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打假51次、金额超1000万!“职业打假”新动向来了
点击关注我!
各种法规资料尽在法苑
....
前不久,在杭州警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一起关于以“职业打假人”之名恶意敲诈勒索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也许你看到这个金额很吃惊,但其背后事情更让人为之一惊!
打假不断,
超市领导吃不消,主动辞职?
据了解,5月19日杭州下城区某超市售后负责人张先生接到一名20多岁男性消费者带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来超市“维权”走到一货柜前,找出一包过期笋干。该消费者出示购物小票,表示自己昨天在这里买了包已过期的笋干,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将对此调查处理。随后,该消费者找到张先生谈判,超市支付了3000元赔偿金,双方和解。
其实,超市售后负责人和他们打交道不止一次了,自称“职业打假人”,总能找出超市里的问题商品,:小吃里有头发,有些没生产日期,有些直接过期......然后要求超市给数百到上千的赔偿。然后要求超市给予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金额的赔偿,有时超市实在受不了了,就会让他们联系供货商赔偿。
不仅如此,这批“职业打假人”还隔三岔五地向超市索要烟酒和红包,如果不答应,对方就会每天上门来“维权”,并且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为了“息事宁人”,张先生和同事们只能每次给予适当赔偿,或者让这些人找问题商品的供货商赔偿。
张先生有时会想起自己的一位前同事。那位同事离职前,在一次饭局上透露了自己的遭遇:一整年时间里,每个月都会被“索赔”掉四五千块,有一个月甚至自己掏了一万块钱!同事有一次实在没钱了,对方直接举报,最终被相关部门罚了五万!
也就是说,这位前同事一年的工资基本都交给这群“打假人士”,不辞职谁还活得下去!
一年“被索赔”多达51次,
超市老板不堪其扰终报警
和张先生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杭州某大型超市各大连锁店的供货商陈先生,他说自己2017年开始被这伙人盯上后就噩梦不断,4年下来赔了将近20万元,仅2019年一年被迫索赔就多达51次,涉及金额5万余元。
2019年底,对方还来电声称其老板开了家足浴店,要求陈先生去“恭喜一下”。因为怕影响自己在全市各大超市的声誉,再加上对方打着“维权”的名义,自己也没有办法。
直到最近一次,对方拿着一件商品在A超市索赔,而这批商品明明只对B超市供了货。4月中旬,陈先生这才鼓起勇气报了案。
30多天警方一锅端掉伪打假人老巢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专案组发现,杭州市及周边竟有20余家大型连锁超市和数家食品厂都遭遇过这伙人“打假”,其中不乏世纪联华、大润发等知名连锁品牌。
杭州市下城区公安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全面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终于将零星线索串联成强有力的证据。
5月28日上午,杭州下城警方调集80余名警力实施集中抓捕,在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建国北路该犯罪团伙的聚集点内,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现场起获大量用于作案的问题商品,电脑1台、手机20余部、汽车5辆,并搜查出大量账本、工资表、公章等书证、物证,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
变了味的打假,手段不断创新,
超市人怎么避免?
尽管国家一再禁止,但一直备受争议的职业打假人依然游走于各大小商场超市,寻找各种问题,打假牟利,获取不义之财。而且,针对新政策的出台,他们也在不断探索,寻找突破口,与以往对比,又有了新的打假动向:
1、
专找“问题食品”下手
以前“职业打假人”购买的商品种类比较广泛,包括皮包、手表、服装等。但现在基本上是专找“问题食品”下手。“职业打假人”觉得找“问题食品”下手获利更多,速度更快,于是逐渐都把目光瞄准了食品,如过期食品。
2、
一次性购物额明显增大
过去更多的是分单购买,按一单最低1000元索赔,现在一买就是上千元甚至数千元,索赔额也因此非常大,处理起来难度也相对要大一些。
3、
公司化管理、专业性强
以往单打独斗,现在抱团成立公司,或成立联盟,全国活动,信息共享,一旦确定商品有问题,会在全国各地同时下手,以索赔获取利益。
4、
商场、超市是重要目标
市场上商品五花八门,即使发现了问题商品,到哪家去买?向哪家索赔?在“职业打假人”看来,这也是很有讲究的。超市越大,越容易获得利益,个体户除了获得赔偿难外,甚至会 有挨揍的可以,这种案例非常多,甚至有可能引起诸如北京、萧山、深圳等个体联合请愿的大事件出来,得不偿失。
既然如此,那超市如何避免打假人员光顾呢?当然,打铁还需要自身硬,苍蝇不会叮无缝的鸡蛋,只有超市经营者自身重视常见问题,才能减少打假人钻空子:
1、最基本的持证经营、进货索票索证;
2、自身保质期及商品质量管理;
3、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反映相关问题;
4、自身知法懂法守法;
5、正确适当合法的手段对付职业打假人。
大家都不否认打假人在食品安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国家行政立法,推动了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在生产经营的守法敬法。还是那句话,作为市场监督手段,打假并没有错,只是不要让打假变了味。
而作为职业打假人,也要看到国家法律法规也会越来越完善,钻空子的机会越来越少,去监督行业发展,而不是敲诈勒索!
综合于浙江法制报、央视新闻客户端、钱江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