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沪吹黯淡之后,张文宏担起“政策说服师”的使命

照相的宋师傅 新默存 2022-03-20



编者按

3月16日,张文宏医生接受人民日报上海新闻客户端采访,解读最新《诊疗方案》,声称“应对抗疫更从容”;3月17日,他再次接受该党媒采访,为“新诊疗方案拍手叫好”,声称“智慧抗疫走出重要一步”。如此看来,一段时间以前人们为张医生的担忧只是杞人之忧,他不需要被保卫,至少不需要网民来保卫。今日默存刊发宋志标先生的相关评论,言深旨远,值得一读。

 

 
张文宏首发抗疫新政的先声

 

文 | 照相的宋师傅

张文宏3月14日发布微博之前,很有一种声音悄然流传,大意是他被边缘化云云,证据一二三。所以,张医生更新微博的举动,首先像是一种澄清的动作,属于他与支持者心领神会的时刻。当人们将不安投射到公共猜疑上时,张文宏做过不止一次的“露面”自证。

兀自“认定”张文宏不再居于防疫要冲,这样的心思翻腾,每每与防疫情势的大变动有关。奥密克戎变异株造成第五波传染态势,精准防疫、科学防疫这类张医生的“发明”,显然吃力。与其说人们担心张文宏,不如说担心在弥漫的新疫情前无人指点迷津。

舆论潜流中隐藏的公众焦虑,张医生以感染病专家的敏感,及时捕捉到,再一次地,站在了他的讲坛上,面向微博广场传递他一贯坚定且乐观的声音。本次讲话内容,在构成上仍是张氏三原则:提示疫苗重要性+重申清零政策的必要+派发社会“定心丸”。

如果将张医生自去年11月28日以来,关于奥密克戎的几个长篇微博放在一起研究,会发现无论哪种新冠病毒流行,他在撰文时都在坚持重复上述“三原则”。从这些表达,可以一窥张文宏在代言公卫系统、慰藉社会大众上,已经有了自觉且显著的角色担当。

最新博文发表后,很有一些人嘀咕,认为文风不像张文宏。对于这类追求纯粹的疑惑,除非有明确证据,否则是无法说服的。但从文本的粗略分析看——比如对“但是”(不是“可是”“然而”)的大量习惯性使用,以及“在……今天”的句式依赖看,似乎很难支持文本考据派的揣测。

考虑到张文宏医生的角色身份,他的微博已经不再简单地等同于他个人,更像是疫情期间骤然诞生的公共媒体,那他“说什么”可能比“怎么说”更为重要。南京疫情时期,他点出“与病毒共存”;奥密克戎进化版乘势而来,张文宏医生的表态更加齐全。

除了秉持良医本色,开口即能安慰人的本领外,张文宏在最新微博中实际上担任了“政策说服师”与“民意调停者”的使命。他超越了“清零与共存”的明暗争议,公开陈述了新的政策内容,等于以身份的便利及受倚重的地位,发表了下一步抗疫安排的先声。

张文宏继续展示了双向沟通的高超技巧。在此前的微博中,他表达过“保持战略定力与耐力”“坚持抗疫方向不动摇”“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反弹的底线”等,这次他更是赞扬了“动态清零政策得到了更清晰的贯彻”,可见他对保持稳定的发言立场相当自觉。

在说完这些后,他开始了与公众的“沟通”,用“避免医疗资源挤兑”——这是他微博发文的关键词之一,此种担忧一以贯之——来论证现在不是“躺平”的时候。这番话从他口中讲出,想必会有相当强的说服力,足以抚平疫情下人们以变应变的惶惑心理。

“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可以负担得起的广泛提供的居家检测试剂,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未来居家隔离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规模输入与本土疫情叠加时所需的完整防控体系和充足医疗资源的准备等。”

在张文宏之前,类似的内容讨论也有,但不见于大众媒体,散落在社交媒体的角落,虽然有着诸多国外例证,但难以凝聚成完整的议题。张文宏凭借他的优势,捅破了这些隔阂,正式将防疫新政引入最普通大众的视野,这可能是他新博文的最大价值。

这段话,涉及防疫政策在节奏、内容、安排诸方面的转变,恐怕才是张文宏最想讲的。而汇聚在他微博讲台下的一般民众、决策者、执行者,都可以成为理想听众——在这个时候,张文宏成了最合适的政策沟通人选,是为“讨论”抗疫新转折时官民都服气的人。

考虑到抗疫政策转换,可能有医疗资源挤兑的风险,清零政策与14亿人更是高度协同,在转换路径依赖前,必定要先完成面广量大的公众教育工作。吉林农学院学生及家长在隔离期间的哀嚎、对新冠的过度恐惧,从侧面证明由张医生“调整”民众心态事半功倍。

所以,从政策沟通、社会情绪调节、新政预热全民讨论等种种便利看,张文宏都是无可替代的人。关键是,张文宏让民众明白,他不是他们的领导人,但可以呵护他们,是他们的保护者。这种对界限感的超一流把握,让张文宏一人抵得上千军万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