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俄罗斯研究:俄国石油巨擘
来源:俄罗斯研究(微号:werussia) 记者:李宁
世界上的石油巨擘大都“盛产”于石油大国,但俄罗斯这个石油大国却是个例外。前苏联到后俄罗斯的国内政局动荡,加上霸道的总统风,致使俄国的石油商鲜有生机。瓦吉特·阿列克佩罗夫这位在夹缝中闯出石油天下的大商,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俄式”石油巨擘。 瓦 吉 特· 阿 列 克 佩 罗 夫 (VagitAlekperov),这位在夹缝中闯出石油天下的大商,生长在前苏联,创业在解体期,发达在俄罗斯。面对复杂的国家政治局面,他审时度势、相机行事。担任过国家能源部副部长和始终立足于石油业的他,更加充分地利用了政界人脉和过人的商业头脑,一次次让自己创立的卢克石油化险为夷、走向强大,他也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俄式”石油巨擘。扎根石油
瓦吉特·阿列克佩罗夫(以下简称瓦吉特),在前苏联石油城巴库市近郊长大,关于石油的每一环节他都了如指掌,积累了丰富的石油阅历,成为了他成功路上的牢固阶梯。 祖辈、父辈都是石油工人,耳濡目染,瓦吉特很小就对石油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挑起了全家重担,四个哥哥为补贴家用很早便到油田工作。作为家里的“老小”,瓦吉特顺利攻读完了在阿塞拜疆石油化工学院的学业,不过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六年左右的油田工作经验。因为他在 18岁时就开始了勤工俭学,边学习边到油田打工。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勤劳朴实的家庭氛围下,让瓦吉特养成了勤勉坚韧的性格,这也得到了日后油田领导的认可。 毕业后,瓦吉特得到了去里海油田工作的机会,此后他开始在石油行业大展拳脚。当时俄国正处在前苏联时期,全部的企业都是国有资产,石油这种能源大产业自在其中。所以瓦吉特相当于在当时的国企工作,短短五年时间,他由一位基层的钻井工,屡次升迁,直至当上了油田的二把手。他出色的表现,让苏联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瓦列里·格拉伊费尔很是看重。这位领导还喜欢任用新人,而且给予新人最大限度的自主权,所以年轻有为的瓦吉特遇到了人生“导师”。当提拔他到西西伯利亚做负责人时,他和同样被重用的拉威尔·马加诺夫(卢克石油二号人物)在这里真正干出了一番石油事业。 这些新人没来之前,其实西西伯利亚地区石油曾是苏联石油工业部的“核心”,由秋明石油天然气管理局专门负责,可是恰恰依仗中央直接领导的优势,这里的石油遭到了无节制的野蛮开采,导致产量直线下滑,首任局长一直想扭转这种混乱局面,但却收效甚微,含恨而终。为挽救国家最大战略油田,苏联中央派出瓦列里来接管这片儿。瓦列里一上任就从全国各大油田抽调了很多新人,其中瓦吉特和拉威尔就一人负责一部分,最后在他们一众石油人的不懈努力下,1988 年西西伯利亚石油产量重新问鼎国家石油。瓦吉特的官场之路就此打开。能源高官
突出的业绩,让瓦吉特逐步走向国家能源高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敢想敢做的工作热情,不仅深受领导喜爱,更结交了不少能源高官,这为他当上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部副部长和第一副部长,以及后来创立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攒蓄了不菲的政治“资源”。 领导瓦列里看到手下这么能干,自然希望西西伯利亚可以开采出更多石油,所以先后成立了考加雷姆石油天然气公司,交给瓦吉特掌管,兰格巴斯石油天然气公司交给另一位出众的新人尤里·沙夫拉尼克(他后来接任瓦吉特,当选了俄联邦燃料与能源部部长,这段同在老领导下共事的情谊为卢克石油开了不少“绿灯”),拉威尔任其副手。三个年轻人在这片热土上挥洒了青春,也迎来了辉煌。瓦吉特在这里的工作业绩让他一步跨上了能源副部长的位置。 几年时间,瓦吉特就将他负责的油区变成了苏联产量最高的油田之一。多年的石油工作阅历,加上胆大敢为的行事风格,使他网罗了不少“粉丝”。一次,油田发生石油泄漏,滚烫的石油一直往出冒,维修队有点手足无措,不敢上前维修,主要是害怕引起火星导致石油燃烧,发生爆炸。瓦吉特听说后,立即赶到现场,和几位维修师、工程师等简略研究后,直接躺在了油管旁边,随后对维修队大声命令道:“现在就开始修吧!”身边的工作人员吓坏了,油田最高领导就这么躺在了事故现场,赶紧过来相劝,但瓦吉特态度坚决、也不说什么,等着来修管道。维修队只好卸下心防,抓紧抢修。瓦吉特就是用这种以身作则的拼劲儿,赚得了油田人的上下一心,大家对他是敬仰有加。 瓦吉特低调的行事作风,很讨普京喜好,这对他自己和公司发展都受益良多。普京肯定也不愿意再冒出个霍多尔科夫斯,他更想通过这样的私企向世界呈现一个开放的总统形象,因此,卢克逐渐成为俄国政府的石油‘外交官’。 苏联解体后,总统叶利钦接手了一批经营效益一般的公司,为了重振经济,大规模施行私有化。可是叶利钦的目标却适得其反,产生了众多高调的俄罗斯寡头,很多人借此发家致富。但瓦吉特没有被这个诱惑吸引,选择‘一尘不染’,低调赚钱。 同时,他也成为了考加雷姆这座小城的名人,因为他已不再是只考虑油田产量的管理人,为官经验让他的眼界更开阔、思考的范围更远大。因此除了将油田工作做好,他还利用油田经济带动地方发展,使当地的人们生活福利日益丰厚;借助石油收益,建起了高质量保障房,但费用却很低廉;提供丰富的物质供应,保障一方百姓富足生活。所以,小城里的人们都认为瓦吉特让大家率先实现了共产主义。这样的政绩,莫斯科的中央领导当然早有耳闻。因此在 1990 年,瓦吉特走马上任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部副部长、代理能源部长,主管石油生产。40岁的他也成为了俄国历史上上最年轻的能源部长。 在其位谋其政,瓦吉特开始谋划国家石油的发展战略,即便国家已处在解体“暴风雨”的前夕。从基层上一路过关斩将过来的他,深知国家石油面临的瓶颈,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开采、运输到销售的系统运营。所以他决定走出去,向发达的西方同行学习、借鉴。这段难得的“取经”过程,不仅为拯救衰败的国民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果,也为他接下来的创业汇聚了行业“资源”。动荡创业
其实,在这趟去欧美学习旅途中,瓦吉特已经有成立一家石油公司的想法,但是和老领导成立的国有企业不同,他想成立私有的。因为他认为要想振兴苏联的石油业,重要的就是使石油工业私有化,还要学习一套现代化的方式来管理企业。好兄弟拉威尔回忆道:“当时的局面很紧迫,苏联事实上已经开始停止运转,原材料、资金的供应都停了,工资也普遍开不出来。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中。我们只能自己闯出一条路。于是,我们开始到国外考察,学习国外能源公司的管理方式。我还记得我们在伦敦呆了5天,BP公司的高管们给我们从早到晚讲课,告诉我们如何按照市场原则组织公司。我们又赶往意大利拜访埃尼公司,学习他们的经验。就这样,我们开始计划在俄罗斯成立这样一家公司。” 瓦吉特想弄明白一家综合型石油公司的全部,孜孜不倦地提问各种自己想要搞清楚的问题。潜心学习后,他和伙伴们决定实地去实现这个有点妄想的目标。他不可能凭空成立,必须借助现有资源来合立一个公司。 他将目光盯在了他们崛起的地方西西伯利亚,在国家解体前的几星期,就是 1991年 11月,瓦吉特将曾经直接领导的考加雷姆石油天然气公司、尤里曾领导后由拉威尔接手的兰格巴斯石油天然气公司、乌拉伊石油天然气公司三家石油公司,和位于彼尔姆、伏尔加格勒、乌法、马热基亚伊四地的四家石油加工厂,最终顺利组成了一家企业,这就是现在世界上第二大私营石油公司——卢克石油。 卢克石油,摆脱了苏联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注入了瓦吉特出国学习的先进模式,属于一个全新的石油公司,是石油企业私有化的一个“新尝试”。紧接着,国家迎来解体风波,第二年,瓦吉特辞职,正式成为卢克的董事长兼总裁。在他的领导下,1993 年 4月企业便改组上市,规模日渐壮大。它也成为了前苏联唯一一家摆脱了国家掌控的石油公司。 可是想要企业由完全国有化变成私有化,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而且还要在变数颇多的国家重要行业发展,特别是在有些强势的国家管理下,瓦吉特的成功的确颇具“俄式”风格。俄式成功
此前一直在政坛的瓦吉特,深谙这种政治统治下的从商之道——低调。无论政局如何变化,他都遵守自己的经商法则:热爱祖国、听话守纪、低调内敛。 苏联解体后,总统叶利钦接手了一批经营效益一般的公司,为了重振经济,他采取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就是大规模施行私有化。可是叶利钦的目标没有达成,却适得其反,产生了众多高调的俄罗斯寡头,很多人借此机会发家致富。但瓦吉特没有被这个诱惑吸引,选择“一尘不染”,低调赚钱。 在普京当选总统后,对商界采取高压政策,甚至明确向寡头们发出警告:“钱可以赚,但不可参政!”这种情况下,与前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前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相比,瓦吉特显得更加目光长远、机智深谋。而他的这位老对手就有些过分张扬了,无论是因为什么罪名被定案,只能说他还没有摸透国家政治的性子。 从这件事后,“杀鸡儆猴”的背后含义,瓦吉特领会得很是深入,绝不在商言商,远离政治、积极纳税,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完全服从政府命令。他是这么要求公司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他的办公室里永远有两样特殊的东西,一幅占满整面墙的世界地图和一张摆放在办公桌上普京的照片。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后,瓦吉特也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无论去哪个国家出差,洽谈生意有多紧急,他都会先拜访那个国家的俄罗斯大使。 面对政府的变相“为难”,瓦吉特并不是一直保持沉默,也巧妙地维护着自己的利益,他在媒体面前极力维系与克林姆林宫关系的同时,也多次非常含蓄地表达了遭受的不公待遇,例如他曾宣讲过的理论,“无论卢克公司所有制是公还是私,首先和其他石油公司一样都是俄罗斯的民族企业,卢克依法向国家纳税,并且承担各种社会义务,公司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损害公众利益的丑闻。因此卢克应该享受和其他俄罗斯国有石油同等的公平待遇。”不痛不痒的声讨,既阐述了自己的境遇,又没有触犯国家威严,还博取了同情,获得了最大利益。瓦吉特将这之间的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瓦吉特低调的行事作风,很讨普京喜欢,这对他自己和卢克石油发展都受益良多。普京肯定也不愿意再冒出个霍多尔科夫斯,他更想要这样的私企向世界呈现一个开放式的俄罗斯形象,那瓦吉特的卢克石油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卢克逐渐成为俄国政府的石油“外交官”。这样的私企殊荣,估计也是前无古人了。 瓦吉特能将卢克一步步做大,除了“俄式”成功外,他也拥有自己的营销头脑,尤其在开展海外业务上。
“舍得”战略
瓦吉特在创立卢克石油前,一直都在国内的石油圈,经过那次出国学习后,他大长见识,由此也一心向国际化发展,所以卢克成立之初就决定要成为世界性的石油公司。这个雄心壮志,在当时不太被看好,因为毕竟国家还没出现过这种国际企业。不过瓦吉特可不是坐而论道,他有自己的营销战略,那就是舍得。 1993 年,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通过政变刚刚上台,瓦吉特就陪着他的密友、俄燃料与能源部部长尤里(积累的资源用到了,当然不止如此),飞到巴库进行访问。作为土生土长的巴库人,他开门见山地提出“巴库石油应该有卢克石油的位置”。期间不管瓦吉特是如何谈判的,但他确实拿到了巴库石油集团百分之十的股份。 此前,别国的石油公司怎么和阿塞拜疆谈判,都被果断拒绝。看到瓦吉特这么顺利,西方的石油大咖们瞬间明了,卢克石油是个生意伙伴,而非对手。阿莫科石油公司的一位代表评价瓦吉特说:“他懂得谈判,懂得做妥协,懂得让各方都得利,而非损人利己。他是一个很好的伙伴。”随后,巴库的石油通过俄罗斯石油管道被销往欧洲各地,卢克就此打开了西方石油大门。 再一次,瓦吉特看中了哈萨克斯坦,为了表示合作诚意和争取信任,他直接向其总统赠送了一架飞机,后来卢克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生意就顺畅了很多。此外,细致研究过卢克石油的人都会了解,它在国外大额收购的多数石油加工和销售企业,几乎都不能立即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也不能使公司资产升值。但卢克似乎并不在乎,依然不挡其海外进军的步伐。所以业内人士认为卢克是出于寻找稳定的石油加工市场和销售市场的战略考虑,即便不能立即带来真金白银,但现在的投资却在为将来做打算。这种“舍得”的营销战略,瓦吉特用得屡试不爽。 这些年,俄罗斯的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秋明-BP石油公司都先后“消失无踪”了,而卢克不但屹立不倒,还成为了唯一一个没有政府“帮衬”的俄罗斯能源企业,即便是有国有石油公司的一家独大,但卢克石油却在“默默”中逐渐壮大,瓦吉特舍得的战略功不可没,可是其背后付出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来源:俄罗斯研究(微号:werussia) 记者: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