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書訊】胡川安:《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出版(附作者序)

台灣人文與學術 先秦秦汉史 2021-05-22


 

作者:胡川安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1-05

頁數:336

裝幀:平裝

定價:NT$390元

ISBN:9789570858310

 

内容簡介:


「當中原周邊發現相當多與中原相異的文化、打破了過去中國文明單一起源的看法,而這些文化卻是過去文獻當中所沒有記載的,在我們過去的歷史知識中所缺乏的,我們如何解釋歷史文獻與考古材料間的差異呢?究竟這群沒有歷史的人是如何消失的呢?」

──胡川安,《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導論》

 

 

  三星堆:挑戰「中原」概念的外星人文化

 

      1986年中國四川省三星堆商代後期兩大祭祀坑的發現,震驚了海內外,也給了我們重新思索自身起源的新起點。

 

  三星堆的著名面具和人像是十足的「異國」面孔,被媒體稱為「外星人的傑作和遺跡」,青銅器鑄造技術也有別於中原。這個高度發展的文明一點也不「漢人」、被排除在我們熟知的脈絡外,挑戰所有人對中原文化的認知。

 

 

  秦漢帝國導致三星堆文化覆滅?

 

  三千年前的三星堆文明讓我們看到新的「中原」面貌同時,也激發更多疑問。其中最讓人不解的,就是這個東亞大陸上漢文化以外的另一個高度文明,為何會消失呢?

 

  歷史學者胡川安相互參照歷史記載與考古結果,大膽推論出了可能的解答:三星堆文明的消失,肇因於秦帝國!

 

  原來秦一統天下從來不只「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而是爭奪資源的殖民統治。由秦、西漢而東漢,古代四川人在外來漢文化統治下生活,他們反抗、掙扎於自我認同,知識分子不得不想辦法在帝國體制內生存。在東漢末年,他們的文化竟還達到驚人發展,不受帝國崩潰影響。

 


中原是種想像,中華文化的起源不只一處?

 

  過去,我們相信自己是「龍的傳人」,想像中華民族有單一、共通的祖先。四川三星堆文化的出土,讓我們得以用新材料、視角回顧歷史,刷新我們對古代歷史的認知、拓寬視野。

 

 

 

各界推薦

 

  李峰(哥倫比亞大學早期歷史和考古教授)

  柿沼陽平(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所長)

  葉山(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講座教授)

  黎明釗(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主任)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曾於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臺灣大學考古學與歷史學碩士,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現為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目次:

 

推薦序1 透過比較的方法與新的歷史材料理解早期中國歷史/葉山


推薦序2 從古代四川的歷史了解世界歷史的普遍過程/李峰

 

自序

早期中國與古代四川文明年代表

導論

 

第一章      古代四川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嗎?—解讀文字材料的訊息

古文字和歷史文獻中的古代四川

小結

 

第二章      東亞大陸上的另一個文明?—古代四川考古材料的啟示

古代四川的考古證據

燦爛的三星堆文明

祭祀坑的性質

從出土文物看古代四川

三星堆之後

古代四川的文化交流

小結

 

第三章      秦一統天下的關鍵—征服、統治古代四川

東出與南進的抉擇

排除南進的障礙:楚國

秦在成都平原的殖民政策(西元前二八五—西元前二二一年)

小結

 

第四章      殖民統治下的反抗與認同—秦與西漢帝國下的四川

抵抗與合作

兩帝國間的四川──劉邦與項羽之爭

西漢帝國下的四川

國家與殖民地社會

地方的四川知識分子

四川人在中央:司馬相如、揚雄與其他

小結

 

第五章      四川人如何面對東漢帝國的「文明化的使命」?

帝國意識形態的成立

京城社會的形成:選舉制與太學

移風易俗的使命

強烈的地域性

特殊的學術取向與認同

小結

 

第六章      來世不做漢家人—漢代四川人對天堂的想像

「地域」認同與物質文化

漢代四川對天堂的想像

天堂裡的生活

小結

 

結論

 

省略語表

參考書目

 

 

 

作者序

 

  作為一個歷史學徒,大學的時候我深深受到民族主義史觀的影響。當時我熟讀了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數十遍,並且沉浸於他對於中國歷史的論述。我始終記得他在《國史大綱》前面所說的:「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懷抱著浪漫且孺慕之情,愛好中華文化。然而,隨著知識的開展,我漸漸認識到同一個時代的學者顧頡剛和傅斯年。大二那年在臺大對面的書店買了整套的《古史辨》,並且開始讀傅斯年對於古代歷史的看法,他認為擴充歷史研究的方式就是要增加材料,並且擴張研究的方法。

 

  大三的時候,開始讀了杜正勝院士的著作。從《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和《古代社會與國家》,對於中國古代史進行了有機且整體的歷史解釋,而且杜正勝院士強調要有臺灣觀點的中國古代史解釋。進了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之後,開始古代史的研究。由於不滿足於歷史系所開的課,沒有辦法理解考古和人類學的方法,於是同時雙修了人類所。

 

  碩士開始,我到了中國大陸進行田野,從山東、河南、陝西,最後選定了四川作為我研究的基地。當時臺大人類學系的陳伯楨教授(1973-2015)帶領我到四川,我們從成都、郫縣、綿陽,到都江堰,前前後後去了好幾次。他讓我了解親臨當地的感受,還有田野調查工作的重要性。碩士畢業後,我感到自己在知識層面上的薄弱,特別是理論上的貧乏,缺乏比較的視野。於是,我開始精進日文、英文和法文,選擇出國讀博士,希冀增進自己在理論上的認識。

 

  感謝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葉山老師,還有亨利•魯斯(Henry Luce)基金會的幫忙,我有了全額的獎學金。除了學費全免外,還有固定的生活費。在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攻讀博士,指導老師希望我增加學問的視野,於是開始修習羅馬考古、殖民主義考古和相關的考古學理論。羅馬征服歐洲大部分的地區,發展出一套「殖民主義」;歐洲海外擴張時期,對於大量異民族的統治,發展出多樣化的「殖民主義」。透過比較的視野,我對於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有了更加宏觀的認識。

 

  在本書中我認為秦與漢帝國對於周邊文化、族群和國家的征服、擴張、統治和殖民,在世界史上有特殊也有普遍性的一面。特殊性就是秦漢帝國有本身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從戰國中期以來所發展的法家思想,運用在實際的政治改革上,讓國家機器的運作更加順遂。普遍性就是他們都造成了「沒有歷史的人」。秦漢帝國的「殖民主義」不亞於羅馬和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嚴厲與殘酷,而且從本書的例子來看,秦漢帝國的統治技術更加細緻且深入。如果我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加以思考,籉N爾曾說過:「英國歷史由凱撒征服開始。」英國的歷史由羅馬征服者殖民後開始;艾瑞克•吳爾芙(Eric R. Wolf)在《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當中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歐洲向外擴張和殖民的過程中,「沒有歷史的人」是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因為歐洲人「發現」他們,讓他們進入歷史。畢竟秦漢帝國擴張與征服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沒有歷史的人」。並不是這些人本來沒有歷史,而是歷史書寫、詮釋和流傳的權利,被征服與殖民的族群所掌握。

 

  麥基爾大學有很好的人類學系傳統,過世的特里格教授(Bruce Trigger)是當代考古學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我雖然沒有機會修習他的課,但麥基爾大學的人類學系深受其影響。在讀博士班的時候,除了自己導師的課,也大量修習考古理論的課,讓我知道理論對於理解中國古代史的重要性。修完了兩年的課,在麥基爾大學要考資格考,當時我的博士指導委員是自己的導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李峰教授,還有專長在民間宗教的丁荷生(Kenneth Dean)教授。博士資格考要準備超過兩百本以上的書籍應考,現在想想雖然有點辛苦,但也是在那樣的過程中,確認本書的理論還有材料上的堅實。

 

  成為博士候選人之後,我開始走訪田野,曾經在四川的不同地點待過。感謝田野過程當中,每個單位都熱情接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成都市考古文物研究所的同仁們,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讓我在四川的田野有了豐富的收穫。撰寫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還獲得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的補助,讓我有更加充裕的資源完成最後的部分。

 

  二○一四年一月,剛完成田野工作回到學校不久,我的母親謝秀琴打電話通知我說父親胡得鏘(1949-2014)罹癌的消息。放下手邊的論文,回到臺灣照顧父親,從一月到七月,父親最後以六十四歲的壯年離世。父母從小就讓我追求自己的興趣,任性的在知識中遨遊,但父親過世前,還是希望我能完成學業。帶著父親對我的期許,還有自己對於「沒有歷史的人」的責任,在二○一七年十月我完成了學業。期間我的兒子也出生,給予了我新生命的力量。

 

  博士論文的審查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蒲慕州教授,還有我們學校歷史系的方麗特(Griet Vankeerberghen)教授,其他還包含中國文學專家方秀潔(Grace Fong)教授、東亞系主任巴克萊(Philip Buckley)教授。在口試的過程中,都給我很好的意見,成為此書的基礎。拿到博士後,雖然在國外有其他工作的可能性,但我在臺灣還有不少的工作與責任,毅然決然地回臺。感謝中央研究院讓我剛回臺之際,在學風質樸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做博士後研究,當時的指導老師黃銘崇老師也給我很多學問和工作上的建議。二○一九年二月,我開始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服務,穩定的工作環境,讓我將本書的初稿完成。

 

  本書得以出版問世,得非常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林載爵發行人。聯經是我知識啟蒙的重要泉源,能得到林發行人的首肯,簽下此書,是我莫大的榮幸。本書的編輯黃淑真,仔細的梳理文稿,並且洽詢版權圖片,都讓本書增色不少。現任的聯經總編輯涂豐恩博士是我臺大歷史所的學弟,也是「故事Story Studio」的創辦人,過去我曾在網站擔任主編,我們對於歷史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很開心能在他擔任總編輯期間完成此書。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說了一個過去與我們認知的歷史不同的故事,建立在最新的考古材料和歷史文獻之上。回顧我的學習過程,從臺灣、中國大陸到北美,我有幸得到最好的歷史、人類學和漢學的資源。在不同的學習傳統還有文化脈絡中,我嘗試還原中國古代歷史,同時也讓中國史有了世界史的比較視野。

 

 

 

胡川安

辛丑年於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相關信息擷取自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567?


以上信息轉載自“台灣人文與學術”微信公眾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