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全国十分之一脊椎动物安家北京

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目前,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已达79处,占全市面积的20%,为608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088种高等植物提供栖息地。这些数据是昨天召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介绍的。

陆生野生动物增至608种

约1.3亿年前,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山水相依的北京湾。如今,土地面积占全国0.17%首都北京,生长着全国约1/10的脊椎动物和1/3的鸟类。

北京常见冬候鸟——棕头鸦雀
北京常见留鸟——翠鸟

灰冠鹟莺(图片来源于网络)


紫背椋鸟(图片来源于网络)

黑胸鸫(图片来源于网络)

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沙海江介绍,目前,全市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08种,其中12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发现高等植物2088种,其中15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迁地保护方面,国家植物园共搜集来自世界各地的1万余种植物,温室内搜集了近5000种。

小假鬼伞
水毛茛

过去两年,本市野生动物增加了12种,全部为鸟类。监测显示,有515种鸟在本市久居或暂留,数量在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

城市建成区优势鸟种——珠颈斑鸠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鉴海防介绍了“鸟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传统的鸟类监测手段成本高、效率低,高度依赖专业人员。”鉴海防现场展示了怀柔水库监测点的影像:500米开外的小岛上,每一只鸟都能被自动识别出来。“系统还能通过声纹识别鸟类,并做鸟类的异常行为分析,发送给管理部门。”目前,这套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在翠湖、麋鹿苑、怀柔水库、百望山、十渡等地应用。

共划建135处自然带

根据规划,本市确定了“两山五河九区十道多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

黄鼬

山区的自然保护地庇护着全市九成以上的野生动植物。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处处长周彩贤介绍,本市共划定5类79处自然保护地,约占市域面积的20%。以研讨会的举办地——麋鹿苑及南海子周边为例,仅2022年就监测到3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如白鹤、白尾海雕等。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点杓兰

繁华的城区也有人与动植物和睦比邻的空间。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生态林等区域,本市已划建135处自然带,促进人工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房山十渡地区的黑鹳

麋鹿

“目前,全市的生态系统联通骨架基本形成。”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6%,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2万余公顷。百万亩造林工程中共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120万余株,营建295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491处小微湿地。眼下,本市正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的相关规划,将进一步加强重点保护物种的恢复和生物廊道连通。

观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要牺牲经济发展。”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罗颖在研讨会上说,“恰恰相反,富饶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沙海江介绍,本市正积极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机制,繁荣“观鸟经济”,开发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市园林绿化局已相继推出了北海公园、房山十渡、野鸭湖等45处观鸟点。密云以“观鸟”为特色建设全域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开发新兴观鸟旅游线路;房山完善观鸟设施,把十渡地区打造成为本市首个“观鸟小镇”。

下一步,本市将坚持规划先行,推进“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同时,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持续开展监测,提升保护和管理水平。

 带你一图读懂 

来源:北京日报,图片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供

三步点亮“星标” 精彩内容不错过!



● “AI孙燕姿”火速出道!AI歌手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 评论 | 宽容失败的体系性氛围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助力

● 拆了我家承重墙,邻居家会发生什么?

● 首个人类便便制成的药上市,粪便胶囊如何取之于肠用之于肠?


“北京科技报”视频号来啦!
我们在等你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北京科技报”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