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汉代图像研究青年论坛” 将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办
第三届“汉代图像研究青年论坛”
将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办
“汉代图像研究青年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共同发起的学术研讨活动,每两年一届。论坛秉承打破学科壁垒,激荡观念,视域交融,材料共享的美好期愿,邀请艺术学、考古、历史等专业领域的青年研究者,就汉代图像相关的学术前沿问题展开讨论。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相关学术成果已经在多种核心刊物发表,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力。
第三届论坛将于2023年5月20至21日,在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鼓楼校区)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制度、观念及其表征”,希望以汉代图像材料为纽带,推动了汉代物质文化与制度、观念流变的探讨;与会青年学者25人,评议专家6人;此外,还邀请了三场考古发掘新成果的内部报告。除内部报告外,本次论坛将线上同步直播。
论坛具体议程及直播信息将于开幕前一周发布,敬请关注。
评议嘉宾
NJU ARTS
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
杨爱国(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
汪小洋(东南大学,教授)
童强(南京大学,教授)
黄厚明(南京大学,教授)
张良仁(南京大学,教授)
考古发掘成果内部报告
NJU ARTS
1
朱晨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馆员):
鹿原觅踪——汉文帝霸陵的确认及其意义
2
王咸秋(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东汉洛阳城考古与研究新收获
3
刘斌(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洛阳北朝围屏石床考古新收获
论坛发言:分论坛一
NJU ARTS
1
王煜(四川大学,教授):
“一经神怪,一纬人理”: 四川地区汉代故事类画像试探
2
朱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山东、徐州汉画像石所见古帝王图汇考
3
左骏(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
从织女到西王母——对两汉时期相关玉器的考古学观察
4
王海玉(山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图中窥礼——汉画中所见汉代墓上祭祀礼俗之思考
5
陈秀慧(台湾,独立学者):
汉代五星图像考
论坛发言:分论坛二
NJU ARTS
1
张闻捷(厦门大学,教授):
五音学说与榆林汉墓壁画中的乐悬图
2
郑亚萌(陕西师范大学,讲师):
汉代祠堂中的西王母与乐舞图像模式分析
3
王传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从坐井垂钓到水榭观鱼图——东汉时期垂钓之趣的表达与变化观察
4
庞政(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蓬莱神山与死后想象——以马王堆帛画为中心
5
皮艾琳(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费县刘家疃汉画像石墓整体图像配置观察
论坛发言:分论坛三
NJU ARTS
1
李重蓉(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汉代獬豸新考
2
刘騻(广州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湖北省博物馆藏铜象尊考
3
侍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汉代陵墓“胡人石像”来源新考
4
武灵(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汉代操蛇神人图像研究
5
叶金阳(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
汉画中的人身蛇尾形象初探
论坛发言:分论坛四
NJU ARTS
1
郝丽君(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副研究员):
何以“三代”——汉代捞鼎图鼎器的视觉表达
2
王圣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院,助理研究员):
从饰到器:汉代黄金新用
3
王诗晓(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
汉代“宴饮乐舞”墓室壁画与古罗马“乐师与哭灵者”石棺画比较研究
4
张彬彬(上海外国语大学,副研究员):
基于形相学理论的汉画图像术语分类
5
李宝菁(TTLP线描小组成员):
以线格物——汉代画像石线描中Ai技术实践的问题与方法
论坛发言:分论坛五
NJU ARTS
1
杨全(广东省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
图像与反思——早期金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
庄蕙芷(台北中央研究院科学史委员会,副教授):
云间仙境:从汉代云气纹看北朝六角形龟背文的溯源
3
王磊(扬州大学,讲师):
长江以南汉至三国画像石墓再思
4
汪珂欣(北京大学,博士后):
天衣的想象:汉晋人、神形象分类方式的转变
5
李文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论三国时期的“白画”
南京大学
艺术学院
美编:丁林未
责编:陈小鸣
来源: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