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次带队获奖!这个国奖获得者在数模世界里越山追光!

新闻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 2023-03-27


“在追光的路途上,自己也成为了那束光!”得知自己获得国家奖学金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袁宇恒心中充满了喜悦。


这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在数学建模领域用心探索、勇迎挑战,5次拿下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奖项;在书桌前沉心学习、厚积薄发,连续3年获得综合测评第一;在失败和挫折中艰难前行,越挫越勇,最终获得国奖……


大学这三年,不管高山低谷,袁宇恒始终带着一颗赤诚的恒心向前方奔去,为梦想,也为心中闪耀着的光芒。







与数学模型结缘

谈起数学建模(以下简称“数模”)比赛,袁宇恒便打开了话匣子。“一开始,我以为数模很枯燥高深。但当我真正投入进去后,发现数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死板,而是十分有趣和成就感的,会在模型的设计中学到很多新的知识。”袁宇恒说。

他是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走进数模世界的。袁宇恒当时的班主任张丽芳老师是数模组组长。在老师的介绍下,他了解到数模比赛对提升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很有帮助,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了数模的自主学习。

当时,恰逢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袁宇恒决定组队参加比赛,进行第一次尝试,并担任团队负责人。但那时候,袁宇恒与队员缺乏比赛经验,还未搭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数学建模仍有不少困惑。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在他们眼前:模型的建立、如何更优化数学规划模型适用情况、对模型的预测评估、论文如何写得精炼出色……加上疫情乍起,团队成员们各自在家,无法直接进行交谈和现场指导,第一次尝试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但袁宇恒并没有气馁。首战失败后,他开始深入学习数学建模相关知识,和团队一起在网上购买相关资料进行自学,了解各种模型建模思想和解题算法,学习论文的写作和排版等。他们还会将课上的理论知识,例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工智能》等,融入到数模的建设中。

假期时,团队对往年的参赛题目进行模拟建模,向往年比赛的优秀论文学习,不断进行总结和提升,一半以上的假期时间都花在了数学建模上。回望自己数模入门那段艰难起步,但满怀期待的日子,袁宇恒总会记起那个青涩懵懂的自己。“再看现在的自己,发现这些年真的成长了很多。”




乘风破浪,越战越勇


大二时,经过一年沉淀的团队决定重新启程,参加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为了准备此次比赛,整个团队通宵达旦地工作。“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进行课后训练、模拟练习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论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紧接着,他们剑指更高门槛的 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下称“国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高校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这个比赛一般于每年9月上旬举行,参赛者以团队作战,必须在3天比赛时间内完成模型的构建和论文的撰写。

赛事严格控制完成时间,对队伍的工作效率、人员分工、团队协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身为队长的袁宇恒负责搭建好整体框架,以解决赛事提出的具体问题。“队长是一份重担,我必须保证我的思路是正确的、不能出错,否则就会把组员带偏。”

为此,袁宇恒潜心研究模型算法,在赛前深入学习不同模型,确保自己对模型的掌握是到位的。备赛时他要求自己快速理清思路,确保在最快时间内搞清楚比赛题目的要求,确认整体框架,然后落实到队伍中,让整个团队能在相对明朗正确的方向下有条不紊地运行。

有时,团队会遇到部分数据不足或者拟合效果较差等状况。他们便结合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对模型作更充分的假设,然后用分类讨论的方式进行建模,再不断尝试看看哪条路行得通,力求构建出比较合理的模型。


那三天考验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为了比赛废寝忘食,熬夜到凌晨五六点。”直到论文成功提交,袁宇恒和队员们紧张的心才终于平静下来。在这次比赛中,袁宇恒所在团队凭借论文《基于单目标优化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的C4烯烃收率研究》夺得了全国一等奖。

袁宇恒越战越勇,带领团队参加了多个数学建模大赛,并获得了2021年粤港澳金融数学建模竞赛创新银奖,位列全国前四名;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22年亚太地区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奖,位列全国前六名。



携手共进,薪火相传


在袁宇恒看来,队伍之所以能不断取得佳绩,离不开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他们中途跌倒过很多次,但都没想过放弃,而他自己也在这一过程里收获到了珍贵的友谊和成长。“一开始,我比较默默无闻,没有人跟我组队。是我的队友田嘉华找到了我,我才有今天出色的表现。在低谷时,她陪我顶住压力,一起进步一起突破,帮助我很多。”

袁宇恒与田嘉华共同讨论数模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田嘉华是袁宇恒的队友,也是他的同班同学,两人曾多次组队,一起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在她眼中,作为领头雁的袁宇恒,虽然有点内敛,但认真、负责、坚持,而且也很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我问他问题,他都很耐心解答,直到我会为止。”


比赛时,队员们会申请一个课室或者活动室,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活动室埋头解题写论文。田嘉华说:“袁宇恒身为队长,在赛题敲定和模型整体框架上做了非常关键的工作,他把控着整个赛事推进的时间,十分可靠。”2021年国赛给田嘉华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当时,他们苦心研究模型的建立,但由于经验不足,时间紧凑,最后差点交不上论文。那时,袁宇恒仔细调整好了每个队员的参赛情绪,进行任务的分工,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出色的作品。


进入大三,曾经默默无闻的“小白”袁宇恒还成为了师弟师妹们在数学建模领域的“引路人”。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前两个月,2020级的一支团队找到袁宇恒进行指导。经过思考,袁宇恒从方向、改进内容、数模学习方法等方面为师弟师妹们进行讲解。在他的帮助下,这支团队最终拿下2022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广东赛区二等奖。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的资微君是队伍的负责人,她很感激袁宇恒对这支新生队伍的指导:“袁宇恒师兄对我们队伍的指导很细心,他能一语点醒我们的迷茫,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调整并完成比赛的内容。”

这支队伍也给袁宇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仿佛看见了当初对数学建模特别陌生的自己。”当得知他们首战告捷,袁宇恒很高兴,他知道,这样的成绩对于新手来说是很难得的,也说明了他指导的方向是正确的,这让袁宇恒更有动力去帮助其他同学。




步履坚定,启程再出发

“不要惧怕数学建模这座大山,他的陡度多少取决于你是否能坚持,只要肯下功夫认真学习,一定可以翻越这座很高很难的大山。”对于想要学习数模、参加数模比赛的师弟师妹们,袁宇恒这样勉励道。

翻越一座座“数模大山”后,袁宇恒收获了丰富的奖项、更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在迈出的每一步中,他扩宽了视野,磨砺了心性,心中的目标渐渐明确,步子迈得更坚定。大三,袁宇恒决定考研,继续深造,他的方向很明确——深圳大学的人工智能方向。这个选择,可以说是他对数学建模热爱的延续。“我觉得我在数学建模中建立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对开展人工智能研究有很大帮助,这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心。”


恒获得的奖项
那些从数模入门、摸索、突破,再到迈向自己更高目标的日子里,袁宇恒待在自习室里,在思考难题和巩固知识中迎接校园的寂静夜晚。静下心来学习的习惯渐渐融入他的日常,自习室的学习时光也占据了他生活的一大部分。

这三年,袁宇恒的综合测评始终保持专业第一,他说,保持第一的重要原因在于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后,就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其实他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有“低谷”相伴。袁宇恒也曾徘徊与失落过。每当面临难题时,他便告诉自己,不能被眼前的难题打败,不畏眼前的失败,要不断继续提高自己,不气馁,继续前行,积累经验,才能离目标更进一步。“我不知道尽头是怎样的,但总会熬过低潮期。”


大学即将画上句号,他也将前往一个新的起点,面对另一座“大山”。无论这些“跨越”有多么艰难,袁宇恒始终相信,只要心中确定好了目标,一路坚持奋斗,总有一天能到达顶峰,去迎接日升云海那一缕光。
迈向山顶的每一程,他都会像名字寓意所言,携着如宇宙般恒定的决心和定力,一路披荆斩棘,发光发热。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




文字来源 | 王绅锐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图文编辑 | 万础瑶

一审 | 万础瑶  二审 | 范晖帆   终审 | 叶妙娴
点赞、在看,双连支持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