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的莞工情缘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迎来100岁华诞。同一天,三集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讲述其求学、科研和对中国的贡献,以及2003年归根清华大学前后的故事。纪录片镜头掠过杨振宁的清华大学办公室时,赫然出现了两张特别的照片——第一张是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办公室,与来访的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原校长李琳的合影。第二张是杨振宁在东莞理工学院讲学时的照片。
其实,从1993 年1月至今,杨振宁先生一直担任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28年里,他一直关注着莞工的发展进步——4次赠墨宝,勉励莞工人;6次莅校指导,与师生分享学习和科研的快乐;在京港两地会见校领导及师生代表15次之多;莞工校园里有他亲植的3株名木;先后设立的杨奖(杨振宁奖学金)、杨楼(杨振宁教研楼)、杨班(杨振宁创新班)……杨先生的教泽渐次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莞工文化里特质部分。
南方日报就杨振宁先生的莞工情缘,于9月24日在南方+登出了《百岁杨振宁的广东情缘》的报道。现将节选转载如下:
2020年杨振宁教研楼启用活动上,杨振宁先生以视频致辞的形式祝贺
百岁杨振宁的广东情缘
“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
9月22日,“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以挚友邓稼先回信的留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演讲,回忆了一份跨越50年的“同途之约”。
演讲仅有1280字,却令人感动且敬佩。
研讨会现场
同一天,三集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讲述其求学、科研和对中国的贡献,以及2003年归根清华大学前后的故事。
纪录片镜头掠过杨振宁的清华大学办公室时,出现了两张特别的照片。
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片头
第一张照片是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办公室,与来访的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原校长李琳的合影。
第二张照片是杨振宁到东莞理工学院讲学,和师生分享学习和科研的快乐。
杨振宁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科学家之一。但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有多么关注他的生活,就有多么忽略他那高深莫测的学术成就。
“反转”开始出现。
这几年,网上不断有人提问,探讨杨振宁学术成就:他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吗?
杨振宁参加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
答案很多,但其中一个答案,点赞最多:他确实是,如果要超过他,只能等牛顿、爱因斯坦出现了。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这还不是他的“巅峰”!
1994年,杨振宁因杨-米尔斯理论获得由美国富兰克林学会颁发的鲍尔奖。那时,颁奖词认为,“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肯定会对未来几代人产生相类似的影响”。
令人好奇的是,他的清华大学办公室,为什么摆放两张特别的照片?
其实,1993年1月至今,杨振宁一直担任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在这里,所有人都亲切称呼他为“杨校长”。
杨振宁展示名誉校长证书
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不少中心城市急需高层次人才,纷纷萌发办大学的设想。
当时国内城市办大学,既没有先例,也缺乏资金。敢为人先的广东率先“破局”。
短短十来年,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等14所地方高校相继创办或合并成立,广东在中心城市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大学运动”。
时代潮流,传统农业县东莞也赶上了。
1985年撤县立市时,有人大胆设想创办一所大学。东莞从香港邀请几十名乡贤回来,一口气筹集了4800万元,作为建大学的“第一桶金”。
1992年4月2日东莞理工学院正式拿到“出生证”,获得原国家教委的建校批文。
第二年的春天,杨振宁与这所初生的大学“邂逅”了。
1993年1月13日,杨振宁为东莞理工学院师生演讲
每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3个月的杨振宁,与东莞籍企业家、香港协成行集团主席方润华同为香港中文大学校董。接受方润华的邀请,杨振宁从香港坐船到虎门,再乘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抵达东莞理工学院。
1993年学校校报创刊号报道杨振宁受聘为名誉校长
多年以后,他多次回忆第一次到东莞理工学院的情境,主要做了三件事:作一场学术报告,题写“学而知不足”,并受聘为名誉校长。
这也是杨振宁首次在国内外高等院校担任名誉校长。
杨振宁题写“学而知不足”,已成为东莞理工学院校训
这不仅是一场“邂逅”,更是一段不解之缘。
至今,杨振宁始终关注这所地方大学的改革发展,在北京、香港两地与校领导、师生代表见面15次;2003年回国定居后,5次到访;近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杨校长”频频出现,分享学习经历、科研经验和人生心得。
2009年5月,杨振宁与学生在铜像前合影
2017年4月,杨振宁与学校校友合影
开学典礼上,“杨校长”一出现在视频里,新生们纷纷开始追星:
“我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都与当初在西南联大念书的时候所做的努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当你遇到困难,遇到不懂的时候,这是你最好的学习机会。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不要马马虎虎对待。要抱着严谨、求真、创新的态度把难题弄懂。”
“你们生长在一个空前的大时代,要认识到此时代给予你们的机会和责任。”
“科学创新需‘真情+妙悟+努力’……”
2014年4月,杨振宁与学生在一起
东莞理工学院大学校园里,也处处留有杨振宁的“印记”:开办国内唯一一个“杨振宁创新班”;建设首座以杨振宁命名的教研楼;设立“杨振宁奖学金”;竖立杨振宁铜像……
“快30年了,我看见了学校的成长,我相信以后10年这所大学还将有更重要的发展。”2018年5月,杨振宁回忆初次到访时的情境说,他跟东莞理工学院的关系,在国内和国外都是唯一的。
2019年11月,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会见校领导,听取校情汇报
这个“唯一的关系”,不仅是担任28年名誉校长,更是对一所地方大学发展的期盼。
杨振宁教研楼
东莞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崛起为一座全世界知名的工业大市、制造业名城,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而东莞理工学院加快改革步伐,加速冲击“一流”,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从入选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到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再到近期“升舱”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1年1月26日,由东莞理工学院主导投入,与中国散裂中子源、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建设的多物理谱仪(东莞理工谱仪)成功出束,中子束流与预期相符
2021年7月,东莞理工学院多物理谱仪通过验收
几天前,百岁杨振宁的清华大学办公室,多了一份特殊“礼物”:杨振宁教研楼3D模型。
这份特殊的“礼物”正是来自广东,由东莞理工学院3D打印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师生联手,运用激光选区熔化(SLM )成型技术,采用铝合金材料,3D打印制作而成。
3D打印的杨振宁教研楼模型
学校给杨先生百岁寿辰的贺信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
文字来源 | 新闻中心 南方+
图片来源 | 新闻中心
图文编辑 | 辛承祚
一审 | 辛承祚 二审 | 蔡耀蔚 终审 | 叶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