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搜的南朝石刻——看南邮人是如何研究和保护国宝的!
1500岁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
近日,南朝石刻遭非法盗拓一事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南朝石刻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大匠的风度,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乃至江苏特有之文化价值都是难以替代的。
这些岿然长存的南朝陵墓石刻目前全部在江苏省境内,多分布于南京、句容、丹阳等地。南朝陵墓石刻经历了1500年的风侵雨蚀,大多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地为这些“国宝”寻求保护、传播和发扬光大。
大半年来,在南京艺术基金项目支持下,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成立“南朝石刻调研与创作团队”,对南朝石刻遗迹进行了系统的实地探访,考察采集石刻文物信息和图像资料,并对其开展数字化虚拟设计和信息化保护的研究。
团队在考察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南兽,该石兽头部独角已残,面部和耳朵皆有残损,齿失落。
团队成员设计的数字化建模效果图
部分石刻修复前后对比
视频—南朝石刻宣传片
该团队注重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虚拟信息技术,对分散的南朝石刻集中加以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动画展示等。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档、展示与传播,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信息资源服务,并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特别是汉文明历史的重要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意义。
团队指导老师
杨祥民
谭维
王琪
项目组成员
南朝石刻艺术影像作品展览
10月18日下午,由南京艺术基金资助、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南朝石刻艺术影像作品展,在南京邮电大学艺术馆暨李味青艺术馆举行。
(向上滑动启阅)
序言
南朝石刻艺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既有北方的雄浑刚健,又有江南的灵动秀丽。作为传统雕塑大匠风度之体现,以及六朝艺术生动气韵之承载,南朝石刻是民族造像的美丽升华,是本土文化的绚烂绽放,其与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在历史的时空交相辉映,皆为绝响!
南朝距今已将近一千六百年,南朝石刻历经风霜雨雪,世事沧桑,很多都已是伤痕累累、残破不堪。如果不给予高度重视,这些价值无可估量的民族文化遗产将日侵月蚀,渐行渐远,甚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目光中消逝,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基于这样的文化认识和责任,在南京艺术基金项目支持下,我们筹划举办南朝石刻艺术影像展览。项目组对南京、丹阳、句容等多地南朝石刻实地调研,对每一处石刻影像进行现场采集和后期设计制作,大量精力用于的展览筹备中。本次展览的南朝石刻影像,仍以政府所立文保碑标注为参照进行命名排布,展览具有全面性、学术性与现代性三大特征。
全面性是指南朝石刻艺术影像作品展览内容完整,将四十余处分散在各地的南朝石刻集中呈现出来,包括最新发现、鲜为人知的一些石刻,都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所有在世的南朝石刻济济一堂,成就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完整的南朝石刻艺术图景。
学术性是指展览的策划与举办,始终注重学术的建设与引领,并为学界今后开展对南朝石刻研究提供支持。南朝石刻艺术影像作品展览的现场,组织专家开展南朝石刻学术研讨会,探讨南朝石刻艺术的当代价值,以及对其传承、传播和保护等相关课题。
现代性是指现代化展示内容与方式,不仅设计制作摄影作品,拍摄播放影视作品,而且开展南朝石刻艺术的虚拟全息影像、VR艺术空间等相关设计和展示,这也体现了主办方的专业办学特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倡利用现代科技“让文物活起来”,南朝石刻艺术影像作品展也为此而做出了一点努力。
南朝石刻是中国雕塑艺术高峰的代表性成就,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乃至江苏特有之地域文化价值都无可估量,放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亦为瑰宝。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地处荒僻、布局分散、无序呈现等客观原因,大大降解了南朝石刻的影响力,名不符实。希望本次南朝石刻艺术影像作品展览,能够有助于为之正名求实,实至名归!
——杨祥民
己亥秋月于金陵
展览信息
展览日期:2019.10.18—10.28
展览地点:南京邮电大学艺术馆暨李味青艺术馆
编辑丨刁朦 陈丽君
为研究和保护国宝的柚子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