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 ——探秘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展览馆

江苏科技报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3-14


如果没有烽火报军情,如果鸿雁懒传书,如果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未发明,如果互联网今天才出现,历史也许将会被重写……不经意间,通信改变了历史,今天,通信技术已经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展览馆是全国高校首个通信主题展览馆,它以“世界通信南邮同行”为主题,从古至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南邮对国家通信现代化的贡献。从古代的烽火、邮驿通信,到现在物联网与5G技术,你都可以在这里尽情领略。在第51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就带您走进南邮通信展览馆,一起感受通信技术发展的魅力。







磁石电话交换机见证通信发展历程

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磁石电话交换机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我国……电话的诞生,无疑是人类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最初的电话机是由微型发电机和电池构成的磁石式电话机。在馆内,一台20世纪50至70年代在网的磁石电话交换机特别引人注意。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机器可能还停留在早期的影视作品中。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沈建华教授介绍,这台磁石电话交换机所承担的功能,相当于电话通信中的中继站,它分别连通着主叫方和被叫方。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一个接线员坐在操作台前,通过操作面板上的塞绳和塞孔来完成每一个电话的呼叫。

早期的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

摆在磁石电话交换机旁边的这台大型程控交换机,也是早期语音通信的载体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通信网络相比世界先进水平还非常落后,无法自己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在这个关键时期,南邮人勇敢地承担起了重任。以陈锡生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率先研发出我国第一套用于大型程控交换机的7号信令系统,编写出版了我国最早的7号信令专著,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程控交换技术的垄断,这为后来包括华为、中兴、大唐等国内公司大规模生产程控交换机、解决人民群众通信迫切需要奠定了基础。









南邮研制出江苏第一台电视机

1906年,美籍加拿大人费森登首次采用无线电调制技术广播了音乐和讲话;1931年美国首次试播黑白电视成功;1956年,世界上出现了彩色电视……我国于1958年5月1日试播电视,60多年来,经过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数字电视,再到3D电视、高清电视和4K超高清,我国已经跻身世界广电强国的行列。

南京邮电大学自1958年起开设广播电视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广电系统的不少技术骨干都毕业于南邮。

“1960年,南邮研制成功江苏省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和第一套黑白电视播出系统。当时的江苏电视台实验台采用了这套黑白电视播出系统。”沈建华教授告诉记者,这一成果使江苏由此成为当时继北京和上海之后第三个拥有电视台的省市。1960年5月1日,江苏正式播出电视节目,很多机关单位派车拉着员工们集体来南邮看电视,当时的盛况让参与研制的老教授仍然记忆犹新。

黑色的外壳,屏幕很小,当年轰动全城的第一台电视机已经没有实物了,但在馆内还保存着极为珍贵的图片资料:当年参与联合攻关的年轻教师们围聚在自己开发的电视机前,脸上满是兴奋。









曾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立功的“动中通”

展厅里,还陈列着许多让南邮人引以为豪的“宝贝”,由南邮人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动中通”就是其中一个。这个看上去挺庞大的设备,可以快速折叠后由单人背负携带。展开天线,只需要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在数分钟内自动对准卫星实现双向语音和数据通信。

卫星通信具有容量大、覆盖广、多址灵活等特点,理论上,只要有三颗同步卫星形成一定的角度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但早期的卫星通信地面站系统体积庞大,难以移动,而在很多重要的救灾应急等场景中,迫切需要能够随身携带车载或者船载的卫星通信系统。

南邮自主研发的“动中通”便携式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既可车载也可船载,能在任何地形上迅速展开,自动对准卫星并保持跟踪,建立卫星的通信链路可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实时视频传播。相对于昂贵的国外同类产品,南邮自主研发的“动中通”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南邮在第一时间提供了两台‘动中通’设备,由人民解放军紧急运送到地震灾区,对搭建抗震救灾通信‘生命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沈建华告诉记者。

来源 | 江苏科技报文案 | 嵇   刊
图片 | 文吴宇

编辑 | 杨静雅

点亮“在看”,看世界通信,南邮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