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养老布局的“浦东速度” 养老服务的“浦东温度”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浦东新区是上海的“养老重镇”,全上海近五分之一的户籍老人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截至2017年底,浦东新区共有户籍老年人口91.48万,占据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8.9%;到2018年9月30日为止,沪上百岁老人绝对数排名第一的区也是浦东,这儿是491位老寿星的家园。

  上海城市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期开启,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浦东新区,在老龄化问题上也呈现出“浦东速度”——2010年末,浦东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共61.2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2.2%;十年以后,也就是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数字预计将突破100万人。

  诚如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所言,“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对浦东新区而言,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亦能向整个社会展示“浦东温度”:在经济社会飞奔向前的同时,没有哪个人群会被遗忘或忽视。

  养老机构数约占全市1/5

  南码头南风养老院老人的一天,从清晨五点半开始。张奶奶在这生活了10个年头,养老院已经成了她的家。2009年她70岁,在上海来说甚至不算“高龄老人”,但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又遭遇了老爱人的离世,医生认为她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独居。

  子女们想到了那所家门口的养老院,询问她的意见,她回想说:“一开始总归是不习惯的。但来了就适应了,我现在每天忙得不得了,参加一堆兴趣班,唱歌、编织、书法、插画,还定期读报学习。”

  比起一人起居的小小的家,养老院能够提供更安全也更丰富的生活。上海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快速增长,浦东新区连年加速养老机构布局,养老床位连年列入区府实事项目,每年以千位数持续推进。目前全区已建成养老机构148家,占全市总量五分之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9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58家,床位数25092张。

  目前,浦东新区正在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管办分离”,其目的,一是强化行业监管作用,把新区福利企事业管理所与新区福利院(老年特护院)合并组建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服务管理中心,强化服务监管能力;二是发挥市场专业作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浦发、新金桥、浦惠三家区属国有养老服务公司,作为新增的区级财力公办养老项目建设运营主体,发挥国有企业资源整合、专业运营的优势,重点推进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建设,并确保辖区“东西南北中”多点均衡布局,进一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供给格局。

  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养老布局

  相比机构养老,选择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规模更为庞大,他们对于晚年生活的需求,促使上海提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概念,意在让城市社区的老年人于15分钟步行距离之内,便捷地获得各类养老服务。

  “15分钟养老服务圈”首先需要精细的社区空间规划作为支撑,浦东新区连年加大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鼓励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等设施的投建。上海地皮寸土寸金,“缺地”一直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面临的难题。去年起,浦东新区率先尝试利用闲置房产资源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想方设法增加供给;浦东辖区地域辽阔,不同街镇发展水平各有不同,新区因地制宜,力推中心城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同时,也在农村地区探索挖掘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如今,新区36个街镇已有34个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到今年年底预计可实现全覆盖;城郊结合部或农村地区,则依据浦东新区落实《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的方案,确保“街镇有院、片区有所、居村有点”。

  嵌入社区的农村睦邻点是典型的农村社区养老场所。睦邻点的辐射范围通常不大,但好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周浦镇红桥村的“红善睦邻点”为例,它所服务的老年人基本来自本村——红桥村户籍人口164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56人,占到34%,其中包括孤寡老人10位,纯老家庭老年人18位,这种老年人口结构在上海农村非常常见。红善睦邻点为老人们提供便民服务,比如每月一次为老年人量血压、测体重,还可提供上门服务;睦邻点有志愿者轮值,他们常常负责“代购”、陪医、送餐;此外,这里还是广场舞队、腰鼓队的活动场所,也陆续引进了插画、串珠等手作活动。

  浦东新区财政部门对运营规范的社区睦邻点每年给予3000元到5000元的奖励补贴。村镇对睦邻点建设也都相当重视,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乐于投入。短短几年间,浦东新区建成了331个农村睦邻点,2020年预计可以增加到500个点位。

  需求从生存型到发展型

  时代在变,老年人的需求也在变。如果说过去的老年人大多习惯被动接受照顾,现在的老年人则更乐于主动寻求社会参与,这就要求养老公共服务的“功能模块”更多元、更开放,具备动态调整动态发展的能力。

  2018年起,浦东新区将养老服务融入该区的“家门口”服务体系,要求各居村灵活设置养老服务功能板块,在按需设置养老顾问、为老助餐、老年活动、微型日托四大重点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实际创设多元服务内容。

  以为老助餐服务为例,经过10年探索实践,浦东新区培育出了覆盖新区城乡的助餐服务网络,通常每个街镇拥有3到4家助餐点位,部分需求量较大的街镇则适度增加配置,目前全区146个助餐点每日总供餐能力达1.8万客。

  老年人对餐品要求日益“挑剔”,如果说以前只需“吃饱”,现在则要“吃好”,并且换着花样地吃。因此,社区老年餐的配给模式也日益丰富,既有传统的社区食堂模式,也引进了中央厨房模式、社区合作模式等等。为了让老年人吃得实惠,吃得放心,民政部门联合区市场监管部门规范管理助餐服务,并聘请第三方社会组织定期跟踪、评估、考核各助餐点。根据老年人对餐饮服务的要求,各街镇定期召开老人座谈会,了解大家对饭菜质量、口味、卫生、营养、保温等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之作为考核测评助餐点及工作人员的依据之一。

  近年兴起的智慧养老服务理念,为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新的工具。浦东新区36个街镇全都拥有科技助老信息平台服务,借助信息技术,各街镇精准掌握辖区老年人的基本状况,针对老年人的突出需求引进“科技助老”设备,比如为低保低收入老人免费配发操作简单的“老人手机”,且由区财政扶持话费;针对频发的老年人走失现象,区级平台为老人们配发了智能腕表,并在后台设置老人行动的“电子围栏”,一旦老人跨越围栏范围,子女便可通过手机App掌握老人实时位置。

  社区工作全岗通撑起“家门口”服务体系

  新建一个小区活动中心,空间怎么安排,功能怎么设计?小区近期出现流浪狗,爱狗人士要求善待,怕狗的居民要求“处理”,你该怎么办?小区新建一所“自治花园”,刚造好时大家都说好,后期维护谁来做?在浦东新区举办的社区引导技术培训课上,十八名社区工作者进入模拟演练环节,正动脑筋解决这些棘手的社区问题。

  浦东新区计划培育百名“金牌全岗通社工”。2018年8月末,各街镇精心选拔的首批十八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课程结束后他们还挑战了一个月的社区实战任务。浦东新区希望“金牌全岗通社工”能为辖区的社区治理带去新的改变,更好地推动“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29年来,经济和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家门口”服务体系是浦东新区在社会治理领域进行的一项创新,意在“规范村居功能,畅通为民服务”,让辖区所有村居具备提供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七大服务的能力,让所有居民过上“生活小事不出村居”的日子。

  为了做强为民服务“神经末梢”,浦东新区要求将各个街镇的“一门式”社区事务受理的端口延伸到村居。村居委可提供个人政务服务事项的自助办理、当场办结、代为办理、现场预审、帮助办理等五类服务,川沙、周浦、书院等街镇通过受理中心人员下沉的方式,定期到居村提供服务;陆家嘴、三林等街镇通过受理中心远程办理、居村协助办理的方式,解决居村办事权限、资格问题,实现当场办结;张江、祝桥、泥城等街镇用好“一网通办”平台,对于不熟悉操作设备和流程的服务对象实行“帮办”,指导、协助他们进行网上办事或提供政策咨询。

  浦东新区的社区事务受理事项共有199项,属于全市标准化事项的有177项,其余22项为区级事项,事项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一门式”延伸到家门口之后,诸如老年人需求量较大的医疗记录册更换服务、外来人口需求量大的住房租赁备案服务都能在村居当场办结,为市民减省大量跑腿时间。

  此举还促成了村居办公场地的空间重塑、流程再造,村居委会与居村“一门式”受理大厅共享办公场地,全部秉持开放式设计,确保居民进门就能找到人,坐下就可办事。根据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规范与居村实际情况,按照一网(“一网通办”总门户)、一机(一台电脑)、两人(至少两名“全岗通”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基础配置,高拍仪、读卡器、打印机等必要设备也必须到位。

  前往任一村居,都能看到首问接待区、事项受理区、自助服务区、休息等候区等“标配区域”,这是村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的结果,事项受理区通常会配置一到二个社区事务办理窗口,标准化事项以外的便民事项也被一并纳入了事项受理区。

  “家门口”服务体系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又提出新的要求,村居工作人员既要具备独立完成日常接待工作事项的能力,“一岗多能、事项通办”;又要做好村居日常服务,引导社区自治。浦东新区开展的“金牌社工”选拔正是为了帮助社区工作者提升技能水平,通过实训锻炼、浸入式案例分享、集中授课、岗位实践等形式,锻炼一支出色的“全岗通”社工队伍,以“金牌社工”带动村居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新益汇”为浦东再添公益创新空间

  浦东新区历来重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著名的峨山路公益示范基地首开先河,孵化培育出一批活跃在国内公益领域的社会组织。2019年这里又将“上线”一处全新的社会组织创新空间——“新益汇”,这个由浦东新区民政局、星月集团和浦东公益促进会“政企社”三方跨界合作的公益园区是传统公益示范基地的“升级版”。浦东新区民政局介绍,基地园区的枢纽作用对促进地区社会组织发展至关重要,对成长期社会组织而言,园区是孵化助推器;对发展期的社会组织而言,需要园区为他们提供人才、服务、信息等各类资源;成熟期的社会组织则需要借助园区空间发挥其辐射作用。始建于2009年的浦东新区峨山路公益示范基地在过去10年就扮演了这些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组织目标定位的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单一基地的功能资源已经难以有效满足它们的需求,“新益汇”社会组织创新空间应运而生。“新益汇”位于浦东新区南洋泾路555号陆家嘴金融街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今后将致力于服务和扶持处于成长期的创新型社会组织,帮助它们培育自我造血机制,加速成长、加速落地。街区开发商民营企业星月投资集团按照成本价提供场地,与政府共同打造公益空间。社会组织入驻该基地,凡符合条件的,可获得浦东新区财政局给予的50%房租补贴和企业资助的25%房租补贴,也就是说企业只需自付25%房租。目前园区已完成一期招募工作,迎来6家社会组织入驻,其中4家享获得了政府补贴。

  “新益汇”目前已经推出一项社会组织成长加速计划,名为“优新益”。针对社会组织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浦东新区公益组织项目合作促进会联合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浦东新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洋泾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等五家社会组织共同设计了这一成长计划,从“内部治理”、“资源拓展”、“品牌建设”等五个方面为初创期、成长期以及志愿团队提供能力建设,社会组织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咨询辅导、课程培训、能力拓展训练等专业支持服务,还可通过行业交流、参访学习、项目对接实现跨界合作,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新益汇”空间管理由浦东新区民政局委托浦东新区公益组织项目合作促进会承接,该组织同时也是峨山路公益示范基地托管方。促进会表示,将把成熟的园区托管经验引入“新益汇”空间,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园区治理理念,制定和完善《园区公共空间管理制度》,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民主决策动力。促进会将为空间链接尽可能丰富的公益资源,比如,引入浦东新区公益服务项目“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各街镇的需方推介社会组织和公益项目;依托“浦东公益网”网站与微信公众号为社会组织展示自身风采和服务成果提供媒介;联动浦东新区36个街道、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12家社区基金会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提供“试验田”,打造社会组织创新实践的新平台。


来源:文汇报

更多推荐
90%养老驿站不盈利,政府如何破局
养老院养老,好?不好?老人,儿女该如何选择?
面对老年拾荒大军,我们该怎么办?
老龄化趋势:老年人的空巢时间有多长
       


END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随手转发亦是功德


    

在吗?在看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