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解读衰老:出现这些情况,说明您已经老了!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真元之气不足,脏腑功能日虚,阴阳气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

另一方面,老年人一生中还积累了各种劳伤,或起居无常,饮食不节,或忧悲恚怒,劳欲过度,或嗜好烟酒,罹患疾病等,这些必然加重脏腑功能的衰退。

正常人体阴阳气血在营养脏腑,维系其功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又不断地从饮食物里得到生化和补充,但进入老年以后,这种正常的生化供求关系便难以继续维持。

因此,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相比,老年人就称得上是“残阴残阳之身”了,残阴,残阳,就是衰老的基本生理特点。


(一)五脏渐虚


从五脏的生理功能来看,心有化生血液,与脉管息息相通、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藏神,能主持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开窍于舌、其华在面等功能。老年人因衰老,脏腑功能衰退,气虚血少,血少则脉道失充,气虚则推血无力,血流缓而易滞,脉道失于通利,机体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出现衰老征象,如《灵枢•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肝的疏泄功能与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密切相关,而人体气机是否调畅,直接关系到情志、消化、血运是否正常,以及水道是否通调。在《灵枢•天年》中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老年人50岁后肝气始衰,故常寡言少欢,多疑善虑,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嗳气腹胀,食纳减少。脾有主运化、升清、统血、主肌肉与四肢、开窍于口、荣华于唇等功能。老年期脾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脾气衰,运化之力变弱,升清之功衰减;统血功能下降;精微输布能力减弱,四肢乏养。《灵枢•天年》中指出“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年老以后,脾气逐渐虚弱,至七十岁时脾气大虚,故常有头昏目眩、纳呆乏味、脘腹作胀、疲惫懒动、肌肉瘦削、唇淡不华等表现。肺有司呼吸、主管一身之气、宣发卫气与津液、温养并滋润肌腠皮肤,以及主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等多种功能。老年人肺气渐弱,特别是80岁以后,肺气大虚,故往往呼吸微弱,胸闷气短,唇青舌紫,不耐劳作,皮肤枯燥,易感外邪,痰涕多,嗅觉差,甚至小便失畅。如《灵枢•天年》记载:“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肾藏精,内寓真阴、真阳,有主管体内水液平衡、纳气以协调呼吸、主骨生髓并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荣华于发等功能。到了老年,随着肾气的虚衰,五脏六腑生化功能亦相继减退,表现为生殖器官萎缩,性功能逐渐消失,精神疲惫,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呼吸气短并随劳加重,步态不稳,牙齿稀疏脱落或易于折断,牙根外露,毛发变白或枯槁不荣,耳聋失聪,眼睑浮肿,目下如卧蚕,小便排出无力,夜尿频繁,大便秘结或滑泄等。若发展至肾精枯竭,不能化生阴阳,濡养脏腑,即《灵枢•天年》所言“九十岁,肾气焦,四肢筋脉空虚”之时,则脏腑百脉空虚而天年将尽。

综上所述,
五脏日虚是人体衰老的根源,
使老年人阴阳气血衰少,
抗邪能力低下,
易于发病而难于康复,
故有老年人是“虚若风烛,百疾易攻”之说。



(二)易感外邪


老年人脏腑薄脆,肾精亏乏,阴不能营守于内,阳不能固护于外,适应能力和防御能力都比较低下,即所谓“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因此,《养老奉亲书》说老年人“神气浮弱,返同小儿”“易于动作,多感外疾”主要表现在:


①外感以阴邪为多


《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老壮同气”,强调年龄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正气虚衰,以阳气不足表现更为突出。体质的壮羸、抗病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阳气之盛衰。老年人阳虚不能温运气血,寒自内生,“阴得阴助”故外感常以寒、湿阴邪居多,再加上从化,因此,老年人易患风寒感冒、寒凝腹痛、寒湿吐下,及寒痹、湿痹等阴邪引起的病症。


②反复受邪且兼感杂邪


老年人受邪以后,常常因为正气虚弱,更无力抗杂邪。因此,老年人感受外邪,具有愈是年老,愈是“感邪深重”的随龄递增,自邪气留恋而不能骤解,如果饮食起居不慎,就会出现宿邪未去,又感新邪,新邪宿邪相引,互为博结不散之“反复受邪而兼感杂邪”的现象。临床上,老年人患咳喘,往往“前证未罢,又受新凉”而延久不愈;或老年人患痹证,每因反复受邪而呈风寒湿热兼夹为患。


③微邪即感和感邪深重


人进入老年以后,阴阳的虚衰,血气的匮乏,是与日俱增的,向有“人年五十始衰”“人年七十以后血气虚惫”之说。《锦囊秘录》说:“虚为百病之由……,正气弱者,虽即微邪,亦得易袭,袭则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难痊。”故临床每遇节气迭变之时,老年人患时令感冒、夏月中暑、秋冬喘咳等病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青年人,而且患病之后常常由急转慢,延久难愈。另外,《医原纪略•风无定体论》说:“邪乘虚入,一分虚则感一分邪以凑之,十分虚则感十分邪。”指出在一般情况下,正气虚弱的程度决定着感邪的浅深轻重。因此,老年人感受外邪,具有愈是年老,愈是“感邪深重”的随龄递增的特点。


(三)易生积滞


老年人脾胃之气衰减,食欲渐退,容量渐少,日久生化乏源,精血、脏腑的充养,都会受到影响。肾元亏损,中气大虚时,则食更难化。故老年人易生积滞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



(四)易伤七情


人之情志,是在脏腑正常生理活动基础上,对周围事物产生反应的结果。老年人由于心力渐退,肝胆气衰,疏泄和决断功能不力,思想意识和精神活动低下,加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易产生异常情感,并为异常情志所伤而发病。故《千金翼方》说:“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常见情志改变有:


①情志抑郁


老年人容易产生忧、思、悲、哀、惊、恐等负性情绪而情志抑郁,因老年人经历了一生的操劳,又面临着离开工作岗位后处境和地位发生的变化,以及对死亡均恐惧,所以常常沉溺在回忆过去有留恋有遗憾的情感之中。即使境遇顺利者,也难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忧郁感”,甚至“死亡感”而表现得心灰意冷,郁郁寡欢,或爱唠叨,爱发脾气,或怕癌恐病,经常自寻苦恼,或猜疑他人。


②性情不定


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性格不够稳定,情绪容易变化,即所谓“性气不定”。老年人的情志态度、好恶习惯等常是一生经历的概括反映,有一定的经验性,容易表现得主观、自信,或保守、固执,当经验脱离实际,客观不能符合主观时,又会产生精神上的压力,表现为急迫、沮丧,或自卑、自怜而喜怒无常。《千金要方》说:“老年之性,必持其老,无有籍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忽有所好,即须称情。

来源:人卫中医,本文选自《白藜芦醇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高海青 马亚兵 李保应。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这5种病越来越年轻化,每个人身边都有:记住9个字,胜过看医生
最适合秋天吃的几种水果,止咳润肺,照着买就对了
身体上的这些“阻力线”,正在阻碍你气血的运行
8个方法消除富贵包(富贵包 = 夺命包)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