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艺术语言连接人与自然。

CREATER创邑 2021-11-24

大自然的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不断从中找寻灵感,巧妙利用创作材料的特性,塑造出形式多样的艺术品。对艺术家们而言,离开艺术场馆、回归自然进行创作似乎也确实给他们带来了自由和挑战。

艺术留于大地的印记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地艺术运动可谓对人造环境的拒绝,回归自然、从艺术的殿堂走向户外,开始在大地环境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罗伯特· 史密森《螺旋形防波堤》

他们中的大多数作品是永久性的,仿佛要在地球上留下存在的标记。一些位于荒郊僻野的作品,常年累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自身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运动中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罗伯特· 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在1970年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北部创造的《螺旋防波堤》,时至今日仍在随着自然和时间的进程发生变化。

1971年,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在荷兰埃曼(emmen)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实现了一个大地改造计划。这是一个深入水中的半圆形堤坝和一个螺旋形的小山丘,这件临时性作品深受当地居民喜爱,于是这块地方又被改造成公园。以工业废弃地为场地实现的首个大地艺术作品,对后工业景观产生了重大影响,意义深远。

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无尽的栅栏》

利用大自然作为艺术材料进行创作的同时,艺术家们也会注重在环境里面生活的人们。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以包装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的手法、为显示它们的重要性而出名。他们1976年的作品《无尽的栅栏》不关注艺术,也不为呈现一个图像,而关注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借由作品将当地人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的距离拉得更近。

艾格尼丝·迪奈斯《麦田——对抗》

“大地艺术”的诞生,无疑给快速发展的后现代艺术及艺术家们带来新的重审。作为一个时期的艺术潮流,“大地艺术”不仅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更将自然风景融入社会人文环境,创造具有一定活动范围和功能的空间,成为艺术走向城市公共空间和人类生活的标志。

艺术是历史与环境的叙述者

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并不局限于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的细节,而是在于自然的整体,在于环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符号。当代的环境艺术家帮助人们把自然的隐喻符号真正寻找回来,使人们在所生活的环境中能够获取超越某些真实时空的强烈体验与共鸣。

每两年在美国沙漠中举行的Desert X(缩写为DX)艺术展,就将原先束于“白盒子”中的艺术展览挪到了自然环境之中,将展览的空间自由发挥到了极致。除了展览地点设定在沙漠之中,每届展览所在的沙漠也都不同。期间邀请国际当代艺术家,依据地貌和景观变化,在沙漠深处建起一座座只属于特定地点的艺术装置。发起方旨在通过新兴艺术家作品与特殊自然场景的结合,传递对气候、污染、移民、沙漠历史等问题思考。

Lita Albuquerque《NAJMA》

在今年的展览上,Desert X还与沙特阿拉伯的Alula沙漠进行了跨国合作。在高耸砂岩峭壁环绕的沙谷里,14位艺术家以互动装置带观众走近其中。

Sherin Guirguis《Kholkhal Aliaa》

作品灵感无一不来源古老的城市文明及周遭的地理环境,被赋予观念性、隐喻性和象征性,诉说着环境与文化之间长期共生关系。荒凉偏僻的沙漠因艺术嵌入,俨然从一派大漠孤烟直的境地变身打卡地标,更从一片不毛之地蜕变为沙漠绿洲。

艺术力量带动区域复兴

提及艺术力量对地域复兴的影响,不得不提到日本濑户内海,在工业大发展后曾逐渐沉寂的海域诸岛,却被艺术再度唤醒,成为全球闻名的艺术介入乡村复兴案例之一。

濑户内海

20世纪80年代,日本商人福武总一郎从东京回到家乡冈山县,城乡间悬殊落差及疮痍背后的自然风光魅力,使他意识到重塑濑户内海的迫切性。福武总一郎希望通过艺术创作与活动,搭建当地居民与外来旅客交流的桥梁,为这个拥有绝世美景、丰富传统文化重新注入活力,让濑户内海成为“希望之海”。

在福武总一郎看来,艺术有一种力量可以赋予人们“精神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解惑。于是,搭建与当地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户外艺术品,成了濑户内海艺术重要的概念。

草间弥生的南瓜雕塑

福武总一郎首先邀请建筑家安藤忠雄,通过建筑构建一个艺术与自然链接的场所,使人们与濑户内海诸岛建立联系。接着,福武总一郎于1994年开始策划户外展览“Out of Bounds”,邀请草间弥生等艺术家,在户外搭建艺术作品。通过“直岛方式”让艺术家以乡村为背景,思考幸福的意义,从而创作出特定的艺术作品,并永久展示陈列在岛上。丰富多元的艺术活动,让直岛及邻近岛屿的艺术氛围不断加强,村民的自主性借由一系列艺术互动被唤起,开始主动参与到乡村营造中。

地中美术馆

在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开展后,昔日没落的工业群岛蜕变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濑户内海诸岛摸索出了一条借由艺术作为媒介实现区域复兴的成熟路径,日渐衰落的荒岛重现繁荣,并引发了全球“跳岛观展”的现象级风潮,其“艺术之海” 的地位逐渐明晰。


“艺术本来就是表现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一种技能。”也许正是归于尘土的情怀,无论历史与社会如何迭代,我们终将回归本真,寻找生活最自在的姿态。而艺术精妙的语言与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将原生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关联,彼此依存,交融共生。


往期精彩


继愚园路有自己的“故事书”后,又一张专属单曲全球首发!

刚刚,友好街区上亮起了一盏「老而弥新 」的灯。

文字整理|垚垚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