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村民靠山吃山,大发竹木财,那时的港背村是有名的“万元村”。2005年,靖安县全域禁伐阔叶林,村民们断了财路,开始另谋生计。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大部分是留守老人。港背村自然风光(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美丽的自然风光(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降雨过后,水面笼罩着一层薄雾(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林木(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痛定思痛,村两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达成共识:港背村优势在生态,潜力也在生态。要想富,还得“靠山吃山”。不过,第二次“靠山吃山”,吃法要变:必须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一条适合港背村的绿色发展之路。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村两委引导村民发展养蜂、白茶、棘胸蛙等特色产业,有效推动产业覆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荷花盛开(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正在装修的民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随着村子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发展。港背村青年包希孟大学毕业后在外创业多年,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但家乡的山山水水一直让他魂牵梦绕。2020年,包希孟回到家乡,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修古建,建民宿,搞开发,引进竹筏漂流、观光采摘、农耕体验、森林研学等多种旅游业态,致力于将凋敝的港背村建设成新田园生态度假小镇,带动村民们通过乡村旅游共同致富。美丽风光(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美丽风光(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悠闲的游客坐在竹筏上,观山望水,两岸青山依次排开……经过3年筹备,港背村玛瑙岩森林小镇终于在2023年8月对外试营业。游客的到来,令僻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不到半年,小小的港背村已接待了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西等地的游客7万多人次。夏日的港背村群山苍翠,河水潺潺。因刚刚洒过一场小雨,河道里氤氲缭绕云蒸雾,宛如仙境。小河边的老房子传来施工的声音,村民正在把老宅院改建成民宿。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瀑布吸引游客(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在游客服务中心,村民刘煌平正在给游客介绍港背村的百花蜜。“以往蜂蜜每斤30元都卖不动,今年60元一斤都不够卖的,以前是不敢养,现在是不够卖。”刘煌平去年靠打工和卖蜂蜜,收入达到14万元。依托优良生态对游客的吸引力,村民们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稳稳当当吃上了“旅游饭”。美丽风光(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做餐饮农家乐的村民吴竹华已经把自家二楼的空房装修成了民宿。吴竹华和妻子商量明年再提高民宿档次,让更多游客“留得住”。如今,玛瑙岩森林小镇不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仅河道水域经营权的流转,村集体每年可固定进账10万元。森林小镇还带活了漂流、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带动200余人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约4万元。美丽风光(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美丽风光(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荷花盛开(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玛瑙岩森林小镇的旅游开发引流,让许多村民尝到了甜头,更多村民想参与进来。2023年,港背村成立了返乡创业联合会,过年后将有10多个在外经商或打工的村民回来投资建设家乡。如今的港背村,生态环境优越,坐拥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村民靠山吃山发展旅游,美丽风景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稳定依靠。“森林木屋项目开业,直播带货平台入驻,盛夏马上到来,泼水项目必须快点儿上马。”包希孟一边收拾新建的森林木屋,一边盘算着港背村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如今,有好的政策导向,港背天天在变,小时候身边的青山绿水都是沉睡的资源,山水‘活’起来,家乡才能‘火’起来。”白云散开,温暖的阳光照在包希孟的脸上,也照进了港背人的心里。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敬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