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对孩子说那么多“不”,你用对方式了吗?——ki妈亲子沟通笔记1

2017-01-09 ki妈 跟娃一起玩
点击标题下「跟娃一起玩」可快速关注


家有酷爱手工绘画的小妞一枚,每天都在尝试不同的亲子玩法,这里把亲历过的好玩、接地气、易操作的方法分享给大家,育儿路上有焦虑、有迷惑,ki妈相信方法永远比问题多,也欢迎来我家围观,一起交流育儿经。

公众号:跟娃一起玩

我的私人微信:maoerhutong

暗号:跟娃一起玩


1ki妈说


你有没有数过,每天跟孩子说“不XX”的次数?我敢肯定的是,说“不”的次数一定不会少。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某件事情反复的说“不”,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大吼大叫的说“不行”。

        记得kiki两岁的时候,我们在儿童场所玩,碰到一个带着4岁娃的妈妈,孩子的每个动作都会遭到她歇斯底里的反对,“不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不可以趴在地上”“现在不走的话,今天就不要回家了”“说了多少回了,不可以这样”,在短短的几分钟,她就一口气对娃说出了那么多不,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孩子不知所措的表情。我理解妈妈的心情,带孩子辛苦枯燥的无奈,也会有崩溃的时候,但是请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跟孩子沟通,如果你不想孩子长大跟你一样易冲动的话。

       在kiki两岁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很密集的,我也如饥似渴的啃着各种育儿书籍,那时候就了解到跟孩子的沟通是非常需要技巧方法的。如果你想跟孩子早点订立规则,沟通更轻松,早点养成孩子的生活好习惯,那么,一开始不花点功夫去了解,只是沿用父母辈流传下来的亲子沟通方式,恐怕结果只会相去甚远。

        ki妈结合一些国内外的教育观点以及个人的实践经历,整理了一些亲子沟通的实用方法,供大家参考,也坚定自己科学育儿的道路。

        这次,就从父母们最容易脱口而出的“不”开始。


2怎么说“不”孩子更容易接受

让一个孩子去遵守规则,恐怕很难吧。我们当然希望每天都看到孩子阳光般的笑靥,而不是一会皱眉、一会哭鼻子、一会儿发脾气。可是当家长说“不要”“不行”“不可以”的时候,如果方式不当,会对孩子长期的心理发展不利,但是如果方式恰当的话,既可以让孩子开心,也能让你更省心。下面是一些小方法,也许能够帮助大家简单的避免这些问题。

1

坚定的说”不“,一次就够


当为某事第一次拒绝孩子的时候,你就必须很坚定严肃的传达出你的“不“,然后就不要重复的在这件事情上说不。当然,至于为什么说“不”,原因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跟他解释一样,跟孩子说出为什么她不能得到想要的。如果第一次这个“不”不奏效,孩子因此而大吵大闹,父母也不要妥协,温柔的坚持。


心软是爸妈的通病。一旦孩子知道自己能够影响你的决定,他就会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的来要求你,直到达到目的,那以后就更不好规范行为了。经常听到妈妈说孩子得不到要的东西能哭一两个小时,也许很早之前,孩子就知道,只要一直哭闹,妈妈肯定就范。


记得kiki两岁的时候,看电视都是连续看很多集,不给看就闹,后来给她制定规则,每天限定两集,到时间就关掉。一开始的时候,她当然不愿意,又哭又闹,于是我就跟她说“每天两集,这个是没得商量的”,然后不管她如何,我都坚定执行。所以说再多“不”,不如一次坚定的执行。直到现在,两年多了,kiki一直都是每次看两集,从来不会要求我再多看一集,两集放完,自动合上电脑。我也再也没为看电视多少的问题上操过心。当然最近她玩的东西渐渐多了,电视也不怎么看了,倒是我经常会给她播放一些英语短片。



2

任何一次说“不”,都要给一个解释


当然,仅仅说“不”还不够,孩子还需要一个解释,如果你不给一个解释的话,孩子就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被拒绝,而且很可能后面还是会这样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一个符合孩子理解水平的解释。


3

“行”也可以用来表示“不”

美国的教育学者表示:孩子如果老是听到父母说“不”,老是被否定被拒绝,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而且也会在内心积聚不满。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用说“行”来代替“不”。当然,并不是答应孩子的要求,而是在满足孩子的要求上加一个条件。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可以这么回应:“可以的,等你吃完饭就可以吃零食了”。如果你们在购物的时候,他要买一个新玩具,你可以这么说“好的,圣诞节的时候你就可以得到这个玩具了”。用这种方式,你的孩子可以在特殊的日子里得到他想要的,当然他也学会了妥协。我就经常在逛街的时候,kiki要买玩具的时候说:等你过生日的时候,就送你这件玩具。这招对她很管用。


4

不要大吼大叫说“不”

经常我们在看见孩子做一件可能引起麻烦的事情而大喊大叫“不可以”,比如爬桌子上够东西,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或者跟小朋友争抢玩具,糟糕的事情往往还没发生,爸妈们已经用尖厉的声音说“不可以”了。


对孩子大吼大叫,其实跟对孩子体罚一样严重,会造成孩子的行为问题以及情感障碍。暂时的冷淡处理要比大吼大叫的效果更好,所以,尽量用一种平和、友好的方式跟孩子交流,通过孩子喜欢的话题或者跟他玩一些游戏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其实家长如果一直要求孩子做到这样做到那样,对孩子来说是也让人讨厌的沟通方式。


5

尊重他们的隐私


这一点我们经常忽略,我们以为孩子小,但是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就比较在意别人面前的评价了。所以,记得不要在别人面前说一些让孩子尴尬的事情。想给他们提意见或者拒绝孩子,就去私密的地方,清楚的跟孩子说出不的原因。如果你不在别人面前尊重他们的话,特别是在别人面前开他的玩笑,那么孩子有一天也会学以致用,用同样的方式来让你尴尬。


6

用其他的替代品说不


给一个可替代的方法,就表示你对孩子的要求并没有置之不理。比如“宝贝,你不能吃糖果;但是你可以吃苹果。”你提供了一个替代品,并告诉他,吃苹果比吃糖果更健康,对身体更好。

7

不要给出错误或模糊的诺言


家长们通常喜欢说“现在不行”,如果现在不行的话,什么时候可以呢?如果你不能履行你的诺言,可能孩子就会对你失去信任。所以,跟孩子允诺一定要清楚具体。如果跟孩子约好某天满足愿望,那么就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告诉你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达成愿望。比如:现在不行,我们会在你过生日的时候买,那么就记得在生日的时候满足愿望。


8

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孩子自由选择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力量,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决定是有价值的,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被忽略。比如,你可以拒绝给孩子买糖的要求,但问问他们要不要选择买点爱吃水果,同时提醒他们吃水果可以让自己不生病。


        当然,任何选择都有可能带来错误,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明明知道有问题,只要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不妨让他自己去面对选择错误带来的后果,我想这对他们的成长、培养逆商是很有帮助的。


9

不要反驳你的伴侣


有时候,当爸爸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跑到妈妈那边希望妈妈答应。如果一个家长答应,一个家长反对,就会导致父母之间的冲突,也会让小孩子养成爱钻空子的坏习惯。所以家长之间必须要建成统一战线,当意见达成一致之后,教育孩子只是迟早的问题。


说“不”很难。你想让你的孩子开心。很容易在一念之间答应孩子的要求,满足他们的需要。大声尖叫也很容易,然而,从孩子的长期性格发展来看,学习怎么样跟孩子平静有效的沟通很重要


往期优质文章推荐:


孩子必须知道的24个行为礼仪规范

亲身经历告诉你,养育一个自律的宝宝并非天方夜谭

边玩边学《the wheels on the bus》——英语启蒙第二周1(topic:travel)

边玩边学《I love my white shoes》——英语启蒙第一周4(topic:color)

边玩边学《play with colors》——英语启蒙第一周3(topic:color)

雾霾天跟宝贝一起做彩虹水实验——ki妈科普笔记之彩虹水2

这样学数学,孩子不喜欢都难——ki妈数学启蒙第2周(形状2)

我是怎么让孩子爱上画画的——一位妈妈绘画启蒙的真实心路历程

与孩子一同发现自然的美——大自然色彩探索之旅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