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人权

这个世界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然后告诉其他人照顾好自己

自在心中心 毕其功于一疫 2023-11-20

有人问:今感众生之戚戚,良可叹也。

现在感受到众生很苦啊,真是令人感叹。

祖师答:当以众生为境,回照自己,用功即倍觉有力,奋进不息矣。

祖师告诉我们说,应当把众生当作一面镜子,用来观照自己,修行用功就会感觉有力量,自然能奋进不息。

由此引出的话题就是作为学佛人、修行人,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苦难,我们的大悲心、菩提心应该如何安放。

上面的一问一答,实际已经给出了答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地更细致,下面再讲几个概念。

王骧陆上师,曾经详细介绍过慈悲心、大慈悲心和菩提心三者的区别。我们也可以跟自己的认知对照一下。

慈悲心尚不离我爱,偏重果地,忘失因地,以所见者小也,妇人之仁,姑息溺爱者是也。

这里是说,所谓的慈悲心,没有离开我的情见,这就是我执。看到了果报,忘失了因地。我们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果报来了,不能接受,因地上却是草率鲁莽,这不是鼠目寸光吗?因地不正,果遭纡曲,这个时候的慈悲就是妇人之仁,姑息溺爱。

至大慈悲者,则极重因地,洞明前后,因果交彻,不以目前之偏苦而起悲心,如甲杀乙,慈悲者怜乙而恨甲,大慈悲者则怜甲而并及乙,更顾及丙,一知其杀报循环无已,一恐其效尤也,是名大慈大悲。

说到大慈悲,就非常看重因地,能够洞明前后,通达因果,不用因为眼前看到的苦而起单方面的悲心。比如,甲杀了乙,怀慈悲心的世人往往会同情乙,而憎恶甲。大慈悲的人,不但会怜悯甲,也会同情乙,甚至会顾及到丙。一方面知道冤冤相报循环往复,另一方面担心有人会效仿。这就是大慈大悲。

若夫亲证实相,圆通不二,则知苦乐皆不可得,无作者,无受者,证得净空之境,斯名大菩提心。

如果亲证了实相,圆通不二,那就知道苦乐皆不可得,没有作者,没有受者,实相无相,同体大悲,这就是大菩提心。

愚痴的人不能了解,被情见无明包裹覆盖,说三道四,争论不休。修行之人,应该在此时检点自己,反观自己,在事境上考验自己的心量。心量越大,越不易住着黏染,渐渐趋向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染即是生死,在一切境界上无住无染,志求于解脱道,这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面对世上所见一切苦难困厄之境,如果能令我们升起苦空无常乃至出离之心,就不枉费菩萨们唱这出戏的苦心。我们只需要在自己心地上做功夫即可。

这个世界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心,然后告诉别人照顾好自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