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一文了解我国老年教育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老龄化加剧,老年大学压倒性供不应求


近日,北京东城区老年大学报名名额遭排队疯抢,新闻一出,将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社会问题再次推向话题中心。老年大学严重供给不足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日益加深的老龄化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1.67亿,占总人口11.9%;而60周岁及以上占比17.9%,已经超过0-15周岁人口比重17.8%。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目前国内现有7.6万余所老年学校,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院共有1300万余人,但仅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相比之下,我国老年大学数量可谓捉襟见肘。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83亿,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08亿。

随着我国少子化、老龄化继续发展,未成年人口抚养比增长趋于停滞,老龄人口抚养比逐年稳定上升。2018年,我国未成年人口抚养比为23.7%,老龄人口抚养比16.8%。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老龄人口抚养比最晚将在2029年左右超过未成年抚养比,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焦点。老年教育作为文化养老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需求将随之迎来爆发。

国家及地方政府日益重视


1982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规定了老干部离休退休年龄界限,标志着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废除。退休制度的提出为我国老年教育提供了需求基础。1983年9月17日,山东省率先成立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而后上海、武汉等地纷纷效仿,直到2005年西藏老年大学建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的老年大学布局基本完成。

从1996年我国《老年人法》中明确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以来,老年教育的概念在我国逐渐明晰,地位逐步提高,但是老年教育的发展仍然相对被动。2016年国务院发布《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我国首部老年教育全国性行政法规的诞生。上海、辽宁、四川、河南等等多个省市陆续发布本地支持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划,普遍提高以各种形式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人口占当地老年人口的比重至20%以上,其中北京市在今年最新出台的政策中提出力争在3-5年内将该比例提升至40%左右。

国内老年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由上可见,我国老年教育办学模式的法律保障还停留在纲要、通知、意见、规划等指导、鼓励、号召等层面,强制力和威慑力不足,缺乏对老年教育宗旨、原则、发展模式、发展步骤、职能、教育内容和模式、运作等一系列落地问题的认定,忽视了老年教育的整体性。

相比之下,海外国家的老年教育发展更早,办学模式更加成熟,保障制度趋于法制化,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立的老年教育专门法律体系,为推动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国外老年教育办学模式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程度以及社区化程度高,并且课程多样化而富有层次,重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实现。

尽管我国较早提出老年教育,但国内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办学模式较为单一。目前,老年大学是我国最正统最重要的老年教育办学模式,由于收费低廉,每学期每门课的费用大约为150-300元,深受广大中老年人欢迎。社区老年教育是我国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渗透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不仅能让老年人就近接受教育,还能缓解老年大学的需求压力。远程老年教育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便利为足不出户的老年人提供学习平台。随着老年教育的逐渐普及,社区化、远程化的渗透率将逐步提高。

政府办学为主,民营资本开始焦聚


当前我国老年人付费意愿仍然不高。据相关调研数据,44.70%的老年人不愿意在教育方面支付费用,而年支付费用在2000元/年以上的比重仅占5.8%,年支付费用在1000元以内与1000-2000元以内的占49.5%。公办老年大学学费便宜,也是导致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以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为主,仅有少量的企业进入老年教育市场。老年大学由于学费便宜,资金运营严重依赖政府补贴与企业赞助。民营老年教育机构补贴较少,因此收费较高,难得老年人欢心,导致民营老年教育机构盈利困难,发展规模受限。

随着我国老年群体对文娱教育日益强劲的需求与匮乏的产品服务供给之间的缺口逐渐拉大,老年教育市场逐渐受到资本重视。非老年教育机构开始涉足老年教育,如地产项目将老年教育作为增值服务以提升竞争力;而民营老年教育机构不再仅仅依靠课程盈利,而是开拓产业链下游,通过游学、衍生品销售等多元化盈利模式获得收入。

在老年教育红利驱动下,民营老年教育机构开始从以前的边缘状态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纵观当前老年教育企业,几乎集中在一二线高消费城市。从办学模式来看,自营、连锁化、加盟以及线上自制视频课程等多点开花;从产品模式看,线上线下双运营成为当前众多玩家的共识,甚至有些企业通过会员制,建立私域流量,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如资源供给不足、管理体制不成熟、认知偏差、师资严重匮乏等等。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管理体制与人才培训布局趋于明晰与完善,与终身教育体制相适应的老年教育制度体系逐渐建立,老年教育行业中社会参与度越来越来高,吸引各个赛道的企业前来布局。根据相关养老领域研究机构测算,到2050年我国中老年教育市场规模将破千亿元,行业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来源:前瞻网

老年大学:公立一支独大,民营境况尴尬


老年大学秋季招生刚过,就引起了媒体的特别关注,老年大学受热捧的报道见诸报端:“老人凌晨4点就过来排队”“部分热门课程‘秒光’”“报名人太多,最后只好抽签决定!”“最牛留级生在校24年不肯毕业”……

然而,这些报道里提到的多是公立老年大学,相比之下民营老年大学却略显尴尬。据了解,有的民营老年大学是“黑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居无定所;有的挂靠在某些机构名下,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还有的连续多年亏损,无力支付房租、水电,员工薪资也少得可怜……

中国的老龄潮已经来临,在满足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基本需求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又该如何满足?

老年人的“大学情节”


今年69岁的张国胜(化名)一退休就报考了老年大学,这一学就是8年多,成了班里的“老学霸”,至今没有毕业的打算。

退休前,张国胜在河北某工厂曾任职党委书记。他平时爱好文艺,总想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还没退休,他就萌生了读老年大学的想法。

在老年大学期间,张国胜选修了声乐和乐器两门课程,半年为一学期,单科学费一年约为500元。

“当时有上学想法的人不算很多。”张国胜回忆,最初老年大学里多是退休干部学员,最近几年人才多了起来,不少是普通退休职工。

在学校混久了,张国胜还自己开过学习班。

“当时,班上的几位同学弄着玩,办了一个声乐班,托朋友挂靠在市群艺馆名下。”据张国胜介绍,“其实也没有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只是个兴趣团体。后来群艺馆的那位朋友也退居二线,没了场地,学习班也就解散了。”

赵爱民和张国胜同岁,也是这所老年大学的学员。

与张国胜不同的是,赵爱民上老年大学不仅是为了爱好,还是为了扩大交际圈子。

赵爱民退休于某国企,单位有免费的老年大学。

以前是同事现在是同学,赵爱民不想一辈子“禁锢”在单位这个小圈子,在单位的老年大学“毕业”后,赵爱民就报名了市属老年大学。

“要上市属老年大学要靠点真本事。”赵爱民为了考上这所大学的声乐班,私下里请教了不少内行朋友,恶补乐理知识。

“市属公办老年大学比较规范,但是门槛相对较高。”赵爱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老年大学的活动比较频繁,需要有“功底”的学员。为了顺利考上大学,自己还特地托朋友“疏通关系”。

“老年大学也是唯才录取的,好的都愿意要,差的就‘自谋出路’。”赵爱民介绍,“为了留住资质好的学员,老年大学还开设了研究生班、博士班、博士后班……反正一路下来,在学校也得待上十年左右。”赵爱民说。

“对于那些底子差,也有学习需求的中老年人,学校增设了一些私人课程。”赵爱民说,“这些班的学费相对较高一点,有的还存在乱收费现象。曾有个私人开的学习班(挂靠在市属老年大学)开课不久就增收每月60元的停车费,遭到了大家的反对。最终在反对声中,取消了停车费。”

不仅是张国胜和赵爱民,最近的相关报道中,老年人的“大学情节”也可见一斑。

据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北京市东城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该校学生人数达到4000多人,虽然开设的班级增加到了一百多个,但入学的名额仍然是一号难求。

“新生5点多就来报名,最早头天晚上11点多就来排队报名。”据该校校长介绍,目前这所学校以老学员为主,新学员占比不到10%,由于名师授课且学费低廉,能进来的人不愿意轻易离开,老学员不毕业,新学员难入学。

巨大的供需矛盾凸显


比起适龄儿童的“入学难”,老年人的“大学梦”因为“僧多粥少”矛盾更加突出。

“根据我国的人口结构,‘十四五’计划的五年间,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到峰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赵峥表示,以往我们对于老人继续教育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老龄潮来袭,巨大的供需矛盾凸显。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但国内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机构有7.6万余所,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万余人,仅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老年大学入学缺口可见一斑。

“老年大学热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如果老年人整天为吃穿住行发愁,肯定没有精力再投入继续教育,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未来将会带起一波“银发经济”热潮。

“近几年,各地老年大学热潮实际情况是,公办学校‘一家独大’、私立学校境况尴尬。”刘俊海指出,公立老年大学是财政拨款,学费只是象征性的几百块,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全部买单,教育教学方面有相关主管部门监管,这是民办老年大学所不能企及的。

记者注意到,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联动。

但政策落地比较困难。

在相关报道中,记者注意到,民办老年大学没有来自政府的财政扶持,全靠学费支撑,房租、水电、人工等成本任何一个元素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通惠老年大学是四川省的一所省级民办老年大学。该校由于常年招生不足,连年亏损,为了谋求发展,转型为老年俱乐部,与旅行社合作涉足老年旅游等服务,跟当初的办学初衷已渐行渐远。

能存活并发展的民营老年大学多是接受了社会扶持。

以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的四川成都高新区桂溪老年大学,多年来能够发展稳健,靠的是桂溪街道的财政扶持。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每学期报名人数约为5000人次,一年学费收入差不多百万元,但是成本经费就能达到180万元。没有街道的支持办学水平肯定会大打折扣。

未来政府需要把短板补起来


民办老年大学招生难、收费难是个普遍现象。免费公益活动往往人满为患,老人们学习热情也普遍高涨,但一涉及到学费,来的人就少了。

“这和中国式养老方式密切相关。”赵峥说,“我们在‘一老一小’问题上历来是‘重小轻老’。”赵峥指出,我们国家老年人养老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九成老人以退休金为主。这一部分老人,多受传统观念影响,除了日常生活、看病、买药之外多数老人习惯攒钱,或为子女或为孙儿或以防不时之需,实际购买能力并不高。

赵峥建议,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社会资本在办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付费主体转移到老人子女身上,子女儿孙购买服务作为礼物赠送给老人。

另外,目前我们的老年大学产品服务较为单一。

正如一些老年人所表示的那样,老年大学早已不是学习唱歌、画画、跳舞和电脑的地方,而是一个绝佳的社交平台,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归属感、集体感,进而排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解决“精神空巢”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守着老年大学不愿意毕业的老年人,其对精神、情感上的诉求,要远远多于对知识、文化、技能上的追求。尽管这种现象提醒年轻人要多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有空的时候多回家陪陪父母,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难处,“空巢老人”不过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不可能完全避免。

赵峥指出,公办老年大学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其收益往往无法覆盖成本,能提供的产品服务质量较低,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而目前专门从事老年人的康养、教育的民营机构比较少,且往往因为土地、房屋、税收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发展较为迟缓。不少较高收入的老人因为国内满足不了其对服务的需求而转移到国外。

“未来政府需要把短板补起来,引导社会力量满足差异化需求。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赵峥说,政府在满足老人对于继续教育基本需求的情况下,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对于民营老年大学减免税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满足差异化需求。

来源:法治周末



推荐阅读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