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什么,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回答
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时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看白皮书的标题,Bitcoin:A Peer To 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并没有提到比特币是一种货币。
事实上,整个白皮书里都没有说比特币是一种货币,只是说它是一种支付系统。因此,比特币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比特币支付系统是什么;比特币是什么。
1. 比特币支付系统
当你去商场里购物时,你说你身上带了1000块钱,它的实际含义是,你的口袋里有总额1000元面额的现金。这些现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你消费时,它也会进行实际的转移。
那么,当你说你的银行账户里有100万时,这个100万是什么呢?这100万其实是一个数字。你所理解的账户里的钱变多了变少了,就是这个数字的变化。这个时候你的钱其实是抽象的。
当你进行一笔消费,向别人转账时。用程序来实现,实质上就是在你的账户上减了一个数字,在别人账户上加了一个数字。这个事情是银行来做的。如果你们俩的账户碰巧开在同一个银行,那这笔交易行为只发生在这家银行内部。对银行而言,它的总资产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你们俩的账户开在不同的银行,这个时候就发生了银行间的资金转移,这个最终是由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来做的,央行在A银行的账户上减了一个数字,在B银行的账户上加了一个数字。
原理上,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这样的加加减减来实现。人类社会现在所有的经济行为也就建立在这样的一套系统之上。
各银行的数据都汇总到央行来集中处理,所以我们称之为中心化的支付系统。而各个银行自己的清算系统,则可以视作该系统的子系统。
那么这套支付系统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刚说的那些加减的一个账本。
比特币的支付系统其实也类似,本质上也是账本。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要炫富,你可以晒一张银行账户截图。如果你晒不出来,你说你有钱,大家会说你吹牛。大家相信银行,但不会相信你。
你的朋友给你打了一笔款,你户头上的数字增加了。这个数字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银行承认你有这笔钱。如果银行不承认,事实上这笔钱也不存在。
所以说到底,你有多少钱,就是要得到银行支付系统的承认。银行是一个中心化的第三方。
比特币支付系统也类似,你有多少比特币,是需要得到区块链网络的承认。
区块链网络又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比特币挖矿。比特币挖矿其实就是你开着一个比特币的清算程序在电脑(或矿机)上跑。这区块链的每一个节点其实就是挖矿的人(俗称矿工)。区块链网络就是所有处在世界各地的矿工编织的网络。
当你把一个比特币打给了别人,这样一个行为,会通知到每一个矿工,这样就算得到了区块链网络的承认。由于你的每一个获得比特币或者使用比特币的动作,都会得到区块链网络的确认。那么你现在手里还有多少比特币,大家也就知道了。
那么这个通知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个过程叫做广播,是通过点对点(p2p)的形式实现的。
简单来说,当一笔支付行为发生后,会先通知到离你比较“近”的那些矿工。每一个矿工接收到信息后,又会把信息扩散到离他比较“近”的人。这样一圈圈传播下去,直到所有人都接收了,就算得到了区块链网络的承认。
那么挖矿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矿工在这里传播信息,他们也不是在义务劳动,而是会获得比特币的奖励。这里的奖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最初的那2100万比特币,一开始被矿工挖出来,然后拿到交易所去卖掉,才流动起来。另一部分是你在给别人转比特币时,支付的手续费。如果有一天,2100万个比特币都被挖出来了,那么这以后,矿工再获得的奖励就都是手续费。
当然,每个矿工付出的劳动量是不同的,这个在比特币里就叫工作量(POW)不同。工作量越大的,自然就有更高的几率获得奖励。这个也是非常公平的。为了提高工作量,你会更新你的设备,或者买入更多矿机,来提升算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保证传播的这条信息不能被篡改。对于银行系统来说,它是中心化的,你有多少钱,银行说了算。你自己说了都不算,不会有第二个答案。而比特币不同,世界上有那么多矿工,可能会发现有些人说的不太一样。这时候怎么解决呢,这里也是设计得非常巧妙的。
比特币规定了,最长的链才是比特币。当你去篡改一条信息时,篡改动作在时间上肯定发生在真实交易之后,传播速度肯定比原始信息慢。原始信息一定能被更多人先接收到,所以你篡改不了信息。除非你能控制大多数的矿工(算力),这个就被称为51%攻击。
但是,矿工是分布在各地的,没有人都只能控制其中一小部分。
这就实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2. 比特币是什么
比特币是什么,其实就是第一种应用了上面这种支付技术的货币。
首先我们看人民币是什么?
我们现在常说央行又“印了”多少多少钱,很多时候并没有真实的“印钞”的过程。准确说应该叫“投放”,更直白点说,央行就是改了一个数字:我在你银行的总资产上加了一个数字(同时负债上也加一个数字)。银行同志,现在你可以“贷”更多的钱出去了。“印”这个动作就完成了。
我们现在又听说,央行要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央行要搞一个新的币种?并没有,央行的意思是说,它想借鉴区块链,这种支付技术,应用到人民币的支付清算当中去。
那么,人民币本质上是什么?它其实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的存在形式可以是现金、银行户头里的一个数字,或者数字货币。而它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有用的数字。你有多少人民币,那其实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你通过和别人不断进行加减运算(经济活动)得来的。一个国家一共发行多少人民币,那也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央行“根据社会活动需要”拍定下来的。
那么比特币是什么,比特币其实也是一个数字。
只是目前人民币承载在一个中心化的支付系统上,而比特币承载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上。
如果有一天央行也将人民币用比特币的支付技术数字化了。那人民币和比特币还有什么区别呢?
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它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民币是央行印的,比特币是中本聪印的。
很多人说比特币不是中本聪印出来的,是挖矿挖出来的,这个我觉得对,但也不全对。
你可以说比特币不是中本聪持有的,但我觉得它是中本聪印出来,或者说投放出来的。只是说他投放出来后,没有交到自己手里。
另外,央行随时可以增发货币,而中本聪已经限定了比特币2100万的总量。
从比特币流入市场开始,中本聪也失去了增发的权力。
很多人说,中本聪只是个人,个人怎么可以发行货币呢?
理论上,任何主体都可以发行货币。问题只在于,别人是否愿意接受你的货币。
在古代,君和国的概念,那是含混不清的。古代的铜钱,是以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例如康熙通宝,乾隆通宝。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皇帝发行了这些货币。
再比如说,罗马教皇就曾经发行过“赎罪券”,在当时社会起到了辅助货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别人来接受一种货币呢?
大家接受法币,因为它背后有政府的信用背书。
当你第一次听到政府信用四个字时,是不是觉得特别不明觉厉?
如果严谨一点,政府信用到底是什么,你把它层层拆解开来,有多少是物理上的,有多少是精神上的。我认为,精神上的是大于物理上的。
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都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自由、平等的观念也不是数学公理,而是人的主观愿景。当迎合了一群人的某种心理需求,就获得了共同认知。
我们都说,法院是神圣的。为什么法院是神圣的?
货币的发行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共同认知。
只有足够强大的共同认知,才能制造神圣性和正当性,货币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对法币而言,这种共同认知就是国家的信用和权威。
比特币的共同认知是什么呢?它的用户群已经告诉你了。比特币最初为极客推崇,背后其实是一种技术崇拜。后来有很多无政府主义者喜欢,这是一种去中心的文化。等到又有很多中国大妈买,背后是国人强烈的投机主义。
再问一个问题,你小时候用人民币时考虑过它为什么能作为货币吗?
等到人人都接受比特币,也就不会再有人问比特币是什么。
这就是比特币。
私人微信号:yw5201a1,有问题也可找我交流。
作者:影子 來源:知乎
帮你成长
我之前也创立过产品经理学习交流群,那个时候由于人数少,大家讨论也蛮积极的,但是微信群讨论的一大弊端就是无法将谈论的知识提炼出来,干货内容渐渐被口水话淹没,所以我建立了一个知识星球(原小密圈),在这里我会分享自己的思考感悟,你有问题可以随时像我发起提问,同时别人提的问题你也能看到,更重要的是你不论什么时候看这个回答它都在!
同时大大老师以后所有的live,小密圈的同学都可以免费学习。
为了更好的服务知识星球的小伙伴,大大老师将会在知识星球发表一些干货文章和音频供大家学习,当然这些内容公众号是没有的。
知识星球规则:
1、费用:为了保证社群的质量和活跃度,需要先付款99元,签到后会返还。
2、返还费用:连续签到3天返还30元,连续签到5天返还50元,连续签到7天返还70元。
下图是返还凭证:
2、签到形式:可以是你的产品感悟,也可以是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你回答别人问题。(把你的感悟记录下来,把你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帮助解决别人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成长,切记不要潜水,好歹你也是付费进来的)。
3、奖励:每周抽取最活跃的用户,(提出的问题+发表的产品感悟+回答别人问题)总数最多,即有可能获得现金红包、PRD文档、面试简历模板、原型文件等不同奖励形式。
奖励凭证:
邀请5个小伙伴加入,则本人加入的费用免除,并同时获赠68元现金奖励,当让为了保证群质量,邀请的小伙伴需要付费加入。
4、广告:社群内禁止发广告,否则即使付费,也要被T出去,如果想发广告,加入上课群,并红包走起,想加入上课群,加微信yw5201a1,拉你入群。
之前付费进入产品经理学习群的小伙伴,可以加微信(yw5201a1),免费拉你入群。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吧!
送福利:截至下周一评论区点赞数最多的前5名,可以找我(加微信yw5201a1)领一份私密课干货视频,视频内容任选哦!
往期精彩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进行系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