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花1000万吃一顿饭!网友却称赞“做得好”,背后的原因令人心酸...
有爱的地方,就有温暖。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繁华的香港,有120多万人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之下,约占香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香港人多地少、物价贵,很多人无法支撑高房价而选择“蜗居”。
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生活更加艰难。有病不敢就医,最发愁的是一日三餐。
比如深水埗捡纸皮的赵婆婆,80岁高龄,却每天6点准时上街捡纸皮,一捡就是14个小时。不敢松懈,因为手停口停,无依无靠。
有时,饿了就翻垃圾桶。这个面包已经发霉了,但赵婆婆挖掉发霉部分,照样咽下。
比如,65岁退休的罗伯,找了一份刷马桶的工作,早上4点出门,晚上7点下班,一刷就是13个小时。只为一日三餐能饱肚。
不敢想象,假如突然有个病痛,或者年纪更大,干不动了,赵婆婆和罗伯的生活,何以为继。
有些人三餐不继,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上,但在城市另一边,却是极其严重的食物浪费。在香港,每天有3600吨的厨余垃圾,被扔到堆填区。
贫富差距是香港、整个社会,甚至于这个世界都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甘于做旁观者,想出了既不浪费食物,又能解决饥饿问题的方法,“惜食堂”就这样诞生了。
惜食堂创立于于2011年,宗旨为“停止浪费、 解决飢饿、以爱相连”。致力向本地饮食界回收仍可安全食用之剩余食物,通过严格的食物安检程序,再经中央厨房烹煮成营养均衡的热饭餐,最后由物流团队免费派发给社会上需要食物援助的人士。
减少食物浪费,协助解决飢饿问题,协助纾解贫穷问题,教育下一代珍惜食物。这是是惜食堂的工作目标。
惜食堂还被称为“香港奇迹”,这是因为惜食堂的食材来源很特别。他们使用的食材是“剩菜剩饭”。
比如超市快到保质期的食物,酒店、快餐店剩余的熟食,菜市场因不新鲜而不能销售的蔬菜,面包房当天没卖出去的面包等,都是惜食堂的重要的食材。
惜食堂的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城市之中,收集着可以安全食用的剩余食物。
厨师会根据每天提供的食物包,随机应变,均衡搭配,营养配制,制作出可口的饭菜。再将这些食物分发给需要的人。其中有七成是分发给无依无靠,三餐不继的老人们。
惜食堂的厨师勇哥,是食堂的顶梁柱。每天做完午餐和晚餐的其余时间,就是等待同事收集来的食材。根据收到的食材构思第二天的菜单。
由于老人有很多食材是无法吃的,所以在选材和烹饪方式上更加谨慎。米饭和菜一定要软,少盐、少油、清淡、忌辛辣。
勇哥说:“对待食物不能有半点松懈,因为对食物就是对人,做得好不好大家一吃就能吃出来。”
认真工作实属不易,坚持始终如一更是难得。正是这种坚持和善良会感染更多的人。
很多热心群众和机构主动联系他们,为他们提供食材,也有很多人报名参加义务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开展社区外展食物援助服务,为长期病患、行动不便及独居隐蔽在家的老人,送上问候与关怀。
张学友、王祖蓝、李亚男、谢霆锋,都为他们免费宣传过,黄子华还自费为他们拍摄宣传片。
李嘉诚得知后也亲自莅临食堂,在参观了惜食堂后,不仅与老人们一起享受了“剩菜饭”,还当即捐赠了1000万用来支持惜食堂,希望惜食堂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住在老人中心的老人,每天也会到厨房帮忙,她们说她们吃的饭是惜食堂提供的,就想趁着还能动,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陈阿婆是独居老人,她很喜欢每天步行半小时到食堂吃饭。她吃完饭后拉着义工的手说:“这里的一顿饭等于家里的三顿饭,以后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老人们都知道菜的来源,但大家一点都不介意:“我不觉得这是剩菜,如果让我们自己来做饭,都不及这里的好。”
这些问候和笑容,无疑是对惜食堂最高的评价。
惜食堂从开始的不到20人到现在上千人,从每天的20份到现在每天6000多份,涵盖了香港五大贫民区,这7年里共计服务了3万多人,回收食物4800吨,每天到惜食堂就餐的老长超过300人次。
透过不少义工的帮忙,惜食堂除了每日提供两餐的堂食热饭餐服务之外,还定期举办季度生日会、节庆性的庆祝活动以及不同类型的兴趣班,为老人的生活增添姿彩。
这种方式不仅不浪费食物,还将食物有效利用起来,做了更有意义的事。
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不仅正常运行了七年,而且队伍的不断壮大,这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和热心人的支持。
惜食堂还会定期去学校、企业举办“缘惜学堂”的活动,通过多元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食物浪费、环保、饥饿等问题,启发人们珍惜食物,减少食物浪费。
现在,惜食堂每天平均回收5吨仍可食用的剩余食物,并每天制作超过8,000份营养均衡的热饭餐及食物包,免费派发予社会上有需要食物援助的人士。
世道变好,
是从人人都愿意付出一份爱开始的。
有善良的地方,就有光和希望。
—— END ——
编辑/原原
投稿及合作邮箱:info@51lsll.com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