩大阅读量,是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关注中高考走向的家长已经发现,近年来语文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阅读在语文考试中的比重在考试中越来越大。

 

"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现在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水平。

 

一位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教授曾说,他们最想要的理科生,是有3000万字阅读量的人。

 

阅读,成为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图片来源:Unsplash


而简单的“刷题”,训练所谓的“答题技巧”,对孩子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


只有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量,多读、多积累,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符合当下“大语文”的需求,在考试中“以无招胜有招”。

 

阅读世界名著,更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举动

  

许多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外语教育,为孩子报班、请家教,投入了巨大的时间、金钱。但语言只是工具,从文化背景来了解世界、从小培养孩子开阔的文化视野,才是更高层次的学习。


具有世界的眼光、开阔的文化视野的孩子,发展前途才能被大大拓宽。


图片来源:Unsplash


现当代文艺理论家、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钱谷融教授曾说:“文学是人学。”

 

能够通过时间的筛选,流传到今天的名著,反映的是时时在行动中的人、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孩子从中能看到人性、也能看到整个社会。


通过阅读世界名著,孩子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有了超越语言本身的认识,对情感的领悟能力也会超出那些没有阅读世界名著的孩子。


这种理解力、感悟力,不正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拥有的、能受益一生的能力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了解课程

 

侯会教授的《世界文学经典100讲》,将从“听”开始,用更轻松的方法带领孩子“入门”,对世界文学经典有概览式了解,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更加感兴趣的名著,进行深度阅读。

 

 

02
侯会老师讲的世界文学经典,
有什么不一样?

 

有靠谱的讲稿铺垫,几十年来接受了无数“检验”

 

侯会老师讲故事,第一个听众是女儿。


女儿还小的时候,他想:能不能开一张书单,列上不可不读的中外文学经典,略加评价,让孩子知道哪本书好、好在哪儿;就如同交给她一张“藏宝图”,使她深入书林而不致迷路、遨游书海而不致呛水?


就这样,有了“讲给孩子的文学经典”系列丛书,最早于1994年出版。


丛书一经推出,广受好评。近30年来,累计销售超过50万册,前后经过3次再版。在台湾,不只一所中学将其定为国文(即语文)搭配教材。一些大学开设的文科课程也将此书列为必读书或参考书。


图片来源:Unsplash


可以说,侯会老师这次课程的讲稿,接受了孩子、家长、老师的三重“检验”。有如此靠谱的讲稿做支撑,完全无需担心课程的质量。


课程“听”的形式,则打破了阅读所必须的场景,带来更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孩子无需端坐在书桌旁,也不必时刻携带厚重的读本。“耳读书而聪”,一部手机便可调动孩子的感官。

 

精心筛选的内容,最大程度勾起孩子兴趣


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名字,但几乎从未听过“福尔摩斯之父”柯南·道尔,也很少听说创造“时间机器”“大战火星人”等题材的威尔斯。这些,在侯会老师的课堂上统统都有!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侯会老师,正是懂得如何最大程度调动孩子兴趣的人。


《福尔摩斯探案集(1964)》剧照

 

感到有趣、听得进去,孩子自然会愿意主动阅读、主动思考。找准兴趣的切入点,便不用再担心“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

 

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其实“世界”部分更受欢迎


许多小读者向侯会老师反映,比起中国文学经典,自己更喜欢看侯爷爷写的世界文学经典。甚至有六年级的小女孩告诉侯老师,她已经在读第四遍了。


想来也是,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中国传统诗文,还没有上幼儿园,就已经每天“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了,对中国文学更熟悉。


图片来源:Unsplash

外国文学呢,孩子们大多接触得不多,新鲜感非常足。而且“世界”部分以长篇小说、戏剧为主,故事性更强,更有吸引力。

 

不是冰冷的课堂,而是“槐树夜话”般亲切


夏天的夜晚,在一棵大槐树下,一位老爷爷给小孙子小孙女讲文学故事……


这个画面,是侯会老师写书、讲故事时,脑中自然而然浮现的场景。他希望能够带给孩子们这样的亲切、温暖的氛围。


“给孩子授课,如同跟孩子说话一样,要弯下腰去,平视着孩子的眼睛,尽量讲他们听得懂的字眼儿,慢慢地讲。”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侯会老师当年会把讲稿录成磁带,自己先听是否入耳;再拿给孩子听,看他们的表情和反应。


图片来源:Unsplash

如今,侯教授真的成了老爷爷,能“穿越”时间和空间,让大家打开播放键,就坐到了槐树下。

 

03
这次课程,
主要讲什么?

 

在历史中讲文学,捋清5000年文学史


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在课程中能够看见世界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


从古老的埃及文学讲起,依次讲到巴比仑的史诗,犹太人的圣经,希腊的史诗和悲剧……


课程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文学的演进,尽可能照顾到地域与国别。


眼下有关外国文学经典的普及读物、课程,以具体作品居多,市面上大多是“学生版”“简写版”,甚少出现文学史话性的通俗作品,孩子自然也难以窥得世界历史、文学发展的全貌。


课程脉络

侯会老师的课程独辟蹊径,力图让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脉络,都清晰可见。这一点,甚至连很多文学专业的课本都做不到。

 

200+位名家生平,600+部经典作品,一网打尽


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海明威……


《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汤姆叔叔的小屋》《海底两万里》《简·爱》《老人与海》……


如何把这些离我们有些远的作家、作品讲“活”?


侯会老师有自己的方法。


图片来源:Unsplash

把作家们的奋斗经历、写作趣闻以及作品的故事梗概、精彩片段一一叙来。


外国名著多为长篇,动不动就几十万字,但侯教授就是有本领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情节,娓娓道来,用千八百字把故事的脉络讲清,然后再点评几句。


无论是作为拓展阅读面“救急”用,还是以此为依托启发兴趣,都能够在这门课中有所得。

 

勾连中外,升级孩子的认知维度

公元前,中国的采风者摇着木铎,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同样是公元前,古希腊的诗人荷马则在树下谈竖琴,唱“歌唱吧,女神!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愤怒……”

 

元代,中国的戏台上正在上演《牡丹亭》,念词传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几乎同样的年代,13、14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但丁却在创作《神曲》。


这样的同时间、跨空间对比,在侯会老师的课程中还有很多。


把大家熟悉的中国经典作品和不那么熟悉的外国经典作品联系起来,会引发孩子思考、关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我与世界的联系”。


思维的升级,从这里开始。
▲上下滑动,查看课程大纲

04
这门课程,
适合谁听?

正在上初高中的学生

这门课,能够帮助你系统把握世界范围五千年的灿烂文学成就。

同时,它又是语文课、历史课的必备补剂。


中小学学生的家长

可以亲子共听,培养孩子的文学兴趣。也可以听了之后讲给孩子,口耳相传。

非文学专业背景的家长,也可以借此拾遗补缺、有所获益。


中小学教师

可以借此使已有的世界文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也可以课程中汲取讲课素材,在教学中获取具体而有效的帮助。


文学爱好者

借助课程,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松获取大量世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获取课程

 

课程原价199元,早鸟特惠价149


100讲超大容量,平均每节课不到1.5元


每次,只需1根棒棒糖的钱,就可以为自己、为孩子,开启一扇崭新的大门,获得糖分所不能提供的心灵滋养



点击【阅读原文】,和孩子一起穿越5000年,打开世界文学史的大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