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这五年 | 一流师资引领一流学科——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工作纪实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以领军人才和团队建设为重点,实施师资队伍优化工程;以信息特色和优势为牵引,实施学科建设筑峰工程。五年过去了,学校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支点”之一。校党委书记刘陈说:“信息学科的建设尤其需要高层次人才。南邮要集中全校的力量,学科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就搭配、引进什么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科研积累和国际影响,为学校凝练科研方向,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做出原创性科研成果,推动若干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南邮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两个优先”,累计投入2亿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推进“四大工程”,按照扩张总量、提升质量、盘活存量、激发能量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师资补充、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和创新团队培育,师资队伍得到大幅优化,成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从而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校成立教师工作部,出台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建设教师师德档案,开展“师德师风十大感动瞬间”、“三育人”等评选活动,一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制定《新任主讲教师资格审核试行办法》《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工作管理规定(修订)》《南京邮电大学关于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遴选及管理规定》,在制度上保障教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制定出台了《南京邮电大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推动班主任育人工程,发挥专任教师在大学生学业指导、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拟定《南京邮电大学辅导员培养培育方案》,提升辅导员业务技能水平。宣传部在《南京邮电大学报》、官微、官博等平台刊登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并借助校外媒体宣传教师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各学院纷纷开展教风建设,培养教师师德师风,组织教师交流研讨,提升教学水平。
“高门槛”选才用才,让高端人才成为引才育才的源头活水。五年来,南邮引进了一批学术起点高、影响大的高端人才,包括国内外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6人,他们在南邮形成高峰人才的集聚效应,不仅为南邮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和学科上的空白,还形成了20余个高端创新团队,支撑学校走出一条引进高端人才、突破发展瓶颈的特色兴校之路。
我校引进的德国洪堡学者王永进不仅牵线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格林贝格尔教授加盟我校,还吸引了曹自平、杜关祥、胡芳仁、桂冠等优秀青年学者陆续来到南邮。有了大师的引领和高层次人才的参与,王永进团队在同质集成光电子芯片领域连续取得突破,站到了世界前沿。
我校引进的王琴教授师从著名量子光学专家郭光灿院士,因为爱徒的原因,郭院士与南邮开展了密切的学术交流。2018年9月,王琴团队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发表文章,首次利用参量下转换光源实现了被动式诱骗态量子数字签名,创造了当前量子数字签名实验的最新记录。该成果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等多位专家的技术支持。
我校王琴教授团队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发表量子数字签名最新研究成果
我校引进的普勇教授曾在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工作,现任学校理学院副院长,来校一年即获评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
高端人才国际化的理念、知识、经历和视野对学校和他们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具有直接影响,陈国良院士、黄维院士、尹浩院士、郭光灿院士以及柔性引进的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两院院士等海内外学术大师都成为南邮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核心。
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引培并举,让人才留下来、“冒”出来。五年来,学校补充高水平师资427人;设立“1311人才计划”,加大对优秀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支持力度;培育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18人;首次入选国家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学校在引进高端人才时与学校的学科布局进行“链接”,重点考察其与学科发展的契合度和在团队中能否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由校长挂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导小组,主动帮助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科研经费、场地、人员等问题,方便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对于本土人才,学校通过“1311人才计划”等途径加以培育。因此,由学校人才政策、教育环境、仪器设备、科研团队和文化氛围等构筑而成的软环境适宜人才的发展,引进人才留得住,本土人才冒得出,团队建设也卓有成效。
现任先进技术研究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的岳东教授也是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吸收引进人才、融合本土人才、培养研究生,岳东带领他的团队在网络化控制,智能电网优化控制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篇论文获“2016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岳东教授新近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肖甫教授则是本土人才中的佼佼者。他2007年入职南邮,2014年7月破格晋升教授,同年获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国自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2016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18年获第16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其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江苏省、中国电子学会等奖项。
依托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建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团队建设成就斐然,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高级技术职务比例达71%,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近五年来,黄维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团队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10余项,科研经费超1.7亿元,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在《自然》及《自然》子刊发表多篇论文。团队中的赵强教授是我校自主培养产生的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范曲立、赖文勇、解令海三位教授获评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自然•通讯》发表我校黄维院士、赵强教授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南邮的这五年,就是努力成为高水平师资强力磁石的五年;而南邮,也正在成为高端人才追求卓越、青年学者成长成才的热土。
强特色,保优势,逐梦世界一流学科
杨震校长说:“在国家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特别是做好学科建设战略布局。”2017年9月21日,我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建设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实现了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2014年,化学学科、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实现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四年来,ESI学科排名进步显著,材料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6‰,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6‰,学校进入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百强。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以学科建设引领学校事业发展。通过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开展“双一流”建设,学校逐渐形成“一流引领、厚植主干、强化基础、培育交叉,构建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学科体系”的学科发展思路。
大力彰显学科特色。2013年,学校召开学科建设大会,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思路,贯彻“一体两翼、协调发展”战略。近五年来,学校深入实施“一体两翼、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战略,召开“高水平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研讨会,成立“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完成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申报书,召开一流学科建设国际研讨会,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通过实施“1357+X”学科发展战略,学校以“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核心,整合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优势特色学科,形成信息材料、器件、系统、网络、应用“五位一体”的学科布局,设立光电子学与量子信息技术、射频器件与集成电路、智能系统与复杂网络、微波毫米波技术与天线、有机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物联网与无线通信等7个学科方向,辐射带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X个新兴交叉学科,构建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学科体系。
“信息与通信工程”与“有机光电子学”以优秀成绩通过省优势学科一期建设项目验收,并获得二期立项滚动资助;“智能电网与控制技术”新增为省重点序列学科;获批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2个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6个学科进入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其中通信工程的国际排名位次区间为51-75;完成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各专项任务年度报告书并通过绩效评估;2个省优势学科和1个省重点序列学科均以标志性成果认定方式通过二期建设项目验收;3个学科进入第三期省优势学科拟立项建设学科;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等级为B+。
在构建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的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电子信息材料、器件、系统、网络到应用完整的学科布局。
推进信息文科建设。学科建设水平体现学校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优势学科的突破,也需要其他学科的爬升,既要推动优势学科向一流学科迈进,也要大力扶持薄弱学科。为此,学校从2014年起开始大力推进信息文科的学科建设。
2015年1月,学校确定信息产业创新与安全管理、教育信息与工程、信息经济、信息化与公共治理、ICT技术与服务贸易翻译、信息社会的安全与治理、信息艺术设计、智慧城乡规划等8项信息文科建设工程项目,配套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拨付信息文科建设工程专项经费190万元。2016年,学校组织开展信息文科建设工程立项项目中期检查,推进信息文科建设,同年,学校首次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中获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近年来,学校以应用功能作为文科建设发展的方向,促进文科与信息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组织实施信息文科建设工程,凝练信息文科的学科研究方向,组建学科团队,构建学科平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促进信息文科快速发展。
学校承办了“人口与城市发展”学术论坛、“人口与共享发展”高峰论坛、首届人口发展战略研讨会等高端学术活动。人口学研究依托学校的信息学科优势,结合实践需要,产出一系列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学校还承担了农工党重大课题“农工党中央对口云南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研究”,课题组撰写的调研简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领导批示。
“人口与城市发展”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
首届人口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我校还成立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发起成立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承办第二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我校的大运河研究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人口学科优势,对京杭大运河开展了全流域的深度调研,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学术成果和政策建议,研究成果《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注重“八个着力点”》获江苏省政府领导批示。
刘陈书记、沙勇教授和王佳宁主任为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揭牌
拓展优化学科布局。学校高度重视学位授权点建设,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2015年,完成江苏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2016年,2个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家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4个学科点通过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2018年,完成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专项评估。
学校精准实施学科与学位点培育工程,科学谋划学位点申报,基础与应用学科布局不断拓展优化。学校大力发展物理、数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积极布局网络空间安全、现代邮政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2018年新增3个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4个工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优化了学科结构,完善了学位点布局,构建了完整的大信息学科体系。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战略性资源,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科建设水平全面增强。但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江苏高水平大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奋斗。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在即,愿全体南邮人凝心聚力,再创南邮辉煌。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三步
来源 | 校园网主页
编辑 | 陈燊 杨佳媛
逐梦世界一流学科,南邮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