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护理员,缺数量更缺“质量”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23岁的孙宏鑫在赛场上比较“醒目”——30名选手中,他是仅有的3名男选手之一。“奶奶,您该吃药了。”他轻声细语地对病床上的老人说,然后摇高床头,并给老人背后垫了个软枕。

这是近日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北京地区选拔赛”现场。据介绍,本次竞赛经过选拔,遴选出30名选手参加选拔赛,最终优选出4名专业技能过硬、符合报名条件的岗位技术能手,组建北京市代表队参加全国竞赛。而这次竞赛也反映出社会对养老护理员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需求。

比赛更考综合实力

本次大赛分为笔试和实操两部分。据北京养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冬介绍,比较以往的国赛选拔赛,今年最大的难点在于,理论知识竞赛不再采用传统的单选、多选、判断、问答等常规题型,而是创新地选用职业能力测评(COMET)方式。

操作技能竞赛的试题是:金奶奶,80岁,患糖尿病、冠心病20余年,常规口服药治疗。半年前突发“脑梗塞”,左侧肢体偏瘫;进食、如厕、穿衣等均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内心自卑,不愿与人说话,也不愿参加活动。您作为金奶奶的养老护理员,请于早晨7时查对并帮助老人服药,中午11时为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下午4时使用轮椅推老人到室外晒太阳。

“笔试是开卷的,两个小时只考一道题。”李冬介绍,这种COMET测评方式能够对养老护理员从事为老服务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裁判将通过8个指标、40个评分点对方案进行打分,有利于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优质照护。

孙宏鑫的“喂饭”环节结束后,裁判员、301医院护理督导霍春暖指着手中的考核评分标准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个选手实施过程表现不错,也挺有亲和力,可惜在沟通评估环节有几处要丢分。比如,给老人服药前没有核对房号、床号、姓名,以及没有评估老人的肢体活动度。”

“可能是有点紧张,但主要可能还是赛前训练的时候有些环节没有注意到。”另一位裁判员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主管护师刘辉说。“比赛就要像实战演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技能提升。”北京市委社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

“冲击”与成就感

实操3个项目比赛结束,孙宏鑫已经满头大汗。“还是有点儿紧张的。”他略带腼腆地冲记者笑笑说。

2014年,高中毕业的孙宏鑫上了一所职业院校,专业就是老年护理。从2016年11月到一个老年公寓实习至今,近3年时间过去了,他也从生活助理成长为楼层的生活照料主管,完成了从一线护理员到管理人员的转变。

回想起刚干这一行的时候,孙宏鑫其实也经历过“有点抗拒”甚至是“排斥”的阶段。他清晰地记得,实习的第二个月,照顾一位患有脑梗后遗症的爷爷。老人吞咽困难,只能吃糊状的流食,有次喂饭,刚喂进去一口,就一下子全喷了出来,喷得孙宏鑫满脸都是。

“那次冲击挺大的。”孙宏鑫说,本来糊状的饭菜看着就让人有点难受,再加上喷了一脸,当时真的想不干了。当他把这想法告诉楼层主管时,主管说:“这种经历我们都有过,老人也不是有意的。如果你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不是也很有成就感吗?”

冷静下来的孙宏鑫想到,自己也有爷爷奶奶,有一天他们可能也会需要照顾。自己坚持下去,不仅可以在机构给别人家的老人们更好的照顾,在家也能更好地照料自己的爷爷奶奶。到2018年初,他终于可以独自照顾一位老人了。“那时候还挺有成就感的。”他说。

护理员也要充电

事实上,护理员们所要面对的,远远不止“把饭喷一脸”这样的小问题。

孙宏鑫坦言,老年护理这项工作,很多时候会面对“负面情绪”和“负能量”。“老人院的老人基本都在80岁以上,身体患有各种疾病甚至不能自理,尤其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有时你为他好,他不理解甚至还骂你、打你。”

事实上,本次大赛的操作技能竞赛中就有一个要求是:当老人出现不良情绪,请及时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疏导,并贯穿于照护服务当中。所以,参赛者不是机械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而是要在护理过程中传递更多的关爱和善意,这才是更高质量的服务。

“一个优秀的护理员,不仅要有好的技能,还要投入情感,用语气、神态、肢体语言传递出关爱的信息。”霍春暖说。

而对护理员们来说,他们又该如何化解工作给自身带来的负面情绪?过去,孙宏鑫会把心里的不舒服、不痛快跟楼层的管理人员倾诉,或者听音乐缓解一下,现在,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倾听护理员们的倾诉,并进行开导。

“只有护理员自身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和化解,并不断从外界得到正能量,然后再传递给老人,这样才能提供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服务。”李红兵直言,“社会上对照顾老人的认识有个误区,认为一对一服务是最好的。其实应该有一个团队,两班倒或是三班倒,保证每个护理员能有充分的休息以及跟社会接触和充电的时间,他们才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据李红兵介绍,目前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床位10万张,在院护理员约7700人。“现在缺的一方面是实际数量,还有一个是理想的数量。”他说,护理员的专业性很强,要懂老年人心理,还要懂基本的医药知识。

如何补上这个缺口?李红兵认为,要加大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的吸引力。“要让护理员体面就业,就要有从初级、中级、高级护理员到护理师的成长阶梯,这就需要更为完善的职业设计,打通护理员职业晋升通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此前表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人照料需求巨大,但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员仅约30万人。

民政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已经设定了目标:到2022年要培养200万名养老护理员。当前,民政部联合人社部正在抓紧组织修订《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目前已经公开征求意见,预计将于10月份正式印发并实施。

来源:工人日报

康旅产业小镇开发路径与典型案例
【佛教养老】一个“养老和尚”的故事:“不务正业”二十年,建成“千人养老”弥陀村
高晓兵:养老床位总数735.3万张,千人床位数超过30张
【政策引导】四部门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农村敬老院兜底保障能力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