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来围观,莞工人的毕业“云答辩”是这样子的!

新闻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 2021-11-12



又是一年毕业季,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毕业的过程变得不同寻常,云答辩、云毕业、云求职等环节使毕业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特别的毕业季。进入5月以来,莞工各二级学院组织应届毕业生通过线上答辩完成毕业答辩,实现疫情不停学,毕业不延期。


就让莞小工带你一起看看莞工开展线上答辩的情况吧!


各二级学院线上答辩开展时间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5月10日—5月17日

2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5月9日—5月19日

3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5月15日—5月30日

4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5月9日—24日

5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5月21日—5月28日

6

机械工程学院 5月10日—5月21日

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月14日—5月28日

8

经济与管理学院 5月10日—5月16日

9

文学与传媒学院 5月10日至20日

109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5月8日—5月14日

11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4月25日

12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5月9日—23日


校、院、生三级联动“云答辩”准备


为确保“云答辩”工作顺利开展,我校各二级学院通过前期调研和多次测试,确定了“微信群+腾讯会议”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辅助的答辩形式。同时,为保证线上答辩顺利进行,各培养单位提前演练“云答辩”流程和相关电子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根据学科专业实际情况制定论文答辩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全面确保答辩工作顺利进行。


其中不同学院也有各自的具体措施,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最终选定了”1+1+1”三种平台进行答辩,即一个腾讯云会议作为“云答辩”主会场,一个QQ群作为答辩即时交流群,一个微信小群作为评委即时交流群的模式。


同时选用“1+2+1”答辩组织模式,即每个答辩组设置1名校外评委作为答辩组长、2名校内评委作为校内专家、1名学生志愿者作为答辩助理的答辩委员会结构。


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则是邀请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及校友观看答辩的过程,一同参与到“云答辩”的过程中;经济与管理学院在4月就制定好线上答辩方案,规划好时间节点和紧急情况应对措施,培训师生熟悉网络工具平台上的各种功能。


特别的“云答辩”,特别的经历

疫情期间,学生不能返校,所有的论文指导与沟通工作都是通过网络、电话、邮件等“云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段特别的“云答辩”经历,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袁应东

“在大四前,我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


在“云答辩”正式开始的前20分钟,早已在书桌前端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袁应东,在指示下点击进入了网络会议室。答辩组内4位老师以及10位同学的熟悉面孔陆续出现在屏幕前,各自在抓紧时间认真反复地检查、调试自己的麦克风和摄像头,以确保答辩的顺利进行。


他不曾预料到,今年会以如此特殊的“云答辩”形式来总结展示自己大学几年来的努力成果——《水葫芦生物质碳/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无处进行实验、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延迟开学带来的种种不便,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不少学生改变了设计选题,转而写偏理念性的综述类论文。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的成员,袁应东自大二起,便跟随指导老师参与众多的实验研究与论文撰写,取得国家专利、组织攀登计划,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经验与数据资料,因此能够继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在大四前,我已经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接下来的工作便只是更为细致地修改与完善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黄明禄

“在线答辩压力小了,但是也有遗憾”


在接到线上答辩的通知时,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黄明禄心情五味杂陈。好处是经过学院组织的教学演练后能更充分地为答辩作准备,但又遗憾缺少了亲身体验线下答辩的经历。


他的毕业设计是《基于ThinkPHP的智慧物业与社区O2O小程序开发》,在设计的过程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曾遇到过电脑突然罢工的紧急事件。当时黄明禄正在对毕业设计进行修改,电脑却突然不能使用,让他有些慌张。凭借他定期备份数据的习惯,最后也圆满解决了问题。“数据备份是一定要的,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自我展示环节是整个答辩过程中唯一可控的环节,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黄明禄自己练习了数十次,将稿件牢记于心。“线上答辩弱化了严肃的氛围,这让我也没那么紧张了。”他在应对提问与质询时以平静自信的姿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肯定,最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文学与传媒学院 黄晓杰

“做好充足的答辩准备,让老师听进我的表达”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电专业的黄晓杰,毕业设计的内容是剧情片《临海而安》。由于疫情的缘故,他们团队自主完成了场地、道具的准备。在拍摄方面,他们只能依靠电话和微信的方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虽然团队与指导老师无法面对面交流,但是导师基本上24小时在线的“回复服务”让团队的拍摄压力减轻了许多。


如何更好通过线上讲清楚创作理念,是他们遇到的比较困难的问题,“答辩前,我会准备好一份答辩文稿,但是我设计的PPT相对简洁的,重点放在我讲述的内容中。另外答辩前,除了老师统一安排的系统测试,我自己也进行了整个过程的预演,等于是彩排了两次以上。”通过优秀的作品和充足的答辩准备,他们的毕业设计也因此被评为了优秀毕业作品。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 樊学鹏

“这是一次特别的答辩准备过程”


因为疫情居家的缘故,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的樊学鹏原定的毕业设计—《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以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为例的实地调研无法如期展开。幸运的是,学校给出了解决方案,他也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更改了调研方案取消实地调研,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完成了前期的工作。


为了保证答辩效果,在答辩内容上,樊学鹏以论文为基础,将论文的重点进行提炼,并围绕自己的论文介绍思路准备演讲稿,反复进行练习。同时,根据论文小组的要求,他还精心准备论文展示的PPT,以便更好地充实答辩内容;在答辩过程中,樊学鹏会根据老师提问其他同学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更加沉着冷静地进行答辩。


一场跨越地域的云上相聚

今年的“云答辩”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对于各个学院的指导老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保障好学生的答辩效果,更好地推进答辩工作开展,这些老师自有妙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老师 谢东 

 “线上答辩比以往,让我更加能了解我的学生” 


由于首次进行线上答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谢东老师协同其他老师、工作人员,采取一系列应对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毕业生们对 “云答辩”的不适应。


关于如何给予学生明确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谢东老师介绍:“学院领导及时组建了专门的企业微信群,成员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与毕业答辩的老师。”微信群作为沟通的桥梁,打破了地域的间隔,连接了处在各地、不能返校的老师与毕业生,同时也意外打破了彼此心灵的间隔与拘束。“线上交流也不一定是坏事,我似乎比以往更了解了我的学生。”他感叹道,“平日里不敢表露的观点想法,如今他们都能大胆提出了。”


 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 李银满 

 “做好充足准备,答辩顺利进行” 


李银满教授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指导老师,对线上答辩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其实线上与线下答辩的内容与要求是不变的,而且学院也出台了相关的安排通知,对毕业论文线上答辩流程、教师注意事项、学生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了让线上答辩能顺利进行,老师们需要先熟悉线上的流程操作,也要事先做好预备方案以防网络卡顿。


在答辩之前,李银满教授及其他老师根据学院和本系的答辩要求,阅读学生们的答辩论文并针对论文提出答辩问题以及对论文的建议,再进行相关的沟通交流。针对答辩可能发生的意外,老师会提前进行“云答辩”系统的测试与演练,公布答辩顺序,拟定本组详细的答辩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看完他们的答辩,心中是不是又多了一份感慨,时间过得这么快,就要到离别的时候。莞小工祝愿各位应届毕业生们一切顺利,前途似锦。


 # 在这里看到更多莞工事 # 

资料来源 |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处

文字来源 | 何宛桢 刘冬琪 吴晓琪 陈雨桃 梁琪芳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图文编辑 | 吴敏名 辛承祚

图文审核 | 蔡耀蔚 辛承祚
请点亮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