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定上岸!来自心理咨询老师的备考攻略!
朝圣者(节选)
[西班牙] 塞尔努达
继续,继续向前走,不要回头,
不要怀念一种更轻松的命运,
你双脚踏上从未驻足的土地,
你双眼面对从未见过的风景。
范晔 译
MHC of NJUPT
寒冬岁末,大部分同学们都已回家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校园里的人声逐渐变得稀疏。到了晚上,宿舍楼只有几点零星的灯光,而自习室和图书馆直到深夜却还是灯火通明,白夜如昼。
那一片灯光所承载着的,正是考研同学的热望——距离最后考试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漫长的路程,终于马上要走到终点,然而,在这样的时刻,也许鲜少会有人感到冲过终点线之前的那种兴奋,而是不免陷入惴惴,产生一种若隐若现的怀疑:我没有复习好,到底要不要去参加考试?周围的同学复习得都比我好,我是不是没戏了?快要考试了,我的睡眠和生活状态越来越糟该怎么办?
其实,在临考之前,我们产生焦虑和自我怀疑都是极为正常的心理反应,这意味着我们极度重视即将到来的考试;不过,如果焦虑和怀疑严重影响我们的备考和休息,也许就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我们才能以良好状态迎接一周之后的考验。
不过,在应对自己在心理层面的困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明确自己害怕和担心的究竟是什么,然后才能探索或学习相应的办法。
为了帮助备考的同学,我们整理了考研前夕常见的担忧以及应对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各位研柚调整心态,顺利上岸!
1
坚持不易,放弃可惜。如果是在半年前产生犹豫的心理,也许我们是应该仔细思考一下:考研究竟是不是自己最佳的选择。如今,距离考试开始仅剩不到一周的时间,也许完成考试才是最佳的选择。
诚然,考研的竞争异常残酷,但也许并没有你预想的那样激烈。据统计,每一年大约有10%的考研学生会弃考,在有些省份,这个比例甚至会逼近20%。2022年,全国共有46万考生弃考;今年,预计弃考的人数将达到50万。也就是说,只要你坚持走进考场,在开考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比50万考生做得更好了。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其实存在着一种「半途效应」,这是指我们在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最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而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我们心理层面的「半途」,通常会出现在行为即将完成,却又充满不确定的前夕。因此,现在这个阶段出现放弃的念头,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机制,并不意味着意志力薄弱,或者出现了失败的预感,也不代表复习效果不够好。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呢?行为学家们就此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可以有效应对「半途效应」。譬如,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做出一个「最小的改变」,比如记住一个新的单词,背会一道政治题目,理解一个新的解题思路等等,确保自己能够在目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种微小而积极的反馈,能够帮助我们平稳度过考前最后一段难熬的时光。
2
相信我,这是一种错觉。人类的心理很神奇,它会对输入我们感官的大部分信息进行加工,为了保护我们的内心感受,或者让我们及时逃离危险的情境,我们的认知加工方式常常会包括压抑、否认、扭曲和夸张等机制,这导致我们很多时候感觉到的现实,其实和客观现实并不是一回事。
比如,当我们上台演讲的时候,会觉得台下所有的观众都在盯着我们,我们所有的细微举动都会被观众所注意到;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会感觉到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嘲讽自己;当我们丢失了心爱的自行车,会感觉到大街上相似的每一辆车都可能是自己的,每一个站在自行车停车区的人似乎都有偷车的嫌疑……
我们需要这样的感觉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性:如果不是大家这样盯着我,我怎么会如此紧张?如果不是大家都对我有敌意,我怎么会愤怒?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很可疑,我怎么可能会怀疑他们是小偷?
同样,当我们感觉到周围的同学复习都比我们好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需要为自己可能的失败寻找借口:如果不是因为别人复习的都比我好,我怎么会有放弃的念头呢?所以,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别人复习得更好,更可能是你在焦虑和迷茫下,放大了竞争的难度。
所以,因为觉得别人复习得更好,从而放弃考研的行为,其实是我们的大脑向我们发出的夸张信号:考研太难了,我们赶紧回家吧!而大脑的这种信息加工机制,也只是想要从它自己的角度来帮助我们罢了。因此,不必因为这种常见的想法而放弃,让我们直面困难,看看如何应对考研前的焦虑情绪吧。
3
首先,考试前有焦虑是非常正常的,很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适度的焦虑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江湖之中流传已久的「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因为临近截止日期,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不过,如果焦虑显然超过了正常范围,让复习难以为继,也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应对焦虑:
情绪是机体对于外在环境一种自发而客观的反应,是在长期的进化中保留下来的重要功能,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机制之一。因此,焦虑情绪的出现,以及焦虑所引发的出汗、心跳加速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身心反应是客观的,常常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很多时候,焦虑的持续恰恰是因为我们想要控制焦虑。这是因为情绪具有拮抗性,每当你要控制焦虑的时候,焦虑的感受反而会越来越强烈;而当你接受这种焦虑的状态,焦虑反而会逐渐得到缓解。
过度焦虑往往并不是来自于考试本身,而是来自于对考试的不合理信念,而自我质辩是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好方法。
比如,在感觉到焦虑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而感到焦虑?因为感觉到竞争激烈?因为别人复习得更好?还是因为考研考砸,就会毁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如果我们不断质辨,最终会发现,我们所难以逾越的,从来不是现实的困难,而是内心的阻隔,是恐惧本身。
感到焦虑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肌肉僵硬、呼吸急促和心跳过速的状态,甚至会出现失眠等情况。有趣的是,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呼吸和肌肉的感觉之中,尝试放松自己的身体,居然也会带来情绪的平复。这就是身心之间的互动:改变认知状态会转变身体的不安,而放松身体也会带来心灵的慰藉。
呼吸放松法是一种简单易学的身体放松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缓慢地深吸气,内心默数「5…4…3…2…1」,体会空气从鼻腔慢慢进入肺部,肺泡鼓起,胸膈膜向下,腹部慢慢鼓起……然后,不要急着呼出空气,暂停两到三秒钟,接着慢慢地呼出浊气,想象所有的疲劳和紧张都随着呼气离开了你的身体,如此往复。每次使用呼吸放松法,往复三次就能达到放松的效果,六次以上效果更佳。如果感到难以入睡,也可以用呼吸放松的方法,帮助自己身体放松,从而进入睡眠。
4
在最后冲刺的阶段,不提倡通宵达旦地学习。从应考的角度,最后一周最重要的是调整作息,以最佳的身心状态迎接最后的考试。
具体来说,包括:
调整复习顺序。心理学的「环境效应」发现,进行回忆时,如果处于学习时的身心状态,记忆效果是最佳。因此,我们最好可以在对应科目考试的时间复习相应的科目,也最好在书桌前开展学习计划,模拟考试的情境,这样能够强化身体状态和大脑相应活动区域的连接,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正常作息。心理学家认为,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但如果通宵达旦地学习,又会导致身心高度消耗,过于疲惫,影响周末的考试。而如果突然停下来,决定要彻底休息一段时间,原来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试的时候也难以一下子进入备战状态。因此,保持正常作息,既要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安排,又要及时休息,才是最佳的策略。
至于考试前和考试之中的注意事项,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会在考研前一两天发布「锦囊妙计」,帮助大家度过这个艰难的冬天。
5
也许,你尝试了上面提供的方法,但还是感觉到有很多凭借一己之力无法克服的困难,那么,不要犹豫,请使用下面的方式求助。
01
微信「小耳朵」
如果遇到难以处理的心理困惑,怎么办?随着考试的临近感到完全无法平静,或受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需要就医或者接受其他治疗,该向谁询问专业建议?别慌,这里有一只微信「小耳朵」,可以听你的诉说,回答你的疑问。
南京邮电大学心理中心微信
微信号:xlzx324
02
江苏省大学生
24 小时心理热线
如果有紧急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人士协助处理,哪怕是晚上甚至凌晨,都可以拨打江苏省大学生心理热线。这是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全省高校心理工作者建立的心理热线,全天候开通,只要你需要的时候,就会有人在这里守候。
热线号码:025-58255200
开通时间:24 小时开通
03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平台
「苏心」APP
如果你的心理困惑没有那么紧急,或许,你也不太愿意使用电话交流的方式,你也可以进入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全省心理工作者建立的「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平台」,选择你喜欢的方式,与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交流。
你可以在手机的应用市场选择下载「苏心」APP,使用「其他访客」身份注册登陆,点击「我在你说」版块,可以与心理工作者实时交流。
开通时间:09:00-21:00
04
江苏省危机干预热线
江苏省危机干预热线是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管理、建设以及运维的心理热线,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心理问题非常紧急,甚至可能需要医学帮助,请联系危机干预热线。
热线号码:025-83712977
开通时间:24 小时开通
05
江苏省总工会-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热线
这是由江苏省总工会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组织的心理热线,接受各类人群的心理求助,接线的工作者大多为高校心理教师或临床心理工作者。
热线号码:400-8080-132
开通时间:09:00-21:00
编辑丨顾宇萌
责编丨徐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