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刚: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开辟新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狄更斯《双城记》
对于21世纪初的中国学者而言,大部分都是在国内打好基础,然后出国深造并就业,俗称“东成西就”。这一部分“东成西就”的学者们在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科学理念技术之后,愈发关怀、关注国内发展现状,于是纷纷走回国门,渴望带来一些改变,然而事情却往往不如想象般美好,单纯的师夷长技常常遭遇水土不服,他们也只能不停地摸索着中国式发展道路。
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国内滞后现状观念;
国际成熟发展模式,国内庞杂体制限制;
国际激烈竞争环境,国内一片乱象丛生;
……
差距越大,挑战越大,同时意味着空间也越大,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于他们而言,都似一场“双城”考验。
纵刚
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CEO
上海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客座研究员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家组成员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专家组成员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 战略生物资源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国际、国内实战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上海市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许可经理、和国际技术许可高级管理人员协会(LESI)官产学研交易委员会副主席,曾亲自完成过数百笔专利技术许可转让以及合作研发的交易,并曾分别于美国和中国在高科技和生物技术创业方面创立了数家新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已在NASDAQ上市。
教育背景: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学士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分校生物医学研究生院生物化学硕士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商学院创业与营销企业管理硕士(MBA)
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健康经济学、管理及生命科学博士研究生
栉风沐雨勇奋进,砥砺前行谱新章。
1990年,纵刚放弃国内大学教师职位,前往美国攻读生物化学博士,继续科研的道路。在读博期间,利用美国大学优质的职业咨询服务,通过职业测评,他明确了律师和商业管理是最合适他的职业方向,由于他从事癌症研究多年,因此在攻读MBA之后他便开始做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管理。在这个工作期间,他接触了两个中国自主研发的国际一流科研成果在国外得到转化却没有获得应得收益的案例,眼看着这么好的项目白白失掉上亿美元的收益或者被国外公司雪藏,纵刚不禁扼腕叹息。
2002年,中科院找到纵刚,请他帮忙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一个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需要科学、法律和商业的复合背景,通常是以理工科博士或硕士为起点,然后加上商业或法律方面的高级学位,还需要3-5年的工作积累来培养其法律和商业判断力,才能应对技术转移工作中的各种任务。但是由于没有好的机制,这些人才一培养出来了就被跨国公司挖走,纵刚感到尤为可惜。“中国事业单位体制内的工资根本无法与外企的高薪竞争。”为了留住人才,纵刚向中科院建议实行特别机制,让他们的工资结构和事业单位不挂钩,并且留出许可转让交易收益的10%用于激励奖励技术转移工作人员。
左右滑动,依次为:
1、国家知识产权局甘邵宁副局长到盛知华调研;
2、上海市市政府讲座;
3、上海市赵雯副市长到盛知华调研;
4、上海市周波副市长到盛知华调研.
2007年初,纵刚下定决心,接受了上海生科院的邀请,准备豁出去三年,亲自回国带团队,希望做出一个成功模式,在中国展示和推广如何专业化地做知识产权管理,如何把高价值专利和交易做出来,不再像以前那样吃大亏,在建立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同时,也能挽救一些好成果的专利,并做出一些有示范意义的成果转化交易。
“我回到中国后,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国内的专利质量太差。如果你仔细看一下中国的专利申请,就会发现它们通常只有短短几页,大部分只保护了实施例,权利要求范围非常窄,其实这样的专利基本上都毫无价值!”因此,纵刚创建的上海生科院知产中心首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并完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专业化管理体系,为创新成果获得高价值专利,这为中心以后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春风激荡来时路,正是潮起扬帆时。
如今,三年期限早已过去,显然纵刚没有像预期一样在完成自己的短期计划后回美,非但没有抽身而退,反而在国内深深扎根。“我上了这条船,并且还是掌舵人,自然无法抽身离开,而且中国形势变化很快,如今中国的专利和成果转化现状甚至比当年更加严峻。就拿北大来说,回国之前,北大每年的专利申请还只有200个左右,那时只要20个人就能管理好了,但由于国内政策导致专利数量非理性激增,现在北大每年的的专利申请已经高达1200多个了,要从这么多专利里沙里淘金,工作量和难度大大地增加了,现在需要几十上百人才能管理好,因此目前对更加大量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
“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靠创新,创新才能真正带动经济发展点”,纵刚举例说到,“以前我国的DVD产业许可别国的专利,然后自己盖工厂、雇工人、污染环境,最后卖一台DVD得到10美元利润,但其中我们只能挣到1美元,9美元都要交给别国作为专利许可费和销售额提成。未来,有了大量创新后,我们的专利同样也能够做到从别国收取大笔的专利许可费和销售额提成。”
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但因质量差却不能保护好科研成果,因此管理好知识产权迫在眉睫,对国家发展极端重要。“未来科研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但如果始终管不好知识产权的话,很多成果就无法被转化,钱同样赚不着,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本来可以通过转化带动经济发展,或者在国外转化有大笔的钱回到国内,但很多有商业前景的科研成果都被浪费了”,纵刚不禁愁眉紧锁。
基于这样的忧虑,纵刚2010年在上海生科院知产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盛知华,希望能为中国更多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专业化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移服务。成立至今,盛知华已完成20多项技术转移交易,合同金额超过12亿元,其商业运作模式也被收录至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
纵刚认为盛知华的成功取决于找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将势必迎来巨大变化,对盛知华来说重要的是要做好定位以应对和把握这种变化,借势乘风而上。
左右滑动,依次为:
1~2:盛知华青岛团建照片;
3~5:纵刚个人照片.
假设中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可能……
假如能找到一种中国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或许……
假如我能带出一批人才,人才滚雪球一样增长,那么……
对于目前中国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纵刚有很多想法,并且一直在实践、在改变。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种心情用来形容他的堪忧再恰当不过,但正如他本人所说,他已经亲自上船掌舵,扬帆起航,就必须找到光明的彼岸。
只不过,如今他奋斗的身影不再孤单,他背后梯队式成长的团队正在逐渐壮大,未来中国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管理领域势必迎来颠覆式变革。
- End -
新浪医药特别推出“医药人物系列”专题策划,我们通过网页、微信、微博、H5等方式整合传播,欢迎医药精英踊跃报名,将您或您身边医药人的故事分享给我们。
详询:请致电010-61934050-818,或邮件发送至editor@med.sina.com;也可以关注新浪医药微信公众号(sinayiyao),后台回复“人物”查看往期精选案例。
特别鸣谢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
一更多精彩一
REVIEW
◆◆往期回顾(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