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然气】高价LNG背景下,中国煤改气市场将发生的几点变化

2017-10-17 隆众石化网 华气能源猎头

        在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格局,注定了大规模发展天然气应用的路途“道路且长”,随着国内大气污染程度的加剧,政府强制推行利用清洁能源改善民众居住环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颇具中国特色“煤改气”应运而生。

“城燃”“点供”各自为政

        在“点供”和“城燃”马拉松一般的竞争后,市场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渐显露出来,目前在北方90%以上的LNG点供项目在城燃管道覆盖范围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点供商对于LNG销售价格的话语权。以山东淄博为例,2017年以后,新签的点供项目80%以上都采用随行就市的价格,曾经照付不议模式的合同减少。

        对城燃来说,LNG点供商的参与削弱了其垄断地位,隆众资讯了解,多数地区城燃根据下游用气量的不同,对用户做出了不同等级的划分,采用阶梯式价格以及开口费免除的优惠政策。

国内天然气供应短板显露

        2016-2017年在煤改气的带动下中国LNG市场供应量增加了30%,市场增速较快得益于各地市政府对中央指示落实的高效和迅速。

        然而,在干净利落的“煤改气运动”之后,国内天然气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市场供应不足的短板被暴露无疑。

        2017年9月开始国内天然气气源紧张价格上涨比往年早了两个月到来,北方90%以上的点供商成本倒挂,经历了如此一轮云霄飞车般的价格调整,LNG点供商甚至终端用户都真正的“被”交了一次学费,未来对待LNG点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1、照付不议的合作模式减少。为规避风险,“随行就市”的定价模式将在LNG点供中的占比得到提升。在煤改气中由于城燃与LNG点供的冲突,当前北方地区LNG点供多在城燃管道供应外围之外。因此“点供”商对终端的话语权得到提升,价格也可以不再以当地城燃的价格作为天花板价。

2、点供商成本投入缩减。对于未来的项目,点供商将更加谨慎控制成本的投入,在项目土建和手续方面的投入会逐渐减少。同时设备方面的投入也将会引进用户的资金。给终端的定价则会分为点供商投资设备和与用户共有设备来给出不同供应价格让客户来选择。

3、追求短平快的投资模式。一场疯狂的涨价过后,点供商开始放弃之前的“放长线钓大鱼”的盈利心理,转而追求“短平快”的盈利模式,崇尚快速回本,从而规避市场风险。

4、低价竞争现象减少。基于以上几点隆众资讯认为,未来LNG点供低价合约以及同行之间无底线的竞争都将会有所减少。同样终端用户在经历了一轮“一车难求”的局势过后,对于点供商的考量也不会再将价格作为决定性因素来选择供应商。

        同时替代品方面,当前天然气相较于电力,液化气,重油等产品在价格,安全以及市场运营成熟度上仍有明显的优势。另外从淄博市下发的《2017年度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调控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水泥(含粉磨站)、砖瓦窑、陶瓷(不含以电、天然气为燃料)、玻璃棉(不含以电、天然气为燃料)、岩棉(不含电炉)、石膏板等建材行业企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

        可见,地方政府对于工业用户使用清洁能源,首先推崇的仍是天然气和电力,而电力对中小型以上锅炉的用户经济型明显不如天然气。因此而在未来LNG用量方面,隆众资讯认为,在国家十三五天然气利用目标下,煤改气本身是不可逆的,各地政府的高压政策短期不会出现缓和,暂时的高价对于未来LNG用量并不会出现太大影响。

相关:如何理解城市燃气企业居民业务亏损问题

      前段时间能源圈子里出现了好几篇谈“交叉补贴”的文章,有人谈了电力行业的交叉补贴,也有人谈了天然气行业的交叉补贴。本文不谈“交叉之事”,因为兹事体大,不是一篇文章能讲清楚的。本文只谈城市燃气企业居民业务的亏损问题。

  质量、数量、价格执行有偏差

  理解市场交易,可以用“三位一体”的思考框架。“三位一体”指的是市场上的商品包括质量、数量、价格三个维度。

  以苹果为例,酸甜是质量,1斤是数量,5元/斤是价格。天然气也是类似的,热值是质量,1立方米(国外一般用热值单位)是数量,3元/立方米是价格。消费者日常买苹果属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而那些付款和交货有时间差的交易,需要通过合同规定质量、数量、价格、付款、交货等条款。但所有交易的核心内容都少不了关于质量、数量、价格的约定。

  虽然交易双方在合同里确认了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等信息,但是合同里写的与实际执行的往往存在差异。在发展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国家,这种差异更是明显。

  以天然气行业为例,合同里约定的每立方米天然气能产生多少热值,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出现火力不足、掺杂无用气体等问题;又如,同一个门站,上游供气企业的气表显示输出100万立方米,下游城市燃气企业的气表却显示输入90万立方米。

  这些执行合同过程中的偏差都是造成城市燃气企业居民业务亏损的重要因素。

  成本中存在各种“暗亏”

  总的来说,亏损的原因无非是供给成本高于销售价格。但搞清楚成本和价格到底是多少并不简单。弄清价格相对容易,厘清成本就难很多了。原因其实也简单,企业的成本里面藏着生存的秘密。

  成本广泛存在于企业生产交易等各个环节,名目繁多。企业之间的合同、协议往往包含十几页、几十页甚至几百页的文字。每一项条款的执行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成本。而经济学教科书里、会计账簿上各种名目的成本(或费用)概念,也说明了成本种类之繁杂。此外,现实世界还有很多成本是隐身的。

  成本千变万化,准确掌握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城市燃气企业的成本不仅包括购气成本、输配成本,还包括计量差损失等交易成本。以计量差为例,上游供气企业少供点,下游终端用户多用点,夹在中间的城市燃气企业就会“两头受气”。有人提出通过提高终端售气价格来解决城市燃气企业的亏损问题。这似乎能够解决“明亏”,但单单提高下游售价,也可能引起更大的计量差。比如,价格提高后,终端用户偷气行为可能更加猖獗。

  为了说明计量差对亏损的影响,下面举一个虚拟的例子。

  假设某城市燃气企业上游的城市门站价格为2.3元/立方米,从门站到居民家里的输配成本为0.6元/立方米,终端售气价格为2.5元/立方米。这样,从价格上来看,亏损为0.4元/立方米。

  再假设2016年居民业务终端结算(也就是能收上钱来)的用气量是100万立方米,城市燃气企业的供气量是110万立方米,而上游供气企业坚持说他们的气表显示供了120万立方米。那么,城市燃气企业实际上要向上游付120万立方米的钱,但仅从下游收到100万立方米的钱。输配成本按110万立方米计算,可得出该城市燃气企业2016年在居民业务上的亏损达92万元。

  如果所有环节的供气量完全按照城市燃气企业的口径计算,110万立方米对应的亏损为44万元。也就是说,另外48万元是由于计量差导致的亏损。

  可见,计量差导致的亏损可能比售价偏低造成的亏损更为严重。这种亏损并非显而易见,可称之为“暗亏”。


  热值or体积,计价方式有影响

  除了计量差,计价方式对亏损也有影响。计量差是由于交易双方对商品数量的处理不当引起的,而没有恰当的计价方式也将导致商品质量难以被准确定价。商品质量和价格的关系不稳定,将导致用户流失,这也造成了“暗亏”。

  很多国家销售天然气都是按热值计价的,而我国主要还是按体积计价的。热值是天然气作为燃料时的价值所在,体积只是间接计量热值的单位。只有在天然气所含热值保持稳定时,体积计价的方式才能保证准确计价。

  我国培育天然气行业的时间不长,上游供气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势力,选择并延续了对其更为有利的体积计价方式。在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不太发达的时期,管网输配能力有限,以体积计价更利于收回管道建设成本。考虑到终端用户真正关心的是热值,为了进一步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原有的体积计价方式需要及时调整。

  未来,随着天然气市场进一步扩大,国内国外各种天然气资源的利用将更加充分。上游气源的多元化将要求供气企业统一天然气的热值并以热值计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终端用户。

  综上所述,城市燃气企业居民业务的亏损问题不能只从销售价格的角度看,还应该深入分析成本结构,厘清各类“明”、“暗”成本。在此基础上,天然气市场的改革决策才能得到更好贯彻落实。


来源:隆众石化网&无所不能专栏作者,应赛,能源行业研究人员。

编辑:华气能源猎头(微号:energyhunt)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相关文章:

1、【天然气】近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一览

2、【天然气】天然气供需矛盾加剧:冬季限气板上钉钉 企业出海寻气

3、【天然气】深圳大鹏LNG接收站错失船期 近日限量出货(附接收站介绍)

4、【天然气】竞价交易:天然气市场化保供新举措

5、【天然气】热点:数据观——未来5年全球LNG市场数据展望

6、【天然气】英媒:大型能源集团纷纷押注天然气

7、【天然气】FLNG产业的“春天”临近:大量项目重启,31个潜在项目

8、【天然气】中燃、昆仑、华润、港华、新奥五企燃气市场争夺站

9、【天然气】各燃气公司新闻概览(中燃、中国天然气、百川能源、港华……)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更多信息请“查看历史消息”!

猎头合作/岗位咨询/商务合作/版权问题/读者投稿,请联系:

联系人:许哲民(先生)

移动电话:13906017753

电子邮箱:joker@hqhunt.com

QQ/微信:19000734/energylietou

QQ群:75335340(猎头/项目信息)

官方网址:http://www.hqhun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