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在食品监管执法人员眼里是这样的
本人从事食品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时间不到2年,负责12331这一块。以前在工商部门工作,多少了解一些。最开始的职业打假人主要针对的是产品质量、过期这一块,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比较精通,对规范市场不得不说,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现在不敢说所有,但是大部分都是属于大家来找茬级别的。
我接触到的职业打假人,虽然我接待都是客客气气,说要书面回复就给书面回复,面子给足你,我不想惹行政复议,但是实话说,大部分职业打假人的投诉浪费国家钱财,浪费大把基层执法人员的精力,我列举几个具体的事实供大家讨论。
1、网购土特产,这一块是投诉比较多的,大批职业打假人盯上了这块,连他们淘宝搜索的关键词都带“土特产”了。事实上,淘宝个人卖家,农村卖家销售土特产不少,比如糍粑,比如酱腌菜,腊八豆之类等,网页很明显的说明是自家土特产,母亲亲手制作,使用自家的黄豆之类。食品到手后非要举报说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且没有生产许可证是无证生产。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卖自家腊八豆,2个月接到不同地域的5个职业打假人的6个投诉。雷同的还有卖自家的糍粑的。
2、名称标识不规范的,个别个体户级别的小作坊、家庭小厂,在配料表上标注不规范,如白砂糖标注为白糖。
3、这个是比较有争议的,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所谓海外代购,网络上销售的奶粉或者保健品无中文标签标识,这个的确有问题,不安全,存在假货的可能。但是卖家在网页显著位置声明“海外代购直接发货,无中文标签标识,如不接受,请勿购买”的情况下,分几批次大量购买囤货后再投诉索要10倍赔偿,这个就有些过分了。
4、最近的新趋势,组团刷线下。曾经,职业打假人多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话投诉。最近职业打假人开始组团线下打假,直接组团去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如某超市卖的鱼干,实际上大包装保质期为1年,拆散使用超市塑封包装后粘贴超市打印标签时,工作人员太大意,保质期定在3天。这个是超市的错误,无可争议应该处理。3个职业打假人一起购买了7份鱼干,有7份发票,然后一起来局机关投诉,要做3个受理登记表。在今年前10个月都没有这种事的情况下,最近1个月,出现了数批次,每个批次2-4人,全部都是组团反复购买一款产品,累积数量后一起去执法机关进行投诉,并且要求商家退货并10倍赔偿。
我这里还算好,据临近市的同行表示,有个职业打假人使用了25个不同身份的电话投诉同一事件,执法人员明知是同一人的情况下,还不得不分25次受理,并且向25个号码分别打电话进行结果回复。这还没完,如果牵扯到后续法院起诉索赔,也许他们还不得不做上25份书面回复以提供给申诉人作为起诉证据。这些事导致基层执法人员浪费了大把精力去做没意义的事,大把的时间本该用来做巡查监管被浪费掉。
职业打假初衷且不说,就算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也无妨,实实在在起到了净化市场的,那值得点个赞。这种不以维护食品安全为责任,实际上也没有对食品安全起的什么作用,整天玩大家来找茬。甚至还有职业打假人别说按照法律规定2个月的处理期限,他就投诉时口头要求执法单位7天给他结果。给不出来然后就去区政府,市局,省局,甚至国家局网站全都留言投诉说监管单位不作为。然后上级发函,我们还不得不向各上级写书面回复,说明受理经过,查办现状等等。感觉有些职业打假人完全是把行政执法单位当成了免费的打手再用,如何让人尊敬?
来源:食品论坛
食药法苑
食药企业及监管者的资讯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