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过五旬的复旦大学毕业生的考博心路
他,1988年从复旦大学毕业,与他同年毕业的很多同学如今都成了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作后,他写了千余篇酷评专栏、150多篇核心期刊文章,初版了二十多本散文书籍,做了三十多年的图书出版工作。虽不是功成名就,却也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是他没有满足于眼前安逸的生活,年过五旬,近之天命,毅然去参加了博士研究生考试,与80后、90后小将拼英语、比考试。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于2016年考入文化部直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在今年9月攻读书法创作的美术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书法家李一先生,重新开启三年的学生生涯。
人生能有几个春秋?有梦想并敢于追梦的人——最幸福。年过五旬之人尚且如此,年轻人,你有什么理由去迷茫和报怨?你有什么借口不努力,不追梦?
——编者
【年过半百,重新起航】
我叫王谦,是复旦新闻系1988年书刊编辑专业毕业生,今年5月20日在毕业28年后首次返校聚会,师友重见,泪水与欢笑一时飞扬。万般心意,无尽感喟,化作同学们留言簿上的一句话,我写下:
我是母校孵出的旦,
师友是我一生的亲!
此语经各级系友普遍热爱的邵京老师发到微信群。欢聚余波荡漾,这些天不断有师友问我年过半百方始考博的心路和走来的旧路,下面从实招来:
1988年走出复旦大学校门,逾1/4世纪倏然而过,昔日同窗有多位已做博导许多年,我则重新回炉,今年9月份到北京的艺术研究机构读中国书法创作方向的美术学博士,貌似逆时光况味,在自己则自然不过。
1986年在复旦园办过一次个人书画展,到展览结束已有三分之一展品不翼而飞,可证师友之热忱——昔日稚嫩笔墨,而今安在哉?生无成功人士从一而终的高歌猛进,兴趣多游移。本科读过两年外文系,后两年毕业于新闻系,进过精武馆练过三年拳,十几年写过千篇酷评专栏、150篇核心期刊文章,出版二十多本随世星散之书,做了近三十年的图书出版,全在兴趣范围之内,这一路可用《好书》杂志发过的一篇自述小文标题来概括:“一团矛盾”。可是,还有一条贯穿四十多年的草蛇灰线,写字、画画是也。
现在进入读博的人生频道,五旬之后的文化人生趋于归一,聚焦书艺,希望逆时光的成长一样笑承雨露阳光。
有朋友笑说:以半百之身与儿女辈的硕士精英同场竞技,与八零后问世的小盆友们比拼英语,难逃炫技嫌疑。其实哪有技可炫,睽违考场二十八年重作冯妇,将改革开放初期所学不多的丁点英语彻底归零之后重新学步,自补硕士阶段课程,加之书法专业名额稀罕,当代范进不啻从后生云集中杀出血路争得一张入场券。其中甘苦不足为道,就算践行现代社会发展思想所主导的终生学习理念吧!
十年前喜欢“人生从四十岁开始”的名言,现在该赞许“人生从五十岁开始”了。唐伯虎老师说“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已百年身”,我本凡人,跟“千古”宏大叙事无关,往大上说,算是五十之年再出发一回。
中年人在路上,会有师友的更多爱心照拂,聚合成能量源,鼓荡我小宇宙。
人生如歌,半百蹉跎,
再次出发,依然故我。
时若可逆,步履不堕,
是我非我,墨海有乐。
黄河汤汤,泰岱峨峨,
惟艺近道,愿修正果。
——王谦
王谦书法习作:
作者:王谦
编辑:张心柯
品味艺术,感悟人生。欢迎关注,文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