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国际养老社区及适老化住宅建设经验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口发展显著趋势之一,也是政府、社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继法国1865年首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老龄”。
199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截止2018年底,这一比重快速上升为17.6%,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的特点。
此外,我国老龄化还面临着与经济社会转型相交织,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等多重挑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城市适老环境体系、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以及老龄发展政策体系等系列涉老事业领域统筹建设。
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提供一个宜老、便老、助老的生活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纷纷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养老社区建设模式、养老设施服务供给体系以及住宅适老化改造举措等。本辑简要梳理美、英、日三国关于养老社区及适老化住宅建设的模式、举措和经验,以资借鉴。
21世纪以来,老龄化作为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已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亟待应对的重要挑战。各国既有的养老模式在人口持续老龄化的压力之下,都面临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老年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根据联合国有关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约9.62亿,占全球人口13%,且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同时,该报告还预测,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增长两倍多,到2100年将增长三倍以上,由2017年的9.62亿上升至2050年的21亿和2100年的31亿。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年轻群体。
全球老龄人口发展现状和预(2000/2015/2030/2050)
积极老龄化——养老态度和需求的转变。传统的养老态度和养老需求供给将老人看做被关注、被照顾的对象,关注核心是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尊严。与传统模式相对,当前,国际上部分国家将老年人群称作“第三年龄(60或65岁以上)”,认为该年龄阶段的人群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拥有供自己安排的足够时间,可以按照自我愿望发挥自身潜力。在此认知下,“第三年龄”的概念体现了一种积极的老年价值观。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促进“积极老龄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框架和行动计划,旨在通过促进个人健康、社会参与和公众安全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积极”一词,指老年人能够持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而不仅仅是保持体力活动或参与劳动。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核心理念体现为“健康·参与·保障”,鼓励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变化。
积极老龄化——适老环境建设理念的转变。在“积极老龄化”的框架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于2007年提出了“老年友好城市(Age Friendly City)”政策框架,其目标是“优化老年的健康条件、社会参与以及安全保障,以此促进老年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老年人的潜能,促进城市发展。”在此目标的指引下,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提出了包括城市物质环境(户外环境和建筑、交通、住房)、城市社会环境(社会尊重和包容、社会参与、公民权利、就业)以及养老服务(信息畅通、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等城市层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指南。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老年友好城市”概念后,许多城市积极响应,如纽约在2007年就启动了“老年友好城市”的行动,并于2010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老年友好城市。纽约城市管理者在老年友好城市发布会上指出,纽约按照老年友好城市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是因为看到老龄化风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老龄化的机会。通过老龄友好城市、老龄友好社区、老龄友好商业三项行动计划,纽约强化了大城市的多元吸引力,正如该市管理者指出“老年人来到纽约不仅仅是人来了,也带着皮夹子来了”。
从当前国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流趋势看,养老服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养老又被称为“在地养老”(Ageing-In-Place)或两者结合形成的“嵌入式养老”,即通过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住房和社区照护设施,帮助老年人维持其独立性,延缓进入养老机构的时间,使老年人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西方国家在经历相当长的机构养老实践后,认为最积极的养老服务模式仍是“在地养老”。如日本政府推行小规模、多功能型养老设施在社区的嵌入式建设,打造30分钟养老护理社区;美国兴起的由居民自发组成的“社区互助型”养老社区,志愿者是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撑。志愿者大多数是社区居民,在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自己也是被服务者。可以说,“在地养老”因其既能满足“积极老龄化”的要求,又能减轻公共财政负担而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共识性策略。
国际养老社区及适老化住区建设实践
美国:多元化的老年友好社区建设
由于移民的多元化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养老社区模式发展迅速并类型多样。1960年代以来,面对不断增长的美国老年人口带来的住房市场潜力,美国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等地建设了大量的退休社区,迅速扩大了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居住方式的范围,并逐渐形成了老年产业的发展基地。目前,美国养老社区建设模式大致有三个类型,即:“活跃退休社区”“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殷洁,彭仲仁,2017)以及“高校参与退休社区”。
“活跃退休社区”。活跃退休社区是指以满足健康活跃老人的养老需求为目标而建设的商业住宅项目。其住宅只出售给年满55 岁以上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不得成为永久居民;社区内提供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池、休闲会所等大量运动、娱乐设施,以会员制度向业主提供服务。该类社区塑造了一种积极的退休生活方式,因此又被称为“休闲退休社区”,在美国老年人住房市场上长期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目前,全美最大的几个老年社区开发项目,如“太阳城”系列项目、佛罗里达州群村项目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退休社区。从佛罗里达州群村项目看,其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可支付的住房价格。群村目前在售住宅的价格大多在20~30万美元之间,购买群村住宅的老年人可以只付房价5%~10%作为首付款,剩下的可以申请住房按揭贷款,而贷款年限最长可达30年,并且对申请者的年龄没有上限限制。这对于美国中产阶层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相对可支付的住房花费。
(2)富有吸引力的适老化设施建设。提供大量的休闲娱乐设施,居民在每月缴纳一定会费后可以无限制使用高尔夫球场,各类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公共娱乐中心、室外活动场地等。同时,近年来这类社区多与地方政府合作,提供一定级别和规模的医疗设施来增加项目的吸引力。
(3)社区高度社会参与和社交活动创办。群村是一个高度自组织的社区,民间组织机构发达,如开发公司和居民共同创办并运营自己的地方媒体,并定期发行社区娱乐活动专刊,创办和参加各种俱乐部。据不完全统计,群村中居民自组织的俱乐部数量已达到600多个。
(4)基于低速机动交通基础上的高可达性环境建设。群村的居民普遍使用高尔夫球车作为代步工具,可以“门对门”地抵达社区的任何角落,能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基于美国城镇发展的传统,群村的对外交通仍然主要依赖私家车,有多条州际公路和县道穿过社区通往邻近各个城市。
群村建设布局和住区环境
(图片来源:殷洁,彭仲仁.积极老龄化:美国活跃退休社区对中国养老社区建设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7(6))
“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主要采用居家式的自主养老方式,其核心理念为入住老人提供三种服务形式:独立生活服务、辅助生活服务和护理生活服务。所有的服务内容都是由入住者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该类社区最大的特色在于提供商业性养老服务购买,以满足不同阶段老人的持续性的照护服务。作为复合式的养老社区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及建筑构架都从满足老人需求为核心理念出发而设计的,从独立生活到必要时的辅助生活和护理院、老年人不会因为健康状况衰退而需迁出社区,重新适应陌生地区。此外,老人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在社区里购房定居,房屋有高中低档之别,分别为无陪护型、陪护型、特护型等不同的类型,能满足不同年龄、财力层次老人的需求。
“高校参与退休社区”。自1960年代起,美国一部分高级社区开始与爱荷华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逐渐发展成为以高校为依托的退休社区模式。这一类型养老社区的发展要求包括:
(1)社区应靠近校园而建。校园部分设施如剧院、图书馆、体育场等能直接为老年人使用;能够促进老年人与大学生之间的跨年龄交往。
(2)社区与大学应建立起正式编制关系,社区不仅需要法律程序的审核,还需要以书面协议的方式将社区与学校间的合作关系透明化以及专业化的机构来维系这一关系的建立,帮助监管社区运营和服务质量。
(3)社区开发商应与大学建立起财政合作关系,如在签署合法契约的基础上,共享景观及其他服务设施,可以确保双方在长期合作中共同承担风险,共同获益。
(4)社区应包含至少10%的大学教职工,以促进社区居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此外,社区与学校的关系也能够帮助开发商获得来自这一部分校友的资金支持,带动社区更好的发展。
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十字村社区为例,该社区成立于2010年,位于圣十字学院内,并与圣母大学以及圣玛丽学院毗邻。社区与圣十字学院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规划布局也遵从该学院的风格,提供如大学校园般的生活环境。社区与学校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是众多以大学为依托的养老社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例。设区内拥有丰富的服务设施,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此外社区诊所拥有先进的护理技术及持续照护设施,为老人提供独立及辅助型生活服务,并对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特殊护理,在医疗服务这一方面被相关机构评为五星级水准。
此外,社区还为居民提供圣十字学院的校园卡,凭借此卡进入校园学习,并有机会使用校内的图书馆、餐厅、体育馆等设施,高校资源几乎向社区老人全面开放。为了增加学生向社区的输入服务,社区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兼职岗位,以增加老人与学生的互动机会。同时,学校允许社区以该校的名义获得相关的财政支持,负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十字村社区规划布局示意
(图片及资料来源:李爽,赵鸣.依托高校开发养老社区的借鉴与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8(3))
近年来,美国家庭照顾政策研究中心(CHCPR: Center for Home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为了实现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原居安老,创造适合所有年龄群体的宜居社区,实行了“优势老年计划”,提出老年友好社区(Elder-Friendly Community)框架的四个主要构成要素: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增强幸福感;尽可能让身体衰弱或残障老年人能独立生活;促进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及公众参与。2002年,在“老年行动”(Aging Initiative)及相关政策的背景下,美国于2007-2011年实施了“积极老龄化健康社区计划”(Building Healthy Communities for Active Aging),并设置了成就奖和承诺奖,以表彰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积极老龄化的社区建设项目。参评项目须是政府组织牵头,在社区、城市或区域规划层级符合精明增长和积极老龄化的要求。自2007年来,共有15个州的21个社区项目获奖,每个项目均在老年友好的几个方面有突出的成就或创新。
英国:终生社区和终生住宅建设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步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大约于192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型社会。1985年,英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为15.1%;预计到2026年,老龄家庭将占英国家庭总数的48%。早期,英国政府将老人视为需要特殊照料的群体,通过完善福利体系和住房体系,对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权益进行保障。1960年代开始,英国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明确了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标准。199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对老年人居住状况的关注由专门的机构养老设施逐步拓展到普通住宅和社区的包容性。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的社区,面向未来的建设”(Sustainable Communities, Building for the Future)计划,呼吁卫生、住房等部门联合起来,提出了“终生住宅”概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适合居家养老的住房(丁一凡,2017)。
2008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终生社区、终生住宅(Lifetime Homes,Lifetime Neighborhoods)”的目标,希望通过在住房中加入通用性设计,支持使用者的弹性使用需求,并特别针对全体老年人和普通城市住宅区与住宅提出了规划设计要求,将适老化措施全面推向城市普通居住区,以改善以老人为代表的各年龄段使用者的生活质量。2011年,英国《终生住宅设计导则》(Lifetime Homes Design Guide)正式颁布,提出住宅设计标准应满足居住者不同时期的要求,为全龄化住宅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
根据英国终生社区政策,“终生社区、终生住宅”的建设需要来自居民个体、志愿社团和社会企业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等的多方协作与共同支持,从居住授权、使用可达、服务和设施、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网络等方面来实现终生社区。终生社区主要包括以下特点:一是环境具有可达性,兼具艺术美感和使用安全性;二是社区能提供充足的服务、设施和开放空间;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公民组织,包括义工和非正式的网络;四是具有良好的决策机制;五是具有良好的社区认同感和地域感。终生社区的规划设计尊重八方面的原则:居住环境的适应性、合适住宅的选择性、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可识别性、社交性、综合性、广泛使用性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
英国“终生社区”规划原则
“终生社区、终生住宅”理念的实施途径一方面强调改善社区的无障碍程度和增加包容性设计,提供美观、安全的环境与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空间,促进非正式服务网络的建立和社区认同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则强调居民的健康和福祉,将住房、健康、社会服务三者紧密联系起来,为所有年龄阶段的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根据英国政府的政策目标,自2011年起,所有政府新建住宅项目必须要达到“终生住宅”标准(Lifetime Homes Standard);自2013年开始,则要求所有的新建住宅项目必须要达到“终生住宅”标准。在社区建设方面,政府要求将人口老龄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规划建设新社区的重要内容,提出将“终生社区”有关理念和标准运用到英国生态城镇的建设中,促进典型的包容性设计。此外,为推动“终生社区”的发展,英国政府对采用这一标准的住房开发也给予优惠政策和部分资金支持。
日本:小规模、多功能的嵌入式养老设施建设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最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也是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2015年,日本65岁以上的高龄人数达26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独居老人和老人夫妻家庭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及其所带来的挑战十分严峻。
日本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图片来源:日本国土交通省网站)
为解决老年人的住房保障问题,日本早在1960年代开始就十分关注社区养老服务和设施供给,在基本解决了老年人的经济、医疗保障问题后,重点转为老龄人口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引导政策,并由此建立了以年金—医疗—护理为核心的老年福利体系和以家庭养老为中心、以社区老年服务为补充的养老体系。2010年,日本厚生劳动部有关养老意愿调查显示,74%的人希望居家接受护理,而且80%的受访者表示如父母需要护理,宁愿居家护理父母。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日本老年人对居住的需求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包括:住宅规模上从大面积的需求转为小规模,对医疗设施的依赖逐渐转为对在宅护理的重视,对住区的提供附属服务要求转为对既有设施的地域开放型服务要求,而对住宅的居住权和使用权的重视也已经逐步消弱,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租赁住房来养老。
日本养老理念、实践以及法规政策发展演变
为使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和老人夫妻家庭在熟悉的地区继续安心生活,日本于2011年修订了《高龄者居住法》(高齢者住まい法),这项法律整合了原来的《高龄者入住租赁住宅法》《高龄者专用租赁住宅法》《面向高龄者提供优质租赁住宅法》三项法律内容。同时,国土交通省及厚生劳动省共同制定了《高龄者住宅法》,并在各地区推行老龄者居住稳定计划,建设附带服务功能的老年住宅,包括推动养老院建设以及社区综合护理体系构建。这其中,面向老龄人口的住宅适老化改造和小规模、多功能养老机构建设是近年来日本政府积极倡导的养老模式,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老人在宅、在熟悉的社区中养老提供支持,保障老人与家人、邻里人际关系不割裂的同时,为老人提供24小时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日本老年人居家养老日常生活圈构想
老年住宅和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的供给计划需经过都道府县知事的认定。该类住宅和设施认定标准主要包括:5户以上的住宅(每户25平方米以上,公共的卧室、食堂、洗漱空间达18平方米以上);满足防火结构或准防火结构的要求;高龄者身体机能的应对设备、结构和设施;运营方需拥有10年以上的管理经验且具备有步骤的修缮计划和适应的事业计划;入住者的资格设定为60岁以上的独身高龄者或独户夫妇。为了增加附带服务功能的老年住宅供给量,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
一是整修和租金的补助。地方公共团体为高龄者型优良租赁住宅提供补助(其中,国家层面提供45%的社会资本综合交付金);
二是税收优惠政策。所税和法人税5年间20%减免,如使用年数达35年以上,可减免28%的税收;配置生活支援设施5年间减免40%,如使用年数达35年以上,则可减免55%的税收。
三是为增加无障碍建设的住宅提供融资支持等。其较为常见的模式大致有以下两种:
(1)利用原有设施或空洞化地块改造建设。利用原有民居或废弃的公建设施,经过改造使其成为具备日间照料、短期居住和上门服务的小规模多功能养老住宅/设施。在国土交通省最新制定的“城市空间重组提升城市活力”发展导则中,针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空洞化较严重的地区(零碎、不规则地块),把小规模、多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作为一种有助于激发地区活力的举措,鼓励多方合作参与规划构想,通过用地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在实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提升居住环境的吸引力和场所品质。
(图片及资料来源:日本国土交通省. 小規模で柔軟な区画整理 活用ガイドライン」の策定について.2018.11.20)
(2)与多种设施合并设置的养老综合体。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常常和日间照料、短期居住、痴呆老人之家、服务型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合并设置,共同组成一个养老服务综合体。这类综合体需建立和保持与周边设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利用,以形成一个复合型的养老设施生活圈。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