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子藏·儒家部·新书卷(附新语)(全十册)

重大项目编辑室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4-09-14

子藏·儒家部·新书卷(附新语)

(全十册)

编著者:方勇 总编纂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400元

ISBN:978-7-5013-7915-6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内容简介

《子藏·儒家部·新书卷》(附新语)是“子藏”系列之一种。《新书》为贾谊所撰政论文集,历来传本较多,本卷共收白文本、节选本、辑佚本、评点本等相关文献三十五种。在充分考虑《新书》版本流传的前提下,本卷择优收入白文本九种,包括明刻本三种、清刻本四种、民国影印本一种、民国排印本一种,反映了自明至民国《新书》流传之序,具有一定代表性。陆贾亦为汉代前期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与贾谊有相通之处,在西汉历史上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为完整体现西汉前期儒家思想,本卷辑得陆贾《新语》三十六种,整合成精装十六开二册,附于《新书》之后。

编纂者简介

方勇,浙江浦江县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诸子学刊》主编、《子藏》总编纂、“新子学”倡导者。著作有《庄子纂要》、《方山子文集》、《庄子学史》(3卷本)等近30种,其中《庄子学史》(3卷本)曾分别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前言

《新書卷》前言(节选)揣松森上海大学中国史博士后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子藏·儒家部·新書卷》共收書三十五種,並附《新語》三十六種,整合爲精裝十六開本十册予以出版。本卷收録目前所知有關《新書》白文本、節選本、輯佚本、評點本及相關研究著作,彙集《新書》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

賈誼(前二〇〇—前一六八),西漢洛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稱於郡中,河南守吳公召置門下。漢文帝前元元年(前一七九),用廷尉吳公薦召爲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後歷拜長沙王、梁懷王太傅。文帝十一年(前一六九),梁懷王墜馬死,賈誼哭泣歲餘而殁,時年三十三歲。《史記》《漢書》均有傳。
學界於其生平繫年和個别事跡頗有異説。繫年争議焦點集中在《鵩鳥賦》創作時間上,主要有三種説法:其一,賦中有“單閼之歲”,東晉徐廣注曰“歲在卯曰單閼,文帝六年歲在丁卯”(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引);其二,三國魏孟康、清汪中、清王引之以爲太初元年歲在甲寅,逆推丁卯爲文帝五年(前一七五);其三,清錢大昕以“歲星超辰”爲説,認爲太初元年歲在丙子,則丁卯爲文帝七年(前一七三)。案太初四年《天馬歌》云“天馬徠,執徐時”,太歲在辰曰執徐,可推文帝六年(前一七四)爲丁卯,則徐廣説可取。張汝舟指出,前人之誤在於錯將曆名“太初”當武帝年號,因而進一步推定《鵩鳥賦》中日期爲文帝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參張汝舟《二毋室古代天文曆法論叢》,貴州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六年版,第三三—三五頁)。馬王堆漢墓發掘後,陳久金據《五星占》推斷“單閼之歲”爲文帝七年(參陳久金《從馬王堆帛書〈五星占〉的出土試探我國古代的歲星紀年問題》,載《中國天文學史文集》,科學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第四八—六五頁),但劉樂賢、朱曉海均已辨析《五星占》並非歲星紀年材料(參劉樂賢《馬王堆天文書考釋》,中山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版,第二二四—二二八頁;朱曉海《論賈誼〈吊屈原文〉》,《文學遺產》二〇一三年第五期),則其説不能成立。因此,我們認爲賈誼作《鵩鳥賦》時間當是文帝六年。
與此相關者,乃賈誼出任長沙王太傅年份。北宋司馬光主張在文帝四年(前一七六),南宋王益之、南宋呂祖謙、王興國繫於文帝三年(前一七七),鄭傑文以爲是文帝二年(前一七八),三説不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曰:“《漢文帝年表》云,吳芮之玄孫差襲長沙王也。傅爲長沙靖王差之二年也。”(《屈原賈生列傳》)由此可知,賈誼爲長沙王太傅在靖王二年。然靖王嗣位時間史書有異:《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曰其於文帝三年襲長沙王,在位二十一年薨;《漢書·異姓諸侯王表》稱文帝二年嗣,享國二十二年薨。若據《史記》,賈誼爲傅長沙在文帝四年;依《漢書》,則在文帝三年。《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賈生爲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鴞飛入賈生舍,止於坐隅。”换言之,賈誼出任長沙王太傅三年,然後方作《鵩鳥賦》。前考作賦時間在文帝六年,則賈誼爲長沙太傅當在文帝四年。
賈誼事跡亦有逸聞異説。一是賈誼與宋忠訪司馬季主於卜肆。《史記·日者列傳》載:“宋忠爲中大夫,賈誼爲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誦易先王聖人之道術,究遍人情,相視而歎。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二人即同輿而之市,遊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閒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别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凶之符,語數千言,莫不順理。”二人與司馬季主往復辯論,被對方富於道家哲思的言論所觸動。
二是關於賈誼見疏原因。據《史記》本傳,當時周勃罷相就國,太尉灌嬰遷丞相,張相如爲東陽侯,馮敬任典客,賈誼所議舉措觸犯權貴利益,故遭讒見疏。除此之外,西漢劉向以爲賈誼見疏與文帝幸臣鄧通有關:“是時,待詔賈山諫以爲‘不宜數從郡國賢良吏出遊獵,重令此人負名,不稱其舉’。及太中大夫賈誼,亦數陳止遊獵。是時,誼與鄧通俱侍中同位,誼又惡通爲人,數廷譏之,由是疏遠,遷爲長沙太傅。既之官,內不自得。及渡湘水,投吊書曰:‘闒茸尊顯,佞諛得意。’以哀屈原離讒邪之咎,亦因自傷爲鄧通等所訴也。”(《風俗通義·正失》)劉向所言乃漢家故實,當有所據。
三是賈誼與張蒼之關係。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録》曰:“左丘明作《傳》以授曾申。申傳衛人吳起。起傳其子期。期傳楚人鐸椒。椒傳趙人虞卿。卿傳同郡荀卿名況。況傳武威張蒼。蒼傳洛陽賈誼。”故清汪中云:“據《百官公卿表》,蒼於高后八年由淮南丞相入爲御史大夫,明年而文帝即位,賈生受學於蒼必在其時矣。”(《述學·賈誼新書序》)然《漢書·儒林傳》曰“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太中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不云其爲授受關係。又《漢紀》載劉向言“始魯人左丘明又爲《春秋》作傳。漢興,張蒼、賈誼皆爲《左氏訓》”(“成帝河平三年”下),亦無是説。況賈誼所陳漢爲土德,張蒼主漢水德,若賈誼受學於張蒼,不應歧異如是。可知,陸德明之説並不可信。
四是賈誼死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梁懷王墜馬死,賈誼自傷爲傅無狀,哭泣歲餘而殁。然《史記·日者列傳》則曰“而賈誼爲梁懷王傅,王墮馬薨,誼不食,毒恨而死”,與本傳稍異。清王先謙認爲:“誼死距王薨歲餘,則云不食恨死者,非其實也。”(《漢書補注》)揆諸情理,二説並非根本矛盾,僅細節上各有側重而已。

賈誼著作,《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有“《賈誼》五十八篇”,陰陽家有“《五曹官制》五篇”;詩賦略屈原之屬有“《賈誼賦》七篇”;《漢書·儒林傳》則有“左氏傳訓故”;南朝以後,又有題名《賈誼集》者。
《賈誼》五十八篇,內容大體存於今本《新書》,其中兩篇有目無書,實五十六篇。今本《新書》乃《賈誼》五十八篇之二次重編本,有關其真僞、書名及流傳情況後文詳論。
《五曹官制》五篇,班固注曰:“漢制,似賈誼所條。”《史記》本傳載:“賈生以爲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黄,數用五,爲官名,悉更秦之法。”其書已佚,此蓋所草“定官名”“爲官名”者。
《賈誼賦》七篇,今可見者五篇:一是《史記》《漢書》本傳所載《吊屈原賦》《鵩鳥賦》二篇。二是《楚辭章句》所録《惜誓》。然東漢王逸謂“《惜誓》者,不知誰所作也。或曰賈誼,疑不能明也”,而南宋朱熹《楚辭集注》乃定其爲賈誼作品,學界至今争論不休。三是《古文苑》卷三題賈誼《旱雲賦》。四是《藝文類聚》卷四四所引賈誼《簴賦》,《古文苑》卷二一、《太平御覽》卷五八二並引之,然僅存數句。
關於《左氏傳訓故》,《漢書·儒林傳》載:“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太中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誼爲《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爲河間獻王博士,子長卿爲蕩陰令,授清河張禹長子。禹與蕭望之同時爲御史,數爲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以稱説。後望之爲太子太傅,薦禹於宣帝,徵禹待詔,未及問,會疾死。授尹更始,更始傳子咸及翟方進、胡常。常授黎陽賈護季君,哀帝時待詔爲郎,授蒼梧陳欽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將軍。而劉歆從尹咸及翟方進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賈護、劉歆。”《後漢書·儒林傳》亦稱:“梁太傅賈誼爲《春秋左氏傳訓詁》,授趙人貫公。”清人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拾補》據補於六藝略春秋家。然史傳僅敘賈誼傳《左氏》,其學在西漢授受不絶,至賈護、劉歆蔚爲大觀,至於“爲左氏傳訓故”是指傳其學抑或著其書,猶令人致疑。但不管是哪種情況,《新書》對於《左傳》事義時有採用,當有其遺説存焉。
南朝以後有《賈誼集》流傳。《隋書·經籍志》集部《淮南王集》下小注稱梁有《賈誼集》四卷、《録》一卷,但當時已亡。其後,《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並作二卷,《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録解題》均未著録。然南宋陳振孫所見《賈子》十一卷末爲《吊湘賦》,則《賈誼集》遺篇已附其子書中。南宋鄭樵《通志·藝文略》、明焦竑《國史經籍志》仍録四卷,或依舊目記載,或據新輯之本,非隋唐舊本當時見在也。
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喬縉刊刻《賈長沙集》十卷,其主體乃《新書》五十八篇,特於目録後列《洛陽賈生傳》,係喬縉取《史記》《漢書》本傳及賈誼奏疏和賦篇檃栝成文。明張燮所編《七十二家集》有《賈長沙集》三卷、附録一卷,分賦、騷、疏、論四類,其中卷一爲《吊屈原賦》、《旱雲賦》、《簴賦》(佚文二條各當一篇)、《服賦》、《惜誓》,卷二《論時政疏》,卷三《論積貯疏》、《上都輸疏》(出《通典·食貨十》,雜見《新書·壹通》、《屬遠》)、《諫鑄錢疏》、《請封建子弟疏》、《諫立淮南諸子疏》、《過秦論》(上、中、下),附録有司馬遷《賈生傳》、班固《賈誼傳》、庾闡《吊賈誼文》、皮日休《悼賈》、劉長卿《過賈誼宅》、戴叔倫《過賈誼宅》、李商隱《賈生》、張燮《賈長沙》,以及“遺事”“輯評”數條。後明張溥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有《賈長沙集》一卷,篇目與張燮本同,唯附録僅收《漢書·賈誼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海圖書館等編《賈誼集》,包括《新書》五十八篇(《問孝》《禮容語上》二篇闕文)、疏七篇(其中有《漢書·禮樂志》所載《論定制度興禮樂疏》,餘皆見張燮《賈長沙集》)、賦五篇,並附録佚文、《賈誼傳》、《賈誼生活時代大事年表》以及“著録”“序跋”等材料。後王洲明、徐超撰《賈誼集校注》一書,體例略同,搜羅益盡,且加校注,最稱完備。

(此部分略)

《新書》在流傳過程中頗經重編,於宋代時即出現衆多版本,然今存者皆明代以來傳本。《子藏·儒家部·新書卷》纂輯《新書》相關文獻三十五種,在編纂上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注重不同時期版本遴選。自明至民國,《新書》傳本較多,本卷在充分考慮《新書》版本流傳的前提下,擇優收入不同時期的傳本,共收録白文本九種,包括明刻本三種、清刻本四種、民國影印本一種、民國排印本一種。這些文獻的收録,反映了自明至民國《新書》流傳之序,具有一定代表性。再如《過秦論》素來别行,影響很大,今收録元趙孟頫所書法帖,可謂兼具藝術與版本價值。

注重名家校跋本的收録。名家校跋本富於學術和收藏雙重價值,歷來爲學界所重。相較於其他子部文獻,本卷收録名家批校本雖不多,但所收清丁丙跋明正德十年吉藩刊本、清盧文弨校跋及丁丙跋明萬曆二十年刊《廣漢魏叢書》本、王國維校跋《四部叢刊》本三種,有重要價值。

注重選評本收録。賈誼《新書》無注本傳世,本卷多選評本,共收録唐至民國選評本十五種,如明黎堯卿輯《賈子新書纂要》,明陸可教選、明李廷機訂《新鐫新書玄言評苑》,明張運泰、余元熹彙評《新書》,張諤撰《評注金門子精華》等,足以考見諸子選評本色及一時學術風氣趨尚。

賈誼爲漢代早期非常有代表性的諸子之一,《新書》集其學術思想之大成,在中國文化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本卷首次系統彙編《新書》相關文獻,爲賈誼《新書》乃至西漢儒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我們相信,《子藏·儒家部·新書卷》的出版,必定能推動相關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二〇二三年十月 

《新語卷》前言(节选)

揣松森

陸賈被譽爲漢初儒者第一人,其平生學術影響甚巨,所著《新語》十二篇,漢代人將其與“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等量齊觀。今輯得目前所知《新語》白文本、節選本、選評本、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作三十六種,附於《新書》之後。
陸賈,楚人。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陳留風俗傳》云“陸氏,春秋時陸渾國之後。晉侯伐之,故陸渾子奔楚。賈其後”,又引《陸氏譜》曰“齊宣公支子達食菜於陸。達生發,發生皋,適楚。賈其孫也”。然《史記》《漢書》均不載,此蓋後人追記。陸賈生卒年史亦闕如,任繼愈推測其約生於秦王政七年(前二四〇),卒於漢文帝十年(前一七〇)[參任繼愈《中國哲學史》(二),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三年版,第一六頁],雖屬未定之詞,然基本符合載籍所記情勢。故陸賈歷經戰國末年、秦朝興替、楚漢之争、呂后專政、文帝即位等時段,其生平活動與學術思想均有深刻的時代烙印。
陸賈早年活動不可詳考,大抵爲成長、就學以至成家階段。陸賈曾與浮丘伯交遊,故《新語·資質》稱“鮑丘之德行,非不高於李斯、趙高也,然伏隱於蒿廬之下,而不録於世,利口之臣害之也”。《鹽鐵論·毁学》云“李斯與包丘子俱事荀卿”,知包丘子爲荀子弟子。鮑丘、包丘子即浮丘伯。王利器説:“蓋荀卿適楚,因家蘭陵。陸賈,楚人也,與浮丘同時相善,因而聞風相悦,私淑相聞,這是意料中事。”(王利器《新語校注》,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版,第八頁)
陸賈後事漢高祖,《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載“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爲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此期常常執行出使任務,主要有:(一)秦二世三年(前二〇七),沛公欲入關中,遭秦將憑關相拒,“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説秦將,啗以利,因襲攻武關,破之”(《史記·高祖本紀》);(二)高祖四年(前二〇三),楚漢相争,“漢遣陸賈説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史記·項羽本紀》);(三)高祖十一年(前一九六),奉命出使南越,“卒拜尉他爲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悦,拜賈爲太中大夫”(《史記》本傳)。此外,他還向高祖獻“逆取順守”之策,頗有功於漢初文化政策的轉變。
呂后專政時期,忌憚大臣有口辯者,陸賈自度無力抗争,便辭病歸家,遷居好畤(今陝西乾縣)。他將南越王贈禮賣得千金,分予五個兒子安置産業,自己則安車駟馬,四出遊食。表面上優遊世外,但當呂后欲危社稷,丞相、太尉皆無計可出時,陸賈進言陳平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則士務附;士務附,天下雖有變,即權不分。爲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史記》本傳)而面對樊噲瑞應之問,則答曰“無天命,無寶信,不可以力取也”(《西京雜記》卷三),以沮呂氏篡奪之謀。傅會陳平、周勃,誅滅諸呂,立漢文帝,陸賈頗有力焉。
此外,陸賈亦與審食其交往。審食其欲交陸賈好友朱建,然朱建爲人行不苟合,不與交往。建母過世,家貧無力舉喪,陸賈撮合審食其往税百金,使得朱建能夠體面地治喪。後審食其被惠帝下獄,賴朱建斡旋脱險。呂氏被滅,審食其全賴陸、朱二人謀劃而得保全。可見,陸賈極善謀劃事機,有縱横家之風。
文帝即位,陸賈再次受命使越。他動之以情,陳以利害,使趙佗(他)去帝號、令比諸侯,不辱使命。陸賈這年約六十歲,史籍所載事跡至此而止。《史記》本傳稱:“陸生竟以壽終。”陸賈能功成身退,除其爲人謙退外,與現實政治亦不無關係。具體而言,如文帝三年(前一七七)淮南王劉長擊殺審食其對陸賈當有影響,這一點王興國已經論及[參王興國《賈誼評傳(附陸賈晁錯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第三六一—三六三頁]。然從當時形勢來説,文帝初即位,對一班擁立者不免疑忌,而陸賈深察幾微、明哲保身,自然退身避禍,遂居家終老,葬於好畤(《太平寰宇記》卷三一)。
陸賈著作,《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載《新語》十二篇;《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春秋家著録《楚漢春秋》九篇,諸子略儒家《陸賈》二十三篇,詩賦略《陸賈賦》三篇,以及兵書略權謀家所省《陸賈》。這些作品,僅《新語》十二篇流傳至今,其他並皆亡佚。
《楚漢春秋》九篇,最早見録《漢書·藝文志》,班固注曰“陸賈所記”。東漢袁宏《後漢紀》載班彪曰:“漢定天下,大夫陸賈記録時功,作《楚漢春秋》九篇。”《文心雕龍·史傳》亦載:“漢滅嬴項,武功積年,陸賈稽古,作《楚漢春秋》。”唐司馬貞《史記索隱》云:“漢太中大夫陸賈所撰,記項氏與漢高祖初起,及説惠文間事。”(《史記·三家注序》)據此,知其成書跨越楚漢相争以至文帝時期,所録皆楚漢相争及漢初時事。隋唐間多置諸史部雜史類,唯卷數頗異:《隋書·經籍志》著録“《楚漢春秋》九卷,陸賈撰”,《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同;《舊唐書·經籍志》載“《楚漢春秋》二十卷,陸賈撰”;《册府元龜》卷五五五稱“漢陸賈爲大中大夫,撰《楚漢春秋》五卷”。然南宋洪邁《容齋三筆》已謂“《楚漢春秋》一書,今不復見”,則其書蓋亡於兩宋之際。今存輯本數家,有清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本、清洪頤煊《經典集林》本、清黄奭《子史鉤沉》本、清茆泮林《十種古逸書》本,以及王利器《楚漢春秋佚文》(《新語校注》附録二)。
陸賈有賦三篇,《漢書·藝文志》著録“陸賈賦”,將其與“屈原賦”“荀卿賦”“雜賦”並列。《文心雕龍·詮賦》曰:“漢初詞人,順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同其風,王揚騁其勢,皋朔已下,品物畢圖。”《才略》云:“漢室陸賈,首發奇采,賦孟春而選典誥,其辯之富矣。”是南朝劉勰猶見其賦,其中有“賦孟春”之篇。此後則不見著録或稱引,蓋已亡佚。然《新語》詞語流麗、音韻鏗鏘、文彩富美,不少篇章幾與辭賦無異,故周振甫推測“《新語》中的文章,駢散結合,其中有的駢偶句又押韻的,估計陸賈的賦,當與它相近”(周振甫《中國文章學史》,中國文聯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版,第一〇二頁)。關於“陸賈賦”之特點,劉師培稱:“陸賈以下二十一家,均騁辭之作也,聚事徵材,旨詭而詞肆。”(《左盦集·漢書藝文志書後》)李零認爲與屈原之屬“其實是一大類,皆宗屈賦,而班固以其數量太大,一分爲二,以陸賈爲名,續之於後”(李零《蘭台萬卷:讀〈漢書·藝文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〇一一年版,第一二八頁),蔡忠道亦認爲其“除了雄辯華麗的文字外,主要是繼承了屈原直諫的風格”(蔡忠道《陸賈思想之研究》,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版,第一一三頁)。由此可窺陸賈賦之一斑。
《漢書·藝文志》兵書略權謀家班固注曰:“右兵權謀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卿子》《鶡冠子》《蘇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種,出《司馬法》入禮也。”是《七略》兵權謀家原有名《陸賈》者。王利器認爲:“兵權謀家所省之陸賈,謂出之兵權謀而入之儒家,則所省的當爲十一篇;省併後之陸賈二十三篇,既有《新語》,又有《陸賈兵法》,單不足以舉,故統謂之《陸賈》。”(《新語校注·前言》,第五頁)即以所省兵權謀家者爲十一篇,與《新語》十二篇併爲諸子略儒家“《陸賈》二十三篇”。然以《孫卿子》《鶡冠子》《淮南王》例之,所省當是“《陸賈》二十三篇”有涉兵事者,蓋《七略》别裁於兵權謀家,班固以其重複而省去。所謂“省”即删去,而“出”乃移易略類如“出《司馬法》入禮也”,故知王氏所言不確。
此外,又有題陸賈所著《南越行紀》,首見於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卷上草類“耶悉茗花”條云:“陸賈《南越行紀》曰:南越之境,五穀無味,百花不香。”卷下果類“楊梅”條云:“陸賈《南越行紀》曰:羅浮山頂有胡楊梅,山桃繞其際,海人時登採拾,止得於上飽啖,不得持下。”唐宋以後猶見徵引,或稱《南中行紀》(見《升庵集》《丹鉛總録》《滇略》),或稱《南行記》(見《廣西通志》),或稱《南越記》(見《淵鑑類函》),或與南朝宋沈懷遠《南越志》、北宋陳承韜(一作韞)《南越記》相混。清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拾補》諸子略小説家者流曾據以補録,然筆者以其出於依託,“所以託名賈者,以其名重,且兩次使越故也”(揣松森《〈漢書·藝文志〉及兩漢書補志著録小説集解》,華中師範大學二〇一三年碩士學位論文,第三六三頁)。

(此部分略)

《新語》歷代流傳不絶,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影響深遠。宋元時期已有《新語》刊本,惜皆不存,今傳版本以明刻最早。本卷纂輯明代以來相關文獻三十六種,在文獻遴選上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注重版本之全。在《子藏》“求全且精”編纂原則指引下,儘量搜集較多版本,並在甄别對比的基礎上選取善本作爲底本,囊括幾乎所有重要版本,從而最大程度呈現其流傳面貌。如《新語》白文本收録自明至民國不同傳本十二種,刻本、抄本、影印本均有收録,較爲全面地反映了《新語》流傳之序。注重批校本的收録。本卷所收名家批校本甚夥,如錢謙益、盧文弨、朱希祖等,在有清一代均爲學界翹楚,其所批校或校跋之本,對《新語》之研究彌足珍貴。注重研究文獻收録。《新語》研究論著歷來稀見,明代以選本爲主,清人則偏重考據,至民國始有學者做相關研究,如黄頌銘輯《新語證略》、余嘉錫撰《陸賈新語提要辨證》、胡適撰《陸賈新語考》等,雖非長篇大論,亦足見近代學術史研究大略。本卷首次系統彙編《新語》相關文獻,可謂集《新語》文獻大成。所收《新語》文獻,既體現了《新語》不同時期版本流傳之序,又反映出歷代相關研究情況,爲學界提供了豐富的文獻資料。我們期待《子藏·儒家部·新語卷》的出版能推動《新語》及儒家研究進一步發展。二〇二三年十一月

总目录

第一册

《子藏》總序 方勇一

《新書卷》前言 揣松森一

凡例一

過秦論(漢)賈誼撰(元)趙孟頫正書並跋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拓本《玉烟堂法帖》一

新書十卷(漢)賈誼撰(清)丁丙跋

明正德十年(1515)吉藩刊本(原書卷三缺葉五十五)七

賈子新書二卷(卷上)(漢)賈誼撰

明萬曆四至五年(1576—1577)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四〇五


第二册

賈子新書二卷(卷下)(漢)賈誼撰

明萬曆四至五年(1576—1577)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一

新書十卷(漢)賈誼撰(清)盧文弨校並跋(清)丁丙跋

明萬曆二十年(1592)刊《廣漢魏叢書》本一一一

新書十卷(卷一至三)(漢)賈誼撰

清乾隆嘉慶間餘姚盧氏刊《抱經堂叢書》本四〇七


第三册

新書十卷(卷四至十)(漢)賈誼撰

清乾隆嘉慶間餘姚盧氏刊《抱經堂叢書》本一

新書十卷(漢)賈誼撰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金谿王氏刊《增訂漢魏叢書》本二〇五


第四册

新書十卷(漢)賈誼撰

清光緒元年(1875)浙江書局刊本一

新書十卷(漢)賈誼撰

清刊《西漢四大家書》本三二七


第五册

新書十卷(漢)賈誼撰王國維校並跋

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明正德刊本一

新書十卷(漢)賈誼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四〇一


第六册

賈子治要(唐)魏徵等節選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

日本天明七年(1787)刊《群書治要》本一

賈子新書纂要(明)黎堯卿輯

明刊《諸子纂要》本二一

賈誼新書類纂(明)沈津選

明隆慶元年(1567)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二五

金門子(明)歸有光輯評(明)文震孟參訂

明天啓五年(1625)刊《諸子彙函》本八九

兩翰林纂解賈子折衷彙錦(明)焦竑纂注(明)陳懿典評閲佚名批校

明萬曆間金陵龔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一四九

新鐫新書玄言評苑(明)陸可教選(明)李廷機訂

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二〇七

新書品節二卷(明)陳深撰

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二八五

賈子奇賞四卷(明)陳仁錫評選

明天啓六年(1626)刊《諸子奇賞》本三七一


第七册

新書别解(明)黄澍葉紹泰選

明崇禎十一年(1638)香谷山房刊《漢魏别解》本一

新書(明)張運泰余元熹彙評

清刊《漢魏六十名家》本四七

讀新書叢録(清)洪頤煊撰

清光緒十三年(1887)吳氏醉六堂刊《讀書叢録》本二四三

賈子新書(清)任兆麟述

清嘉慶十五年(1810)遂古堂刊《藝林述記》本二五三

漢賈誼政事疏考補一卷(清)夏炘撰

清同治元年(1862)刊《景紫堂全書》本二七九

賈子平議二卷(清)俞樾撰

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春在堂全書·諸子平議》本三三九

賈子次詁十六卷(卷一至五)(清)王耕心撰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刊本四一七


第八册

賈子次詁十六卷(卷六至十六)(清)王耕心撰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刊本一

讀新書(清)楊琪光撰

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三〇九

賈子新書(清)匡援編輯

民國間抄本《匡劍堂先生遺稿·漢儒理學六種》三一一

新書文粹李寶洤撰

民國六年(191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三二五

評注金門子精華張諤撰

民國十年(1921)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三四七

新書精華陸翔輯注

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三五一

賈子新書斠補二卷劉師培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寧武南氏排印《劉申叔先生遺書》本三六五

賈子新書佚文輯補劉師培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寧武南氏排印《劉申叔先生遺書》本四三七

群書治要引賈子新書校文劉師培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寧武南氏排印《劉申叔先生遺書》本四三九

評注賈子菁華録一卷張之純撰

民國二十八年(193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録》本四五一


第九册

《新語卷》前言 揣松森一

新語二卷(漢)陸賈撰(清)錢謙益跋

明弘治十五年(1502)李廷梧刊本一

陸子一卷(漢)陸賈撰

明萬曆四至五年(1576—1577)南京國子監刊《子彙》本七三

新語二卷(漢)陸賈撰朱希祖批校

明萬曆十年(1582)原一魁刊《兩京遺編》本(原書卷下缺葉四下、五上)一二五

新語二卷(漢)陸賈撰(清)王念曾校並跋

明萬曆間新安程氏刊《漢魏叢書》本一九九

新語二卷(漢)陸賈撰(清)盧文弨批校(清)丁丙跋

明萬曆二十年(1592)刊《廣漢魏叢書》本二七七

新語二卷(漢)陸賈撰(清)莫棠題識

明天啓元年(1621)朱謀臹南州補堂刊本三五五

陸子新語一卷(漢)陸賈撰

明刊《且且庵初箋十六子》本四三三

陸子新語一卷(漢)陸賈撰

明刊《十二子》本五一一


第十册

陸子新語一卷(漢)陸賈撰

明刊《諸子褒異》本一

新語二卷(漢)陸賈撰(清)畢沅跋

清抄本七七

新語二卷(漢)陸賈撰

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明弘治刊本一五一

新語二卷(漢)陸賈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二二五

新語治要(唐)魏徵等節選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

日本天明七年(1787)刊《群書治要》本二七九

新語類纂(明)沈津選

明隆慶元年(1567)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二九七

雲陽子(明)歸有光輯評(明)文震孟參訂

明天啓五年(1625)刊《諸子彙函》本三四一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陸子品彙釋評(明)焦竑校正(明)翁正春參閲

(明)朱之蕃圈點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

品彙釋評》本三八三

陸子折衷彙錦(明)焦竑纂注(明)陳懿典評閲

明萬曆間金陵龔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四〇七

新鐫陸子玄言評苑(明)陸可教選(明)李廷機訂

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四一三

新語(明)張邦翼選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曾炳熙刊《漢魏叢書抄》本四四一

陸賈新語粹言(明)陳繼儒選

明刊《藝林粹言》本四五九

新語品節一卷(明)陳深撰

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四六九

新語奇賞一卷(明)陳仁錫評選

明天啓六年(1626)刊《諸子奇賞》本四九九

陸子(明)陳仁錫評選

明刊《子品金函》本五六一

新語别解(明)黄澍葉紹泰撰

明崇禎十一年(1638)香谷山房刊《漢魏别解》本五七一

新語平議一卷(清)俞樾撰李天根輯録

民國十一年(1922)雙流李氏念劬堂刊《諸子平議補録》本五九三

讀新語(清)楊琪光撰

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六〇七

新語札迻(清)孫詒讓撰

清光緒二十年(1894)刊《札迻》本六一一

新語文粹一卷李寶洤撰

民國六年(191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六一七

評注雲陽子精華張諤撰

民國十年(1921)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六三一

新語證略黄頌銘輯

民國十一年(1922)排印《種茂園雜俎》本六三五

陸賈新語提要辨證余嘉錫撰

民國十八年(1929)章士釗編《甲寅》第一卷第四十三期六五七

陸賈新語考胡適撰

民國十九年(1930)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四卷第一期六六五

陸賈新語考證羅根澤撰

民國十九年(1930)北平圖書館編《學文》創刊號六六九

新語治要張文治撰

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六七七

新語精華陸翔輯注

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六八一

讀陸賈新語張傑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光華大學編《光華大學半月刊》第五卷第二期六八五

内页欣赏

『相关阅读』

时光刻度·年度书单 | 2023,我们整理影印了这些古籍!

新书 | 子藏·儒家部·春秋繁露卷(全十四册)

新书 | 子藏·综合编(全五十册)

新书 | 子藏·杂家部·阴符经卷(全七册)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大项目编辑室

供稿 | 司领超   编辑 | 王自晨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