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志愿者?学霸?国奖获得者?她说她是个法学人!

新闻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 2021-06-30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17级法学专业的张镁琪连续两年专业成绩全级第一,大学三年志愿服务活动时长累计156个小时,是2018—2019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比起学霸和志愿者的标签,她更喜欢被人称为“法学人”。


心怀对法学的追求,除了打好专业基础,把握实践机会,她对专业学习也有着独特的看法。“学法,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还要带着人文情怀去体味法律背后的常情常理。”



在实现自己的律师梦之前,张镁琪清楚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夯实基础,开拓眼界,最重要就是追求卓越。身为法学生的她,在法学专业开设卓越班时便报名,并通过选拔成为了卓越班一员。卓越这个词强烈地吸引了她,她说:“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变得优秀,身处在一群优秀的人周围,总能给自己提供不断向前跑的动力。”


张镁琪喜欢走出舒适圈,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对于任何事情,她总会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法学谨慎、客观的专业要求带给她的影响。对于法学生来说,学习法律,法条就是地基,是构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张镁琪会把熟读法条作为学习的首要要求,这能使她更好地理解课堂、书本的知识点,真正把“书”读透读熟。


一开始面对陌生的法学理论与复杂繁多的法律条文时,刚入门的张镁琪并不知道从哪下手。教授法理课的强昌文教授提醒,同学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法学经典著作来积淀自己的法学理论知识。“我尝试着去阅读经典法学著作。起初各种晦涩的理论会让人想要放弃,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我收获到了更深层次的法学知识,更重要是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打好基础之后,就要确立好学习的大方向。每学期开学前,她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制定好长期的学习计划。法学专业的培养,帮助张镁琪树立严谨细致的思维方式,为学习增添了强大的助力。



参与志愿活动,也是张镁琪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拥有同理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志愿活动能让我在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与热切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张镁琪在学校三年的志愿活动时长累计达到156小时。


“做志愿活动可以真正改变一个人,不仅能影响他人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用自己的力量照亮角落,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情怀。”


疫情当前,张镁琪除了宅家学习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还尽自己所能为抗疫助力。三月份,在得知疫情期间血库告急的消息后,她便始终牵挂着献血这件事,但却由于身体原因一次又一次的耽搁。在四月初,身体完全调养好之后,她便报名去义务献血,“我希望能为这个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他人带来关怀与温暖。”




目前我国律师行业对专有领域律师的人才需求量大,这意味着只掌握基础性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成为一名“不可替代”的专有领域的优秀律师,才能在社会上极致化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张镁琪想成为一名律师,通过留学提升学历及能力也是她的规划之一。当下法律行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要进入好的律师事务所并不容易,她清楚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不断充实自己。


正因如此,她在确定了出国读研的目标后,便抓紧时间学习。疫情期间,她一直在准备即将到来的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毕业后出国读研的复习。每天除了在线教学外,其他时间基本被学习占据,早起背英语单词到睡前看司法考试的资料,张镁琪已经习惯了“充实”的生活节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到达我想要的远方。”


张镁琪强调,“作为一个法学生,疫情当前,不仅需要保持清醒的态度,运用法治思维看待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更需要积极地把自己的抱负付诸实践,不要只做语言上的巨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张镁琪相信,在大学时期埋下的理想的种子,通过用刻苦与努力的汗水浇灌,定能开花结果。她希望把公平和正义的法治光芒,照耀到黑暗的地方,驱散社会的阴霾和人间的戾气。“这是我的梦想,我想这应该也是所有法律人一样的梦想。”


 #这里有你关注的# 

文字来源 | 吴晓琪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图文编辑 | 辛承祚

责任编辑 | 蔡耀蔚  辛承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