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大学黎书华团队: 操作简单易于放大, 碱介导 C−B 键活化重要拓展

黎书华教授团队 RSC英国皇家化学会 2024-04-18


研究背景

有机硼酸酯的 C−B 键的活化是其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的重要基元反应之一。其中,碱介导的 C−B 键活化已成为有机硼酸酯参与构建碳-碳(或碳-杂原子)键的重要策略。

通过与合适的碱络合(形成路易斯酸-碱复合物),有机硼试剂可与过渡金属发生转金属化反应产生金属-碳中间体或经过单电子转移(SET)过程生成碳自由基,进而发生后续的偶联反应。此外,碱-硼路易斯酸碱复合物还可发生可逆的 C−B 键解离反应,形成瞬态的碳负离子中间体,该中间体可被与亲电试剂捕获,形成 C−C 或 C−X 键。

后者无需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绿色、可持续性等优势,但其局限性在于通常需要使用超强碱(或较高的温度)来实现 C−B 键的解离。

文章简介

近日,南京大学黎书华教授团队研究了碱诱导的苄基硼酸酯的活化反应机制及其在芳基烯烃双官能团化(烯烃芳硅基/硼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核磁共振光谱(NMR)分析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索了 tBuOK 在溶液相中对苄基硼酸酯存在形式的影响(Figure 1)。

Figure 1 碱介导的苄基硼酸酯的 C-B 键活化及其在快速构建 β-硅基(或硼基)取代的 1,1-二芳基烷烃中的应用

  • 研究结果表明,仅需使用 2.0 当量 tBuOK 就可以完全诱导苄基硼酸酯中的 C-B 键解离,生成游离的苄基钾物种。

  • 基于机理研究,通过结合碱诱导的芳香烯烃的硅硼化(或二硼化)反应与各种亲核反应取代,实现了 β-硅基/硼基取代的 1,1-二芳基类化合物的快速构建。

  • 进一步,基于机器学习的反应组合空间筛选,发现该反应模式的涉及亲电体试剂的类型可以推广到具有挑战性的芳香杂环。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克级规模的放大,并可用于药物相关的分子的结构后修饰,合成包含具有潜在生物活性 1,1-二芳基药效团的分子。相关成果以“Base-Mediated C-B Bond Activation of Benzylic Boronate for the Rapid Construction of β-Silyl/Boryl Functionalized 1,1-Diarylalkanes from Aromatic Alkenes”(《碱介导的苄基硼酸酯的 C−B 键活化及其在快速构建 β-硅基(或硼基)1,1-二芳基烷烃中的应用》)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Chemical Science 上。

论文信息

  • Base-Mediated C-B Bond Activation of Benzylic Boronate for the Rapid Construction of β-Silyl/Boryl Functionalized 1,1-Diarylalkanes from Aromatic Alkenes

    Liuzhou Gao, Xinyi Liang, Linke He, Guoao Li, Shengda Chen, Jia Cao, Jing Ma, Guoqiang Wang* (王国强,南京大学), Shuhua Li*(黎书华,南京大学)

    Chem. Sci., 2023, 14, 11881-11889
    https://doi.org/10.1039/D3SC03666A

作者简介

高留州 博士南京大学/扬州大学

本文第一作者,高留州,南京大学/扬州大学。2020 年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20-2023 年以专职科研身份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继续研究。2023 年起以“青年百人”身份被引进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基金资助。主要从事理论计算驱动新反应设计及化学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新的研究范式,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1)理论计算设计了基于硼自由基的交叉偶联反应,并将其用于重要的吡啶衍生物的构建中;2)不饱和烃的选择性双官能团化反应;2)有机碱介导的脱硼转化反应等。近五年来,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 Angew. Chem., Chem. Sci., ACS-Catal.; Org. Lett.; Chem. Comm. 等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12 篇。






王国强 副教授南京大学
本文通讯作者,王国强,南京大学副教授。2016 年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16-2019 年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2020 年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 年起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曾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基金资助。主要从事理论计算驱动反应设计、人工智能辅助的化学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1)理论计算设计了“双路易碱协同均裂 B-B 键”的活化新模式,并将其应用于一些 C-C, C-B 等自由基偶联新反应;2)自动化化学反应路径搜索,用于硼路易斯酸催化不饱和烃反应方向与反应产物的精准调控。近五年来,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在 JACS, Angew. Chem., Nat. Commum., Chem. Sci., ACS Catal. 等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20 篇。





黎书华 教授南京大学

本文通讯作者,黎书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0 年结束美国的博士后研究、任职南京大学,2006 年获得国家杰青资助,2009 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 年入选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2019 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致力于复杂体系的量子化学方法发展和化学反应的计算设计研究,在催化反应机理与计算指导的反应设计、线性标度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多参考电子相关方法等领域开展了原创性、系统性的研究。2019 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以通讯作者在 JACS、 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hem. Sci. 等期刊发表论文 200 余篇,应邀为 Acc. Chem. Res.、WIREs Comput. Mol. Sci. 等撰写综述。

课题组主页:
https://itcc.nju.edu.cn/~shuhua/index_cn.html

相关期刊


rsc.li/chemical-science

Chem. Sci.

2-年影响因子*8.4
5-年影响因子*8.6
最高 JCR 分区*Q1化学-综合
CiteScore 分15.2
中位一审周期34 


Chemical Science是涵盖化学科学各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期刊,也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不仅要在相应的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应能引起化学科学其它领域的读者的广泛兴趣。所发表的论文应包含重大进展、概念上的创新与进步或者是对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发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催化、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能源与环境化学等。作为一本钻石开放获取的期刊,读者可以免费获取所发表论文的全文,同时从该刊的论文版面费由英国皇家化学会承担,论文作者无需付费。

Editor-in-Chief

  • Andrew Cooper
    🇬🇧 利物浦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Vincent Artero
    🇫🇷 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 Luis M. Campos
    🇺🇸 哥伦比亚大学

  • Michelle Chang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Lin Chen
    🇺🇸 西北大学

  • Graeme Day
    🇬🇧 南安普敦大学

  • Serena DeBeer
    🇩🇪 马普化学能转化研究所

  • Mircea Dincă
    🇺🇸 麻省理工学院

  • François Gabbaï
    🇺🇸 德克萨斯 A&M 大学

  • Subi George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级科学研究中心

  • Ryan Gilmour
    🇩🇪 明斯特大学

  • Stephen Goldup
    🇬🇧 南安普敦大学

  • Jinlong Gong (巩金龙)
    🇨🇳 天津大学

  • Zaiping Guo (郭再萍)
    🇦🇺 阿德莱德大学

  • Christopher A Hunter
    🇬🇧 剑桥大学

  • Malika Jeffries-EL
    🇺🇸 波士顿大学

  • Ning Jiao (焦宁)
    🇨🇳 北京大学

  • Tanja Junkers
    🇦🇺 莫纳什大学

  • Hemamala Karunadasa
    🇺🇸 斯坦福大学

  • Maja Köhn
    🇩🇪 弗莱堡大学

  • Yi-Tao Long (龙亿涛)
    🇨🇳 南京大学

  • James K McCusker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Thomas J Meade
    🇺🇸 西北大学

  • Paolo Melchiorre
    🇮🇹 博洛尼亚大学

  • Gabriel Merino
    🇲🇽 墨西哥国家理工学院科研和高级研究中心

  • Carsten Schultz
    🇺🇸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

  • Dmitri Talapin
    🇺🇸 芝加哥大学

  • Toshiharu Teranishi
    🇯🇵 京都大学

  • Andrei Yudin
    🇨🇦 多伦多大学

* 2022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3)

 CiteScore 2022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