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广州大典研究(2022年第1辑 总第9辑)




广州大典研究(2022年第1辑 总第9辑)


编著者:刘平清 主编

定价:88元

ISBN:978-7-5013-7548-6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装帧:平装

开本:小16开





内容简介

《广州大典》是广州的“根与魂”,承载广州千年文脉。《广州大典研究》集刊主要刊载关于广州乃至广东的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岭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哲学、文学、历史、文献等学术领域。本集刊希冀可以推进岭南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内在价值,为岭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广州大典研究(2022年第1 总第9辑)》共收录文章16篇,分为“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碑石留痕”“人物研究”“文学天地”“工作探索”等栏目。


卷 首 语

本辑共收录文章 16 篇,分为“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碑石留痕”“人物研究”“文学天地”“工作探索”六个栏目。针对文献的梳理研究是本辑的重点内容,因篇幅较多,不得不进一步细分为“古代文献”和“近代文献”两个部分。

“古代文献”栏目下有四篇文章。20世纪初在广州大学城出土的南汉《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为学界重新讨论南汉及刘氏家族提供了重要依据,《南汉〈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释证》一文对册文加以标点,并对其中若干名物、僻字等做出释证,可为学界更好地理解这方出土资料提供帮助;《明初孙蕡别集版本叙录》一文系统性梳理了《西庵集》十卷本、九卷本和八卷本三种卷别共计 11种版本的基本情况,对亡佚情况做了探析,基本还原了明中前叶至民国时期版本存续过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录岭南文献综论》一文,作者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岭南人创作”和“内容与岭南直接相关”的 124部文献的分析,认为《提要》对于岭南文献存在“未能准确反映岭南学术文化的实际”“未能正确认识岭南学人的地位”和“对所收录岭南文献指责多于肯定”三点评价上的偏颇并分析了历史原因,可称得上是“一家之言”;《故宫藏三册清代广州炮台图的年代与价值》一文,作者通过对刘坤一、张树声奏折材料的解读,认为学界对于故宫博物院所藏之《虎门各炮台分图》《大黄滘各炮台分图》《中流沙各炮台分图》成图年代存在误读,明确指出上述三图成图年代应该为光绪八年至九年之间而非鸦片战争时期。作者认为张树声时期的广州海防、江防图,目前仅见故宫所藏此三册炮台图,可为晚清广州海防、江防近代化进程提供一些新认知。

“近代文献”栏目收录两篇文章。《关赓麟和他的〈东游考察学校记〉》是一篇长文,本辑刊录的是此文的下半部分。文章通过对《东游考察学校记》的解析与考证,论述了关赓麟在弘文学院求学经历与其亲历之“成城入学”风波,关氏对于留日学制和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变化有着细致观察和独到思考,考虑到《东游考察学校记》此前少为学界所关注,此文尤为可贵;岭南大学是民国时期农学研究重镇,《岭南大学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整理与研究(1926—1950)》一文针对民国时期该校农学院 123篇本科毕业论文做了多角度的量化分析,揭示了其年代分布、学系分布、指导教师等基本情况,分析论文的研究对象、选题角度、研究方法等学术特征。这批论文之前从未有系统性的整理与研究,相信通过此文,这批论文会进入更多专家学者的视野。

“碑石留痕”栏目收文两篇。《康有为撰〈清川边道石君星巢墓志铭〉拓本纪略》一文,墓志主人石星巢的家族富于藏书,他与康有为是世交,石氏曾招揽康有为入广府学宫孝弟祠冬馆为诸生讲授《诗经》,也曾参与《番禺县续志》总校,这篇纪略对于研究康有为和晚近石氏家族是很有裨益的;《摩崖石刻书法中的馆阁体风格探讨——以珠三角摩崖石刻为例》一文,作者指出围绕中原入岭南的两条重要水道,留存有众多的馆阁体石刻,这些石刻既呈现出“大字既多且佳”的岭南石刻特色,又“风格各异、凸显个性”,是摆脱馆阁体书法“形制僵化”“千篇一律”既有评价的绝佳例证。

“人物研究”栏目也是本辑重点,此次共收录四篇文章。何仁山是清中叶东莞地区较为活跃且重要的文人之一,《何仁山简谱》考究细致;黄其表是南海泮塘人,清道光年间以进士入仕,《黄其表生平及其对湘西苗疆治理的参与》对于黄氏仕途和治苗疆事有深入的论述;《叶廷眷与轮船招商局》一文重点分析了叶氏经唐廷枢举荐入轮船招商局再到被李鸿章、盛宣怀排挤出局的经历与其“出局”后的事绩,以小事见大局,可窥晚清政局之一角;《“曼昭即汪精卫”说再考》一文,通过梳理考证民国时期“曼昭”的三种身份指向和近代文献中所见“曼昭”之名,认为“曼昭”为汪精卫之说不成立,此说或是汪氏政敌所为,《南社诗话》署名“曼昭”者以汪精卫之友人可能性最大。

“文学天地”栏目共收文三篇。《韩愈诗文中的阳山书写》一文,作者认为文化想象中的瘴气和现实地理中的险峻,构成了韩愈的“阳山印象”,经韩愈之文而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了后世对于阳山的文化认知,文章论述了韩愈在阳山推行教化的过程和后世对于阳山印象的认知分化;阮元曾任两广总督,有“词臣出膺疆寄”之誉,对广东文化教育影响极大,《阮元入粤诗初探》一文梳理了阮元“粤诗”之类别,总结其精神品质与艺术特色;《〈纪风七绝〉与清嘉庆前的“风土”书写》一文,分析了《纪风七绝》的题材和选诗情况,指出无论在作者数量还是诗歌数量上,广东均名列前茅,文章以诗为例,对清代中叶以前的节日习俗、传统礼俗、地域特产、异族风情做了解读。

“工作探索”是本辑特设栏目。针对广东第一次国共合作文献的整理编纂是广州大典研究中心近年重点工作之一,本栏目所收《二战以后日本学界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述评》一文算是对这一工作的某种呼应,文章作者简明扼要地梳理出二战后至 21世纪初日本学界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研究情况,认为战后日本学界关于此项研究起步早、政治色彩不强、较为客观中立。同时作者指出在现有文献条件下,该研究渐趋“沉寂”的现实情况,这值得我们思考。

本集刊实行轮执主编制度,本人学浅力薄,交游甚窄,独自担纲本辑唯恐力不胜任,且前一至八辑珠玉在前,在组稿及编校过程中我无时不有瓦砾在后的忧虑。然既已受命,也只得实心用事。所幸的是,在组稿过程中有赵晓涛博士的鼎力支持,在编校过程中又蒙各位同事和出版社众编辑的通力帮助,本辑得以顺利面世。去岁以来,新冠疫情稳中有忧,世事纷繁,编辑本刊也增了一点“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感觉。希望今后本集刊可以越办越好,在此祝各位读者安好!

于百川2022年9月

严正声明

近日,《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编辑部在互联网搜索时发现,有相关网站将我刊列为其可服务的投稿期刊,篡改我刊投稿方式,并企图以此谋利。为维护我刊合法权益,避免论文作者上当受骗,《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编辑部严正声明:

我刊秉持科学理性、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深入挖掘整理广府文化资源,推进广州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广州历史文化的传播。电子邮箱投稿为我刊投稿的唯一方式(投稿邮箱:gzdd-studies@foxmail.com)。请所有论文作者认准这一投稿方式,避免上当受骗。

所有正式来稿,均由《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编辑部成员进行审稿。我刊从未,也绝不会将编辑审核业务委托予外部机构或个人代理。凡是盗用我刊名义经营所谓“代理发文”“论文代写”等非法谋利活动的外部机构或个人,均与我刊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论文作者遇到机构或个人声称可以在《广州大典研究》集刊安排发表论文的情况,切勿相信,并尽快与我刊联系(联系电话:020-83764405),以维护作者和我刊的合法权益。

《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编辑部正告企图进行非法谋利活动的外部机构和个人,应立即终止所有侵权行为,撤下所有与《广州大典研究》集刊有关的宣传材料。我刊将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编辑部2022年8月30日


内页欣赏





目  录


古代文献

南汉《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释证  黄兆辉 / 3

明初孙蕡别集版本叙录  吴佩瑶  汤志波 /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录岭南文献综论  张 琼 / 30

故宫藏三册清代广州炮台图的年代与价值  黄利平 / 40

近代文献

关赓麟和他的《东游考察学校记》(下)  刘平清 / 53

岭南大学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整理与研究(1926—1950)  张利梅 肖 渊 / 95

碑石留痕

康有为撰《清川边道石君星巢墓志铭》拓本纪略  陈鸿钧 / 117

摩崖石刻书法中的馆阁体风格探讨——以珠三角摩崖石刻为例  苏壁郎 / 124

人物研究

何仁山简谱  李成秋 / 137

黄其表生平及其对湘西苗疆治理的参与  杨智文 黄 勇 / 153

叶廷眷与轮船招商局  宾睦新 / 166

“曼昭即汪精卫”说再考  汪梦川 / 187

文学天地

韩愈诗文中的阳山书写  王志强 / 201

阮元入粤诗初探  邢哲夫 / 214

《纪风七绝》与清嘉庆前的“风土”书写  刘晓亮 / 229

工作探索

二战以后日本学界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述评  彭 程 / 249


弘文


『相关阅读』

广州大典研究(2021年第2辑  总第8辑)

广州大典研究(2021年第1辑 总第7辑)

广州大典研究(2020 年第 2 辑 总第 6 辑)

广州大典研究(2020年第1辑  总第5辑)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民国文献编辑室供稿 | 王晓  编辑 | 田秀丽监制|隋阳      

审核 | 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