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支团 | 让三江源的孩子们看到更远的风景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青海征途结束,
他们将这件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年三江行,一生三江情。
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
南京邮电大学于2014年组建首届“邮青春·邮梦想”研究生支教团,截至目前共招募选派6届(45名同学)赴四川、青海、新疆开展扶贫支教工作。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是充分利用省会城市区域和中心辐射作用,使黄南、果洛、玉树农牧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由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异地建设的一所公办寄宿制民族完全中学(96%是藏族学生),一所直属青海省教育厅管理的。民中成立之初,严重缺乏教师,在团中央志愿行动指导中心和青海团省委、青海省教育厅共同协调下。我校于2017年选派了4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来到了民中支教,一进校就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与此同时,研支团成员们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之余,发挥自身特长优势,致力于“第二课堂”建设,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科普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板报设计、“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等活动;指导民中成立无人机学生社团,学习摄影摄像和图像处理,制作民中全景导览图等行为获得广泛转发点赞,担任指导教师的研支团成员还被省厅选派担任省机器人比赛裁判。
研支团成员不仅向当地的孩子们传授知识与科技,而且利用周末时间对城北区二十里铺镇走访调研,针对孤寡老人群体,带领学生一起开展“城北印记——口述的光阴故事”志愿服务活动,采用摄像方式,记录乡村脱贫攻坚的变化,同时为老人送去陪伴与关怀,得到了城北团区委、民政局、街道的大力支持,此项目2018、2019连续两年荣获青海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
2019年的夏天,蔡雪、徐磊、蒋友林、蒋超四人接过接力棒,踏上青海征途,来到三江源民族中学,开启了一段一生难忘的旅程。
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蔡雪第一学期承担初二年级6个班共309名学生的历史教学工作,最多时承担了每周33个课时。任教班级中两个班级成绩一直稳定居于年级前三。本学期承担初三年级4个班共229名毕业生的历史教学工作,兼任学校第五党支部青年委员,切实助力学生中考。
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徐磊承担初二年级12个班共622名学生的美术教学工作,兼任学校信息中心工作,协助完成师生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录入、活动摄影宣传等工作。
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蒋友林承担初二年级4个班共210名学生的地理教学工作,任教班级地理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均不断提升。同时兼任校长办公室相关工作。
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蒋超承担初三年级57名毕业生的英语教学工作,所带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居年级第三,8名学生进入英语单科前50名,为班级近一学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要教的学生大多是藏族,汉语掌握程度较低;汉藏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再加上高原反应......这些都是研支团初来青海面临的问题。
但当他们真的站上讲台,面对着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求、对来自外面世界的老师充满好奇的稚嫩眼神时,大家突然明白,支教不仅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从他们的身上还能看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第二学期蔡雪被调到了初三,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的她起初觉得带毕业班难度特别大,无论是上课节奏还是内容丰富程度都较以往需进行大幅度改变,同时还要与新的班级学生进行磨合相处,找到彼此互相契合的课堂模式。为了克服困难,蔡雪买了许多初三的教辅参考资料,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其中的中考重难点,旁听教学、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只要可以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方法她都乐于去做,只要有助于孩子们在学习上更进一步的措施她都乐于去做!上完课后她还会与同学们交流知识的掌握情况。她笑称:“这下真的感受到了我当年初三老师的不容易,再来一次绝对不抱怨他们布置的任务重了!”
对教学方法和节奏把握不好是研支团成员们普遍出现的问题。不仅如此,今年突发疫情,为了克服苦难,实现“停课不停学”,他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认真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素材,制作图片、教学视频,为学生们呈现丰富生动的直播课,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学习新课程。“网上教学除了基础备课外,作为老师还要提前适应各种直播平台的操作,需要面对着屏幕那一方家长和学生的监督,为了上好一节网课,视频剪辑、进军b站成为一名时尚up主的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蔡雪表示这种网课体会很新颖,但对于青海的部分学生来说却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保毛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以前总向我请教历史问题,自从线上授课后,与我常说的却是抱歉,原因是家里的信号太差,作业要很晚发过来。像保毛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三江源民中的学生大多来自高海拔的玉树、果洛地区,上网课时要走很远的路到山脚下,或是在室外的风雪地里找寻信号。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有尽最大的耐心、热情去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与309个孩子们一起克服眼下的困难,静待‘春天’的到来。”
由于端午调休及学校工作安排,蒋友林有一周没有给一个班的孩子们上地理课。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学生偷偷跑到办公室和他说:“老师,你都一周没去我们班上课了,是不是已经把我们忘记了啊?我原本以为你今天终于要来上课,就给你准备了粽子。”说完就把手里还捂着的一个热粽子放在了蒋友林的桌上转身跑掉了。蒋友林说:“那个粽子是学校食堂发的,师生每人只有一个,他自己没舍得吃就送到了我的办公室,让我非常感动。”
教育是“用一颗真心换另一颗真心”。在蒋超看来,他是用“一颗真心换回来57颗真心”。支教期间,换取“真心”的最好方式就是陪伴。无论是晚自习在办公室的私下辅导、还是周末陪学生们在学校看电影、或是给他们描绘大学生活,都在无形中拉近蒋超与孩子们的距离,也让他看到学生内心善良向上的一面。教藏族孩子汉语难,教英语更难,当问及蒋超有没有想过要放弃的念头时,蒋超摇了摇头说:”英语对藏族孩子而言,学习起来的确困难,许多学生上课会睡觉,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给我的教学确实带来许多困扰,但正是因为难,我们才有继续坚持下去,继续努力下去的意义。哪怕教室里只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他的一句’谢谢’,一个专注上课的神情都是值得我们继续陪伴下去的理由。陪伴终将收获真心。”临别时,有学生留言:“老师,以后您再当老师的话,一定要去一个学生们都有英语基础、都喜欢英语的学校,那样您就不会再那么累了。”这让蒋超记忆深刻,百感交集。
一年很短,
只是365个日日夜夜的陪伴和参与。
一年也很长,
因为那是值得一生去慢慢回味的一段时光。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能够在我们青春正当时,以支教的形式去引领一群孩子的青春,在教他们的同时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包容和理解,了解了藏族文化、收获了友情和师生情。支教一年,自教一生。”谈及这一年的收获,蔡雪认真回答道。
教学相长,与学生亦师亦友的蒋友林这样说:“这一年是我与孩子们共成长、共进步的一年,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系统,一年的时光使我成长为一个落落大方、自信乐观的初中地理教师。但最为宝贵的是定格在照片里的一幕幕美好的瞬间,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这些都是需要用一生去珍藏和回忆的小幸运。要求孩子们做一个好学生的同时,首先自己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年来对于好老师的不断追求,也将会是我今后一生中的价值追求。”
旅程结束,接力棒还在继续传递
三江源的点点星光仍在熠熠闪耀
属于他们的三江源故事
也会永远留下深刻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