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楫!“加速度”推进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
//
日前,校党委书记成洪波,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副校长杨敏林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全校15个学院进行走访,听取各学院落实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情况汇报,并针对各学院的专业特色和产业关联,对进一步把握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作出工作部署。
成洪波强调,各学院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内涵,透彻认识、准确把握国家重点领域的紧缺人才需求,将使命驱动和重点需求相结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区域发展以及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他表示,要抓紧具体工作的落实,充分调动合作企业、教师、学生三方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深化各方合作,和核心企业、龙头企业积极互动、深度交流,推动协同育人,形成相应机制保障,保证行动可持续落实和发展。要重视校内导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步推进笃行计划的实施,提高专任老师的参与度,以此为契机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提升和发展。
马宏伟指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是二级学院开展各项工作的综合抓手,各二级学院要根据行动计划认真梳理和检视落实工作,深入思考专业内涵建设,抓实课程、抓好教材,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站位,提前谋划,扩大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年级覆盖面。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制度保障,将各项支持工作做细做实。
7月,学校公布了《东莞理工学院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针对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网络安全、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智慧能源、中子科学与技术等9大国家急需重点领域,以及安全应急与环保、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网络与新媒体、法学、新师范、社会工作等7大学校特色领域,努力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和《行动方案》要求,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学院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了《落实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方案》。
在暑假期间,15个二级学院实地调研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100余家,深入了解产业人才需求痛点,探讨联合培养、协同育人的模式和机制,成功与72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结合调研成果,各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组织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目前已新增或改造了129门课程,并组建起31个卓越工程师“奋楫计划”班。
开学前后,二级学院陆续开展了多场宣讲招募活动,近1300名准毕业生们通过遴选,成为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先行者”,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走进企业和产业,为未来的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升学做好准备。
国际微电子学院
面向大湾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支撑广东“强芯工程”以及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战略目标,国际微电子学院组建了集成电路卓越班。卓越班分为A班(芯片制造)和B班,面向全校2019级部分理工科专业分别选拔200人和100人。入选卓越班的同学,大四上学期要按照学院的培养方案进行集成电路相关课程的强化,该批课程由校内老师和企业讲师联合开设。大四下学期则会到签约企业,在校内导师和产业导师的联合指导下进行实习实践,完成毕业设计。
A班为芯片制造班,与中南人才集团合作开设,同学们通过芯片企业方组织的面试后,即可签订就业协议。B班则不限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主要面向东莞和松山湖相关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郭子腾从专业群以及班级群中了解到了学校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在她看来,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对人才的要求是专业基础更扎实,创新能力更强。加入集成电路卓越班,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强化专业知识学习,还有机会与第三方企业签订协议,发展前景良好。“是一次十分宝贵的机会。”她说。
通过两轮面试后,郭子腾加入了芯片制造班。接下来,她计划专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加强半导体集成领域的学习,为下学期进入企业做好准备。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基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锂电产业对高层次人才强烈巨大需求,2021年9月,化能学院与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锋锂电公司”)签署了锂电特色产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每年在学院重点专业中遴选20-30人组成以产教融合课程为基础的计划班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这个班级的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产业课程、产业教材、实习实践、师资团队、学习计划、双导师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内容。
经过一年的实践,该项目开创性地设计与制定了锂电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联合编写了全国首套锂电行业课程群本科系列教材(共5本)。肖思敏是该班的首届毕业生之一,现在在工序改善部担任助理工程师,负责研究如何改良、优化相关生产工序。回看大学的学习经历,肖思敏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所学理论可以被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为我参与实际工作打下了一个基本的底子。”她说。该项目的首批毕业生毕业后基本都选择留在赣锋锂电公司,其中大部分同学在项目部、研发部、工序改善部、电芯工序部等重要部门和岗位工作,为锂电行业的发展贡献青春的力量。
今年,化能学院和全球锂电龙头企业、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人才联合培养相关项目协议,将这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作进一步推广提升。目前,5本面向本科的锂电产业卓越工程师规划教材已完成第一版的编写工作,制作成讲义,于本学期的课堂上使用。
机械工程学院
根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特色,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机械工程学院确定高端数控机床、工业软件、智能制造、中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制造等五个方向为重点对接领域,与乔锋机床、固达机床、中望软件、奥普特、创科集团、宇瞳光学等企业协同合作,分批分层次开设相关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班。
机械学院在现有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的基础上,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软件应用、智能制造等3个领域面向2019级本科生新开设了相关卓越班,参与学生人数超300人。接下来,学院还将与相关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面向研究生开设相关卓越班。
目前,机械学院内所有专业均按“3+1”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且依托产业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形成了由“直聘驻院企业工程师+学校有工程经验教师+柔性聘请企业、行业协会知名专家、工匠”组成的工程经验丰富的“三结合”师资队伍;以先进制造学院(长安)为主体,辐射区域多个先进制造业企业的“1+X”多主体实践教学平台;以及20余门产教融合系列实战课程及教材。学院按照各卓越班的方向,和相关合作企业联合开设特色产教融合课程,并融入到原实践课程体系之中。
20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余长青加入了智能制造方向的卓越工程师班,如今在东莞TTI创科集团进行实习。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他与企业进行了多轮面试,包括电话面试、部门总监和工程师参加的群面以及最后的英语对话面试。进入企业学习实践后,余长青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他常常会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为了处理问题而倒回去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接下来,余长青希望跟随企业的工程师完成正在进行的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工程能力,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完美句号。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在听到学校要推动实施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时,我感到十分激动!”粤台产业科技学院院长陈伟说。在他看来,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理念和总体思路与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契合。
根据专业方向和特色,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决定聚焦智能制造高新企业,与海轮科技、精雕集团、思索连接器、信易电热机械、时运佳实业投资、倍力扣金属制品、贝迪机器人等企业达成合作,建设卓越工程师产教实践基地,对接相应的实习、就业岗位,深度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结合访企拓岗的调研结果,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开设了智能制造卓越班,提出要在卓越目标下,在工程场景中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班采用校企双导师制,以聘任制的形式,根据专业、业界经验、业界标志性成果、对企业的贡献等个人能力素养遴选产业导师。同时,在校内选拔具有工程背景,活跃在工程现场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
智能制造卓越班面向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招生。目前,已完成40位学生的遴选工作。这40位同学将于十月中旬,进入企业学习和实践。
中法联合学院
中法联合学院以“拓展国际化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夯实数理知识基础,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交叉融合,增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为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总体行动的思路,旨在为地方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中英法三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
在此基础上,中法联合学院将目光瞄准高端数控装备领域,开设高端数控装备奋楫班(以下简称“奋楫班”)。因为高端数控装备涉及机械、软件、通信等多学科的综合交叉集成,是大湾区乃至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奋楫班以机械工程、软件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方向融合为特色,设控制系统开发、复杂零件编程、结构分析优化三个项目方向。今年,该班级面向中法联合学院和粤台产业学院相关专业2019级本科学生招收学生,采用“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方式选拔,录取学生24人。
奋楫班的培养分“专项授课”“项目实习”两大模块。其中,控制系统开发和结构分析优化两个方向的同学将先在学校现代产业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常平)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学院集中授课,再分别于11月和12月初按方向前往华数机器人、雷赛智能和固达机械等企业实习。复杂零件编程方向的同学则从9月5日开始在东莞埃弗米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跟岗,以师徒一带一的模式进行培养。
中法联合学院2019级学生彭磊进入了本届“奋楫班”复杂零件编程方向,目前已经在企业实习。虽然工作很忙碌,但他感觉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得更扎实。“与在学校学习的课程不同,实习更侧重的是自动化相关领域,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如何利用程序对零件进行组装加工。”彭磊介绍道。对于接下来的实习,他期待满满:“目前我们处在轮岗阶段,接下来就要进入研发部实习,希望自己能在这段实习经历中收获更多。”
文字来源 | 新闻中心 教务处
图片来源 | 国际微电子学院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中法联合学院
图文编辑 | 纪健生
一审 | 纪健生 二审 | 范晖帆 终审 | 叶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